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蛋液及其加工方法
    9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6747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09577.5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蛋液及其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适量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复配液加入新鲜的全蛋液中;(2)对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均质处理;(3)对步骤(2)均质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除去杂质;(4)对步骤(3)的滤液进行巴氏杀菌;(5)对巴氏杀菌后的滤液进行冷却灌装。实验表明,通过向全蛋液中加入适量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复配液,可有效提高全蛋液的乳化性,在提高乳化性的同时,本加工方法还可有效提高蛋黄中的脂蛋白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胶体金探针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95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610560888.3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胶体金探针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方法。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β‑乳球蛋白IgE表位单克隆抗体;以β‑乳球蛋白为抗原,按常规技术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再经亲和纯化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单克隆抗体共价固定于酶标板作为捕获抗体,生物素化β‑乳球蛋白多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探针为检测抗体建立夹心ELISA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值,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实现对食品中过敏原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定量检测。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等优点,为高灵敏、高通量快速分析检测多种食品中相关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残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一种同时检测维生素B2、B6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027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40853.0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G01N2021/6432

    Abstract: 一种同时检测维生素B2、B6浓度的方法。首先对已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与维生素B6混合溶液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建立不同浓度下维生素B2对维生素B6荧光激发影响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对混合体系下的维生素B2与维生素B6的快速检测。本发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较高浓度的维生素B2与维生素B6混合液,探索出不同浓度下的维生素B2对维生素B6的淬灭效率的影响规律,能够准确并快速地实现混合体系下维生素B2与维生素B6的浓度检测。

    一种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517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569144.4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马齿苋中多糖的方法,按如下步骤:(1)将新鲜马齿苋进行预处理;(2)将步骤(1)所得马齿苋粉末置于双极性方波高压脉冲电场中提取,固液分离后得提取液;(3)向提取液中加入适量95%乙醇,沉淀物用蒸馏水复溶后再加95%乙醇醇析,反复3次,将沉淀用无水乙醇、无水乙醚、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马齿苋多糖提取物。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高电压脉冲电场技术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方法,由于是低温提取,最大限度保持了马齿苋中多糖的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其工艺先进、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实现了低温提取与杀菌一体,保证热敏性物质不降解,是一种提取马齿苋多糖的优良方法,得到的多糖可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

    一种基于IgE线性表位多克隆抗体定量检测过敏原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504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34926.6

    申请日:2016-04-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G01N2333/4713

    Abstract: 一种基于IgE线性表位多克隆抗体定量检测过敏原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方法,通过重组表达技术制备β?乳球蛋白IgE表位串联体蛋白,再分别以串联体蛋白及β?乳球蛋白为抗原,按常规技术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再经亲和纯化制备特异性抗体。以β?乳球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生物素化串联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夹心ELISA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值,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实现对食品中过敏原β?乳球蛋白及其致敏性残基的定量检测。本发明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为高通量分析检测多种食品中相关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残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改变牛乳过敏原蛋白免疫特性的脉冲电场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887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148142.2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改变牛乳过敏原蛋白免疫特性的脉冲电场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1)制备蛋白溶液:用20mM,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将β-乳球蛋白稀释成0.2mg/ml的均匀蛋白溶液;(2)将步骤(1)的β-乳球蛋溶液进行高压脉冲处理,条件为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为13.33kV/cm,脉冲个数为80,样品收到的总电脉冲处理时间为3200μs。本发明通过脉冲电场可以用于改变牛乳过敏原蛋白的结构,以获取特殊的或期望达到的功能性,对其一级结构和过敏原性的影响,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直接利用普通食品构建营养素纳米载运体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605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110142629.6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直接利用普通食品构建营养素纳米载运体系的方法,其特征是:(1)将脂类含量12%以下的食品原料与营养素按4-200:1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纳米化加工,使颗粒直径分布峰值在600nm以下;(2)在溶液体系中,以纳米食品质量计,调溶液浓度为0.5%-55%,再调pH2.2-13,离子强度折合钠离子浓度为0.001mol/L至5mol/L,采取0-65W/cm2的超声振荡,温度为0-85℃,经1-48小时的集聚过程;或者,在固体状态下控制温度在0-230℃,压强在0.05-4MPa,相对湿度在0-100%,经2-80小时的集聚;(3)真空包装,常温或低温贮藏。本发明将营养素包裹在纳米食品团簇中,实现营养素的载运,稳定性提高了,可液态或固态存储,可减轻甚至避免营养素降解,后加工条件宽松;营养素纳米载运后,其生物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

    一种低致敏大豆芽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0558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91387.0

    申请日:2015-03-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1/00

    Abstract: 一种低致敏大豆芽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质量的新鲜干大豆,清水洗净后,将大豆浸没于清水中并持续浸泡3-5h;(2)将步骤(1)浸泡后的大豆,放入超声装置中进行超声处理,水温控制在20-25℃,超声频率为35-45kHz,功率为100-500W,时间为5-60min;(3)将步骤(2)所得的大豆转移至种子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15-35℃,湿度为85%,发芽时间为3-5天,即得低致敏大豆芽。本发明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任何激素和生长素,是一种绿色、安全无公害的生产大豆芽方法,其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所得的大豆芽致敏性低,营养价值高,特别适用于大豆过敏患者的消费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前景。

    一种采用酶复合改性降低大豆分离蛋白致敏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52315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10568332.5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酶复合改性降低大豆分离蛋白致敏性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首先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水解液经转谷氨酰胺酶交联,蛋白交联产物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再利用喷雾干燥得到含水量小于5%的大豆分离蛋白粉。本发明方法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粉致敏性低,产品经ELISA检测,致敏性下降为60.4-91.3%,且加工性能好,无不良风味;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可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特别适用作过敏患者的食品原料。

    一种清咽饮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9410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343478.0

    申请日:2011-11-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清咽饮料及制备方法,由以下物质按质量份数比组成:含罗汉果总甜甙含量为15-35%的罗汉果提取物5-10份;桔梗总皂甙含量为4-7%的桔梗提取物1-2份;粒径分布在70-800nm范围的纳米豆粕40-100份;饮用水100-210万份。将桔梗提取物溶于10倍于其质量的乙醇中制成A液;罗汉果提取物溶于10万份饮用水中制成B液;将纳米豆粕溶于1万份饮用水中,加入上述A液,混合搅拌0.5-12小时后,加入B液,加热至80℃分馏除去乙醇、灭菌;加入饮用水89-200万份,混合均匀;微波灭菌后无菌灌装。本发明由于活性成分吸附在纳米豆粕上,有效增强饮料的溶解稳定性,有助于各成分的活性保持。不易受外界光照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稳定性大幅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