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氟含量抑制剂及其应用及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3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67913.4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茶树氟含量抑制剂及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的种植方法,结合水培和土培的不同的应用方式,深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钾元素在茶树种植中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添加的钾离子含量为435.65 mg/L时,对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具有优异的效果。作为外源施加的钾元素,在本发明中的添加量远大于在传统茶树种植过程中的施加量,有效提升了茶树良种的抗性,提高茶树对氟的抗性,降低了茶树新梢中的氟累积,进一步提高茶树茶叶的安全性。相比其他去氟方法或去氟添加剂,对茶园环境影响小,绿色安全,且有助于后续的茶树种植,解决了我国茶叶氟含量超标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对促进茶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种新型壳聚糖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8467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010179253.1

    申请日:2010-05-21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可用于食品工业中制备新型壳聚糖-酪蛋白磷酸肽纳米颗粒的方法。目前通常使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壳聚糖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但作为口服输送载体,此壳聚糖纳米颗粒不耐强酸,导致被输送营养物在胃酸中遭破坏而不能被靶向输送至肠道吸收。本发明利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得到酪蛋白磷酸肽,通过条件优化,将酪蛋白磷酸肽与壳聚糖相互交联形成“芯-壳”纳米颗粒结构。由于表面磷酸基团负电荷的作用,壳聚糖-酪蛋白磷酸肽纳米颗粒在体内能够避免酸和酶的降解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靶向和缓释性能,解决了目前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输送载体易被胃酸降解的问题。

    一种新型壳聚糖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84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79253.1

    申请日:2010-05-21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可用于食品工业中制备新型壳聚糖-酪蛋白磷酸肽纳米颗粒的方法。目前通常使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壳聚糖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但作为口服输送载体,此壳聚糖纳米颗粒不耐强酸,导致被输送营养物在胃酸中遭破坏而不能被靶向输送至肠道吸收。本发明利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得到酪蛋白磷酸肽,通过条件优化,将酪蛋白磷酸肽与壳聚糖相互交联形成“芯-壳”纳米颗粒结构。由于表面磷酸基团负电荷的作用,壳聚糖-酪蛋白磷酸肽纳米颗粒在体内能够避免酸和酶的降解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靶向和缓释性能,解决了目前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输送载体易被胃酸降解的问题。

    过表达CsFEX型大肠杆菌及应用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61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34988.4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涉及一种过表达CsFEX型大肠杆菌及应用和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1)配制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2)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接种过表达CsFEX型大肠杆菌并过夜培养;3)挑取单克隆菌落,加入液体培养液并培养;4)目的片段检测并测序,将测序成功的菌液转接到液体LB中并培养;5)配制含不同浓度氟的LB液体培养基;6)将步骤3)中所得到的菌液转接到含不同浓度氟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紫外检测含不同浓度氟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生长的OD600值;8)建立菌液生长OD值与氟含量的关系曲线和回归方程。本发明是为解决野生型大肠杆菌因本身耐氟能力有限而无法检测出较高的氟含量。

    一种以苦丁茶为原料制备咖啡酰奎宁酸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6153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110007317.4

    申请日:201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苦丁茶为原料制备咖啡酰奎宁酸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苦丁茶经热水提取得到高含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液,并通过优化得到的大孔吸附树脂实现多酚类物质的选择性分离,即通过柱层析将苦丁茶多酚类物质提取液选择性吸附于大孔树脂上,并用适当的溶剂将吸附于大孔树脂上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洗脱,以制备咖啡酰奎宁酸化合物。作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评价膳食多糖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89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13936.4

    申请日:2020-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膳食多糖活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膳食多糖加入微生物培养基作为碳源在体外厌氧条件下与粪便微生物在37℃培养24h后10000rmp离心后过0.22μm膜收集发酵液,利用代谢组学检测膳食多糖的代谢产物。利用Transwell技术上室中种植Caco-2细胞下室种植评价膳食多糖活性的细胞,并将发酵液加入上室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利用液相、气相或代谢组学等手段检测哪些代谢产物可以穿过Caco-2单层细胞模型,并测定下室细胞相关指标。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系统、科学地评价膳食多糖的生物活性。

    一种利用氟干预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971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30781.X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干预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高脂膳食结合氟干预诱导动物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高脂饲料中脂肪含量45‑60%,高脂饲料中添加0.01%‑0.2%的氟化钠,或者在动物饮用水中加入50‑1000mg/L的氟化钠,干预周期为2‑3个月。本发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成模率高、性能稳定、成本低、周期短,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系统、科学地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一种酶法合成Gal-sorbitol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9637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1010286820.3

    申请日:2010-09-2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酶法制备Gal-Sorbitol的方法。对于糖醇的合成,工业上采用的是传统的化学方法。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造成其在基本建设投资及操作费用上花费较高,同时高压氢气易燃易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催化剂在产品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发明以乳糖和山梨糖醇作为底物,由来源于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或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的β-D-半乳糖苷酶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合成、柱层析制备得到乳糖醇的同分异构体——Gal-β-(1→3)Sorbitol。体外发酵实验表明Gal-Sorbitol具有益生作用。

    一种利用α-半乳糖苷酶合成α-低聚半乳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74583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286810.X

    申请日:2010-09-2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α-半乳糖苷酶合成α-低聚半乳糖的方法,现阶段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提取原料主要有大豆、羽扇豆、豇豆、豌豆等,获得的产物种类较多,难以分离纯化。化学合成法使用大量化学试剂,毒性大,易残留,生产成本高。本发明为酶法合成,具有原料充足,方便,易得,无毒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以半乳糖为底物,通过α-半乳糖苷酶催化合成得到4种α-低聚半乳糖,其中2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α-低聚半乳二糖,2种为互为同分异构体的α-低聚半乳三糖。α-低聚半乳糖可参与各种基于分子机理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生理过程如免疫和病原体吸附细胞等,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