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客流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5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5173.0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客流分配方法,包括将实际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转化为多模式公交网络表示模型;假设车内客流、同站换乘客流、进站客流和异站换乘客流的上车优先级;确定乘客选择各类虚拟网络节点出射弧段的概率;构建最短超级路径模型,运用动态规划方法设计最短超级路径模型的求解算法,确定任意出行起点到某一出行终点的最短超级路径;根据虚拟网络弧段的流量划分概率以及最短超级路径,计算虚拟网络节点与虚拟网络弧段的客流量以及客流滞留概率;运用连续平均法,提出多模式公交网络流量加载方法。本发明用于获得多模式公交网络中各条公交线路上公交弧段的客流量,提高多模式公交网络中客流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基于窄马路设计理念的缩减车道及其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1684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145589.7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窄马路设计理念的缩减车道,具有三车道,包括中央双向左转车道、设置于中央双向左转车道两侧的对向直行车道和同向直行车道;在中央双向左转车道上设置有净空区,所述净空区是指为了防止其中一个方向的左转或调头车辆由直行车道进入中央双向左转车道时与对向左转或调头车辆进入中央双向左转车道产生冲突,而采取的在中央双向左转车道上设置的不允许任何车辆驶入的一段道路。本发明将现有整体式四车道道路改造成中央双向左转的三车道,在不降低机动车通行能力和不增加延误的前提下,提高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能力,不仅节约的道路资源,而且使道路空间整体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

    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初始线路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024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55660.0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初始线路生成方法,它通过界定公交线路的客流量、功能层次和平均运行速度的关联关系,生成骨干公交、主干公交和地区公交三个功能层次的公交线路;本发明根据公交系统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搜索两类期望路径判断是否发生公交客流聚集现象,当发生客流聚集现象时,通过改变已有初始线路行车轨迹从而生成新的初始线路服务于当前公交出行需求;本发明考虑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中不同功能层次的公交线路之间、相同功能层次但不同公交线路之间的衔接关系,生成衔接已有初始线路的、出行起点端和终点端的初始线路。本发明可为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规划设计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多模式公交网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急导行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793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8006.5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急导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交通应急技术领域,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急导行控制系统,通过被导行单元;建立导行单元数据机制,对被导行单元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导行信息;建立导行信息权限,将导行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上传至交通应急中心;交通应急中心获取导行信息,交通应急中心与被导行单元建立联系,并对被导行单元的位置进行追踪;建立交通管理机制,对路况信息进行了解和规划,得到最优导行路线;建立被导行单元跟随机制,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在高速公路系统中,它有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在机场交通系统中,它能够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

    一种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10474.9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沿道路线方向建立x轴,垂直于道路线方向建立y轴,构建平面环境场并垂直于平面环境场建立代表场强大小的z轴,以构建三维环境场;(2)、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无需驾驶风格系数,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3)、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运动的物体i为车辆,且需考虑驾驶风格系数,则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4)、计算静止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步骤(5),综合步骤(2)‑(4),构建行车风险场统一模型。本发明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增加了道路边界对于行车的影响,以及物体速度与间距影响的考量,为行车预警与路径规划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通勤车辆低碳配置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3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92953.0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通勤车辆低碳配置测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统计通勤车辆停靠站点坐标位置以及站点的流量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划分交通小区和期望线分布;划分的交通小区确定其起始点,并基于蚁群算法建立以总车辆数最少、总行驶里程、总能耗最低的多中心VRP线性规划模型和通勤出行效用函数,获取通勤路线以及通勤路线上的客流量;根结果利用最大承运量来分派车型并定义通勤车辆低碳配置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每条线路上所需的通勤车辆的总能耗和承运量,确定车型以及车辆数,能够合理地规划通勤车辆路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客流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5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10395173.0

    申请日:2019-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客流分配方法,包括将实际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转化为多模式公交网络表示模型;假设车内客流、同站换乘客流、进站客流和异站换乘客流的上车优先级;确定乘客选择各类虚拟网络节点出射弧段的概率;构建最短超级路径模型,运用动态规划方法设计最短超级路径模型的求解算法,确定任意出行起点到某一出行终点的最短超级路径;根据虚拟网络弧段的流量划分概率以及最短超级路径,计算虚拟网络节点与虚拟网络弧段的客流量以及客流滞留概率;运用连续平均法,提出多模式公交网络流量加载方法。本发明用于获得多模式公交网络中各条公交线路上公交弧段的客流量,提高多模式公交网络中客流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自动驾驶环境下十字交叉口让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18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59689.5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环境下十字交叉口让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一个确定区和控制区;实时获取进入系统的车辆位置信息及车辆运行状态信息;找出所有冲突车辆,并分别判断其所属的冲突情况与冲突情形;确定第一组产生冲突的车辆并分别计算其所属冲突情形下对应的进口道让行所产生的延误时间。本发明以自动驾驶为技术背景,以十字交叉口让行控制作为研究对象,考虑系统内车辆的延误时间,提出了一种兼顾系统需求和系统优势的十字交叉口让行控制策略。

    一种基于驻站策略的交叉口公交停车次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39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59415.7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驻站策略的交叉口公交停车次数优化方法;首先在已知公交线路运营参数以及交叉口运行参数的前提下,根据公交车到站时刻、上下客时间以及公交行驶速度,预测公交车到达交叉口的时刻;再根据交叉口的车辆到达-离去曲线,计算无驻站条件下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次数;然后依据公交车到达交叉口时刻的不同,同时考虑驻站时间的上限值,确定公交车在公交站台的驻站时间,以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停车次数,提升公交运行连续性,改善公交服务水平和乘客出行体验。

    一种可移动的地铁座椅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16692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2726971.7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地铁座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板、固定座、座椅板面、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定位板、限位板和万向轮;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两侧均与固定座连接,固定板顶部与座椅板面连接,且相背于固定板顶部的座椅板面另一面连接有呈垂直相交状态分布的横向隔板、纵向隔板,所述万向轮顶部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和万向轮的上端均设有定位板放置槽,定位板放置槽内可与定位板、限位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随时调整或移动坐椅,提升了坐椅的便捷性,平峰时可适量的增加座椅的数量,提高地铁服务的满意度,且横纵隔板的放置使可移动座椅更为安全舒适,起到隔离作用,同时也能满足不同体型的乘客对座椅大小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