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6667A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480042616.X

    申请日:2004-04-2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基板,其由以下部分构成:晶片;第一台阶结构,其由以第一面积率形成在上述晶片的表面上的多个台阶部构成;第二台阶结构,其由以不同的第二面积率形成在上述表面上的多个台阶部构成;层间绝缘膜,其以覆盖上述第一及第二台阶结构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表面上,并具有平坦表面,在上述表面上,至少具有被上述层间绝缘膜所覆盖的第一及第二膜厚监控图案,在上述表面上以包围上述第一膜厚监控图案的方式形成有由其他的多个图案构成的第一图案组,并在上述表面上,以包围上述第二膜厚监控图案的方式形成有由其他的多个图案构成的第二图案组,在上述表面上,上述第一膜厚监控图案及上述第一图案组具有第三面积率,上述第二膜厚监控图案及上述第二图案组具有第四面积率,上述第三面积率和上述第四面积率互不相同。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1146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66109.0

    申请日:2006-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实现微型化且高度集成的FeRAM超薄半导体芯片,其中尽管为薄型封装结构,但铁电电容器的特性退化能够得到抑制。利用其填充剂含量值设定在重量百分比90%- 93%的范围内的密封树脂,将该半导体芯片塑封起来,从而形成封装结构。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芯片,包含通过排列多个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存储器单元,每个半导体元件包含铁电电容器结构,该铁电电容器结构通过将具有铁电特性的铁电膜夹在两个电极之间构成;以及密封树脂,用以覆盖并密封上述半导体芯片,该半导体器件形成具有1.27mm或更低的安装高度的薄型封装结构。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99053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580050076.4

    申请日:2005-06-09

    Inventor: 永井孝一

    Abstract: 在铁电电容器结构(30)采用堆叠型电容器结构时,为了除去导电插塞(22)的表面的取向性及高度差对铁电膜(40)的影响,在下部电极(39)(或者阻挡导电膜)与导电插塞(22)之间形成层间绝缘膜(27)。层间绝缘膜(27)是,通过平坦化其表面,而与下部电极(39)或者阻挡膜这样的导电膜不同,能够以不受到下层的取向性及高度差的影响的方式形成。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2668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580049070.5

    申请日:2005-03-16

    Inventor: 永井孝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8 H01L22/34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在形成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线路区域内,在半导体基板(11)的表面上形成元件分离绝缘膜的同时,在监控区域(1)内,按照一定间距形成特定方向上延伸的5条元件分离绝缘膜(12m)。接着,在线路区域内,在半导体基板(11)上形成栅极绝缘膜以及栅电极,同时在监控区域(1)内,按照与元件分离绝缘膜(12m)具有相同间距的方式,形成与元件分离绝缘膜(12m)在同一方向上延伸的5条栅极绝缘膜(13m)以及栅电极(14m)。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93828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80026641.3

    申请日:2005-06-29

    Inventor: 永井孝一

    Abstract: 具有:铁电电容器42,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0上,且具有下部电极36、形成在下部电极36上的铁电膜38、形成在铁电膜38上的上部电极40;氧化硅膜60,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0上及上述铁电电容器42上,且表面被平坦化;平坦的阻挡膜62,其中间夹着氧化硅膜61而形成在氧化硅膜60上,来防止氢或水分的扩散;氧化硅膜74,其形成在阻挡膜62上,且表面被平坦化;平坦的阻挡膜78,其中间夹着氧化硅膜76而形成在氧化硅膜74上,来防止氢或水分的扩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