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37384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61595.8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本发明中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管、连接支架和至少一个增压器组,至少一个排气管内具有冷却水腔,连接支架安装于至少一个排气管的顶端,连接支架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本体部顶端的至少一个支撑部,本体部内具有第一水腔,至少一个支撑部内具有第二水腔,至少一个增压器组包括增压器和隔热防护罩,隔热防护罩安装于增压器的涡端一侧,增压器安装于支撑部上且增压器的进气口与排气管的出气口相连通,隔热防护罩内具有流水腔。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采用排气管、连接支架和增压器组的组合式结构,能够实现对发动机高温部位的有效防护和降温。

    活塞冷却喷嘴及其与活塞对中检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973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73259.1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及其与活塞对中检查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活塞冷却喷嘴包括具有第一轴向腔的阀座,所述阀座内安装有主滑阀和主复位元件,所述第一轴向腔的一端为第一进油口,所述阀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主滑阀远离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轴向腔,所述第二轴向腔内安装有副滑阀和副复位元件,所述主滑阀远离所述第一进油口的一端固定连接空心接头的一端,所述空心接头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阀座,所述主滑阀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油口。该活塞冷却喷嘴与活塞对中检查方法,采用上述活塞冷却喷嘴。这样可以外接机油,可检验活塞冷却喷嘴与活塞的对中情况,减少因对中差引起的活塞冷却不足相关的故障。

    一种减振器安装用工装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4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79969.5

    申请日:2016-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安装用工装及安装方法。减振器安装用工装,用于将减振器套设在法兰外,包括导向棒、压盘以及吊环;导向棒包括直径与减振器安装孔的直径相同的中轴段,中轴段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吊环;第一轴段伸入法兰内并搭接于法兰内壁时,中轴段的周向边缘与法兰的外边缘相平齐;压盘设有与第二轴段相配合的通孔,压盘套设在第二轴段上吊环与中轴段之间,且压盘朝向中轴段的一侧设有直径不小于中轴段直径的圆形凹槽,凹槽的深度不小于中轴段的宽度。该工装的结构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飞轮法兰及发动机曲轴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22026216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20492318.5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飞轮法兰及发动机曲轴总成,曲轴设有呈锥台形的装配轴段,飞轮法兰设有呈锥台形的装配孔,装配孔的内周壁凹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螺旋形油槽,沿飞轮法兰的轴向,螺旋形油槽的两端均分布于飞轮法兰的两个端面之间,且均与两个端面间隔分布,螺旋形油槽用于流经液压油;装配轴段能插设于装配孔并与螺旋形油槽形成螺旋形扩张油道。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降低定位组件和油压扩张组件的结构复杂度,且便于组装飞轮法兰、装配轴段、定位组件和油压扩张组件;能够提升胀大装配孔的效率和胀大质量,且在胀大装配孔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对装配孔的内周壁和装配轴段的外周壁进行润滑的润滑均匀性。

    一种辅助装配装置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95989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492589.0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装配装置,该辅助装配装置用于辅助装配轴段过盈装配于装配孔,该辅助装配装置包括定位板和设置于定位板的浮动定位件,定位板与第一零件可拆卸连接,且与第一零件的第一端面贴合,装配孔的小端贯通第一端面;浮动定位件被配置为能沿装配轴段的轴向相对定位板移动,装配轴段沿轴向靠近第一零件的第二端面凹设有第一定位槽,当装配轴段插设于装配孔时,浮动定位件能沿装配轴段的轴向抵紧于第二端面,或部分插设于第一定位槽。能够定位第一零件和装配轴段的相对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第一零件的中心轴线与装配轴段的中心轴线不共线造成的划伤装配孔的内周壁和/或装配轴段的外周壁。

    一种后油封泄油结构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2716813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399890.5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油封泄油结构以及发动机,该后油封泄油结构包括后油封回油管以及文丘里构件,其中,文丘里构件的收缩段与高压机油管路连通,文丘里构件的的扩散段与油底壳连通,后油封回油管的第一端与后油封连通,后油封回油管的第二端与文丘里构件的喉口段连通,后油封回油管具有下沉的U形管段;在应用时,利用高压机油管路中高压机油通过文丘里构件时产生的负压,对后油封中的机油形成吸附作用,同时配合后油封回油管上下沉的U形管段提供的虹吸效果,保证后油封顺畅泄油,由此可见,上述后油封泄油结构是一种主动式泄油结构,能够引导后油封中的机油及时排出,从而避免后油封泄油不畅而引发的漏油故障。

    一种调整摇臂轴向间隙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14319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296745.1

    申请日:2016-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整摇臂轴向间隙的装置,固定杆固定在滑轨的一端部,夹紧杆滑动连接在滑轨上,转动手柄可以使夹紧杆沿滑轨左右移动。转动手柄使夹紧杆沿滑轨向左移动,从而夹紧摇臂组件,然后通过两个螺栓将摇臂组件按力矩要求把紧到气缸盖上,反向转动手柄使夹紧杆沿滑轨向右移动,即可松开夹紧,安装并按力矩要求把紧摇臂组件上的另外两个固定螺栓,这种夹紧方式结构简单,夹紧可靠,单个操作者即可完成摇臂轴轴向间隙的调整,解决了调整需要多人操作且间隙值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

    一种集成式进气管及柴油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023988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1014070.7

    申请日:2019-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进气管,包括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于所述进气管上的防护管,所述防护管与所述进气管同向布置,共轨管能够套装于所述防护管内,且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连接。与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防护罩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进气管上集成防护管的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安装空间,从而利于柴油发动机的整体布局。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罩需要通过一些零部件进行安装,而本实用新型将防护管直接集成在进气管上,因此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另外,还可以在防护管上安装液位传感器,当共轨管发生泄漏时,液位传感器将泄漏信号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车辆及时停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

    一种凸轮轴信号盘连接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8702474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20822224.4

    申请日:2018-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凸轮轴信号盘连接装置及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信号盘、凸轮轴以及用于将信号盘和凸轮轴定位的定位销,信号盘上开设的安装槽,安装槽能与凸轮轴的一端配合;凸轮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盲槽,安装槽的底面开设有第二盲槽,定位销的两端能插入第一盲槽和第二盲槽内;当定位销插入第一盲槽时,安装槽的深度小于定位销伸出凸轮轴端面的长度。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采用上述连接装置。该装置定位精度高,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该发动机的凸轮轴和信号盘的定位更加合理。

    一种孔的尺寸检测装置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4183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435384.5

    申请日:2014-08-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孔的尺寸检测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驱动的输送辊道,发动机机体放置到输送辊道上,输送辊道的一侧部安装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机体主轴承孔尺寸的检测装置,输送辊道的另一侧部安装有与检测装置电连接的警示灯,发动机机体经过检测装置时,触点调节螺钉与机体主轴承孔底部接触,当机体主轴承孔尺寸标准时,弧形挡块偏移8°,当机体主轴承孔尺寸不标准时,弧形挡块偏移20°,此时感应开关感应,电路闭合,警示灯亮起,将不合格工件取出,可避免不合格工件流到下一工序,节省大量因机床损坏造成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