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2188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410235895.7

    申请日:2014-05-29

    Inventor: 毛永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容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容器结构包括衬底、导体层、中间介电材料层、第一介电材料层与第二介电材料层。所述导体层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中间介电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介电材料层,位于所述中间介电材料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位于所述中间介电材料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中间介电材料层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一介电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的介电常数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升电容器单位面积的电容量。

    用于量子集成电路的基板转移的单晶电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971287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242775.4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用于量子集成电路(特别是超导量子集成电路)的电容器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晶圆结构,第一晶圆结构包括第一基板;提供第二晶圆结构,第二晶圆结构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的异质结构,所述异质结构包括埋设的蚀刻停止层、蚀刻停止层上的电介质层以及沉积在异质结构的蚀刻停止层上的第二金属膜;通过使用第二金属膜作为粘合介质将第一晶圆结构和第二晶圆结构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夹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粘合层叠层,所述粘合层叠层包括所述埋设的蚀刻停止层、电介质层和第二金属膜;从第二晶圆结构剥离第二基板,在埋设的蚀刻停止层上停止;从粘合层叠层选择性地移除埋设蚀刻停止层,从而暴露第二晶圆的电介质层;在第二晶圆的暴露的电介质层上形成顶部电极层;将多个平行沟槽构图到第二金属膜中;其中构图步骤要么是在粘合步骤之前执行的,要么是在顶部电极层形成之后执行的,其中平行沟槽延伸通过顶部电极层和粘合层叠层。

    电容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484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6228.6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王晓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085 H01L27/10805 H01L28/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该电容结构包括:一基板,具有多个间隔的电容触点;多个电容柱,电容柱形成于基板上,并与电容触点接合,电容柱由内而外包括第一上电极层、第一介电层、下电极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上电极层;固定层,平行于所述基板,多个电容柱贯穿于所述固定层,形成位于固定层上方的电容柱延伸部和下方的电容柱本体部,固定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全部或部分地覆盖所述电容柱延伸部。该电容结构改善了加高的空心电容柱本身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避免了形成过程中湿法刻蚀易出现的晃动及倒塌现象,此外,该电容结构无顶部支撑层,在保证电容器件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又节约了工艺成本,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电容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48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6201.7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王晓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085 H01L27/10805 H01L28/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该电容结构包括:一基板,具有多个间隔的电容触点;多个电容柱,电容柱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并与电容触点接合,电容柱由内而外包括第一上电极层、第一介电层、下电极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上电极层;顶部支撑层,平行于所述基板,多个电容柱贯穿于顶部支撑层,形成位于顶部支撑层上方的电容柱延伸部和下方的电容柱本体部;固定层,形成于所述电容柱延伸部的外围,固定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全部或部分地覆盖所述电容柱延伸部。该电容结构改善了加高的空心电容柱本身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其形成过程中湿法刻蚀易出现的晃动及倒塌现象,大大提高了电容结构的稳定性和器件性能。

    改善电容器制作中电弧放电缺陷的方法和电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906552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38609.1

    申请日:2018-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5223 H01L28/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改善MIM电容器制作中电弧放电缺陷的方法和电容器,包括:1,在半导体基底(1)上设置有金属间介质层(2),在金属间介质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通孔和光刻对准标记沟槽,并在通孔的上表面和光刻对准标记等沟槽的上表面预填有导电层(4);2,将下电极板金属层包覆于半导体基底(1)的上表面和导电层(4)的上表面,并在下电极板金属层的上表面形成光刻对位标记填充层(6),光刻对位标记填充层(6)能够充分填满光刻对位标记沟槽;3,平坦化除光刻对位标记沟槽之外的光刻对位标记填充层(6)直至下电极板金属层的顶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MIM电容器过程中产生的的电弧放电缺陷,避免了电弧放电。

    MIM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3744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62733.4

    申请日:2018-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40 H01L28/75 H01L28/91

    Abstract: 一种MIM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并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形成下极板铜金属层;在所述下极板铜金属层的表面形成第一铝金属薄膜;在所述第一铝金属薄膜的表面形成氧化铝介质层;在所述氧化铝介质层的表面形成第二铝金属薄膜;在所述第二铝金属薄膜的表面形成上极板铜金属层。本发明方案可以提高铜金属层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提高MIM电容器的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