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后横梁焊合组件
    11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84500U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20141086.4

    申请日:2009-07-17

    Inventor: 秦海 许冰 李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后横梁焊合组件,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顶盖后横梁内板、后横梁外板和尾门铰链加强板;所述的尾门铰链加强板的前端与所述的顶盖后横梁内板、后横梁外板同时焊接,所述的尾门铰链加强板的后端与顶盖后横梁外板焊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优化设计的结构,通过改变搭接关系和增加筋条的方式,有效地增加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的刚度和局部强度,从而有效解决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变形的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顶盖后横梁外板铰链安装面处出开裂的问题,同时也更有利于整车模态,并且不影响焊接、总装等工艺,不会产生表面质量问题,几乎不增加成本。

    一种新型汽车顶盖
    1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37377U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20141085.X

    申请日:2009-07-17

    Inventor: 秦海 许冰 廖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顶盖,属于汽车车身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顶盖前端的斜壁和翻遍构成的前挡风玻璃安装槽,该前挡风玻璃安装槽的两个末端分别设置加强区,每个加强区设置3-8条加强筋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顶盖的前端进行优化设计,在前挡风玻璃安装槽的两个末端分别设置加强区,并对加强区的筋条的数量、宽度、高度及间距都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有效提高了前端的刚度,解决了顶盖前端变形开裂的问题。这种优化设计的结构增加了顶盖前端的刚度,同时不会增加成本,对顶盖的制造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有利于车身成本和整车重量的控制,该优化结构有效解决了顶盖前端该处开裂的问题。

    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1102573Y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20121625.9

    申请日:2007-07-17

    Inventor: 矫青春 许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结构,包括一顶盖后横梁外板;及一与顶盖后横梁外板相焊接的顶盖后横梁内板;其中,该焊合件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架,设置在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内侧两个塔接口端,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及顶盖后横梁外板的焊接区相连接,用于提高整车的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结构,采用在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与顶盖后横梁外板之间设置几个支架,提高了整车的刚度;同时,避免了尾门框区域的钣金开裂。

    一种下安装板总成
    1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74829U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21465794.X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安装板总成,包括下安装板总成本体,下安装板总成本体位于右侧围总成和左侧围总成之间,下安装板总成本体一端与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下安装板总成本体另一端与所述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下安装板总成本体包括前围板下安装板和前围前延伸板,前围前延伸板位于前围板下安装板前端,前围板下安装板上端与前围前延伸板下端固定连接,前围板下安装板和前围前延伸板连接形成“U”形结构,前围板下安装板和前围前延伸板一端与右侧围总成固定连接,前围板下安装板和前围前延伸板另一端与左侧围总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安装板总成,能够解决前围延伸件总装装配的问题,实现整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减重和降低成本。

    一种前横梁总成
    1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69576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477739.6

    申请日:2016-05-24

    Inventor: 范健 许冰 李赞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体、后横梁体和支架组;所述后横梁体位于所述前横梁体的后上方,所述后横梁体通过所述支架组与所述前横梁体连接;所述后横梁体的中部设有充电机支架后安装点,所述后横梁体的左侧部设有第一线束支架和第二线束支架;所述前横梁体的左侧部设有行人报警装置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体的右侧部设有第三线束支架。本实用新型的前横梁总成,采用集成化设置,满足零件的合理布置要求,外观质感更佳,而且节省了装配空间。

    一种后排座椅安装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895181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557346.1

    申请日:2015-07-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安装加强结构,包括相平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侧边纵梁,所述侧边纵梁至少有二根并平行设置,所述侧边纵梁上设有第一座椅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侧边纵梁来加强座椅安装点的强度,提高了模态,NVH性能更好。

    一种板簧前支撑座安装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4895014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406895.9

    申请日:2015-06-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簧前支撑座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汽车底部左右两侧的板簧前支撑座和连接固定于两个所述板簧前支撑座内侧之间的U形横梁,所述板簧前支撑座的顶部与汽车底部的大梁固定,所述U形横梁顶表面与地板固定,所述U形横梁端部与所述板簧前支撑座固定,所述板簧前支撑座的外侧通过U形外侧撑板与汽车C柱门槛区域搭接,所述板簧前支撑座、所述U形外侧撑板和所述C柱区域形成封闭腔体。本实用新型一种板簧前支撑座安装组件结构简单、传力通畅迅速,分散范围广、强度高、路试零件不开裂、地板不易变形,可以有效消除局部模态,提高整体板簧前支撑座的刚度及强度。

    一种手刹安装点加强结构
    1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71241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417308.6

    申请日:2015-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刹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手刹安装盒、手刹机构和前地板,所述前地板上设有向上凸起的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的后部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中央通道的底部设有与其形状一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后部的底面设有车架横梁,所述手刹安装盒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所述手刹安装盒前部与所述中央通道以及所述加强板固定,所述手刹安装盒后部依次与所述中央通道,所述加强板以及所述车架横梁固定,所述手刹机构固定在手刹安装盒上。结构强度高,节省了空间,留出了更多脚部空间,人机性能更优,适用范围广。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75505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17300.X

    申请日:2015-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包括前纵梁、后纵梁、前地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前地板中部设有向上凸起并纵向延伸的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的前部和中部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后纵梁垂直固定,所述第二横梁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表面相抵。这样,形成多条载荷路径,有效分解碰撞力,提升整车碰撞性能,并提高了整车强度和扭转刚度。

    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
    1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330241U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20786594.9

    申请日:2014-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至少八块有机玻璃板、压力传感器、烟雾发生器、风机和进气量传感器,有机玻璃板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白车身上的各个玻璃窗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车身腔体,烟雾发生器和风机分别与车身腔体密封连通,压力传感器位于车身腔体内,风机与车声腔体之间连通设置有进气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气密性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反复利用进行白车身气密性检测、在短时间内有效检测气密性并定位泄漏之处,保证白车身气密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