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328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259874.9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挂牵引车工况的构建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半挂牵引车的行车特点划分市场领域,采集目标领域半挂牵引车的行车数据,建立该领域运动学片段数据库;计算所有运动学片段的特征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无量纲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无量纲指标进行去相关性和降维处理,得到所有运动学片段的主成分值;根据主成分值对所有运动学片段进行聚类,依据各聚类所占所有运动学片段的比例对代表性工况的时间进行分段;在各聚类中选取满足代表性工况分段时间的运动学片段进行随机组合,根据所有组合的速度‑加速度联合概率分布及特征值从所有组合中筛选候选工况;通过仿真模拟,从两条候选工况中选取一条候选工况作为该目标领域的代表性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92283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48386.4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B60G11/27 , B60G11/28 , B60G17/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1/27 , B60G11/28 , B60G17/0523 , B60G2202/152 , B60G2202/41 , B60G250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可提升承载气囊固定调压的空气悬架,包括提升器左右支架总成、提升气囊、拉臂总成、可调推力杆总成、减震器总成、随动转向提升桥、承载气囊、储气筒和供气系统;提升器支架总成连接在车架纵梁上,提升气囊安装于提升器支架总成前部,随动转向提升桥通过承载气囊与提升器支架总成连接;拉臂总成、可调推力杆总成、减震器总成分别连接在随动转向提升桥与提升器左支架总成之间;提升气囊和承载气囊通过供气系统由储气筒供气,供气系统内设有带气压表调压阀;提升器支架总成中下部安装有限位块。本发明可根据承载气囊载荷机械调节供气压力,承载气囊压力行驶过程中固定不变,减少摩擦和油耗;使用安全、成本低、故障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832863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46173.6
申请日:2010-04-14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试验加载和保护装置,包括:副梁,与试验车车架相连,且宽度与试验车车架宽度一致;加载装置,安装在副梁上方,用于给试验车加载;和保护装置,具有支架和两个支撑轮,其中支架横跨在副梁上方,两个支撑轮均通过连接体分别安装在支架两端,且连接体与支架成与试验车侧翻角度一致的夹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放心的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性能进行研究,同时能够通过保护装置在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中提供安全,以保障试验过程中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0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69481.0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B60R19/56
Abstract: 为了解决重型汽车前下防护难以轻量化、吸能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前下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横梁、左支撑、右支撑、固定连接于前防撞横梁左端与左支撑之间的左斜支撑、固定连接于前防撞横梁右端与右支撑之间的右斜支撑,所述左斜支撑、右斜支撑、左支撑以及右支撑均为中空带加强筋的规则截,所述前防撞横梁整体呈圆弧形结构,其横截面为中空带飞边和加强筋的非等厚不规则异形结构,飞边位于前防撞横梁的内侧面上,前防撞横梁与左斜支撑、右斜支撑、左支撑以及右支撑的连接处壁厚大于其他位置壁厚。
-
公开(公告)号:CN105774914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01595.3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挡泥板总成,包括前挡泥板、后挡泥板、顶盖和锁紧机构总成,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中部设有凸起,凸起的上平台设有螺栓调节孔,外侧设有横向通孔,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上设有压板,顶盖通过拉带及压板与前挡泥板及后挡泥板固定;锁紧机构总成包括底板、固定侧、活动侧和固定销轴,底板与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注塑为一体,固定侧与底板焊接,活动侧与固定侧连接,紧固螺栓穿过螺栓调节孔、底板及固定侧的长形孔与螺母连接;固定侧中部为双曲齿形圆孔,挡泥板支架穿过横向通孔置于该双曲齿形圆孔内。本发明克服挡泥板开裂、轴转、脱落以及松动轴转问题,简化了装配工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184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120543.7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的安装支架总成,包括两根副梁、两根第一横梁、两根第二横梁、三根第一纵梁以及两根第三横梁,走台板架设于两根第一横梁右部,第二横梁分别通过三根立梁支撑在第一横梁上,第二横梁以及第一横梁之间固定有电磁阀安装板,两根第一横梁右部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二纵梁,每根第二纵梁上均设有发动机加热系统的两个安装固定孔,前第一横梁部分上设有发动机加热系统的两个安装凸耳,第二横梁上具有空滤器安装固定孔,每个第三横梁上均固定有四个储气筒承托板,每个第三横梁的中部均具有后工作灯安装固定孔。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安装支架总成的重型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0550131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489107.7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B62D2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用挡泥板支架,包括底座和用于安装挡泥板的弯管,底座包括基座和底座连接部,底座连接部包括圆柱形连接体和圆台形连接体,基座和圆台形连接体分别设在圆柱形连接体的两端;弯管的一端带有与圆柱形连接体和圆台形连接体配合使用的弯管连接部,弯管连接部与圆柱形连接体和圆台形连接体过盈配合;底座连接部外围的基座上设有安装孔。基座包括基座安装座和设置在基座安装座上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和弯管连接部的端部围成一环状坡口,弯管与底座通过环状坡口焊接连接。该方案安装牢固、使用可靠性高,不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硫化橡胶开裂、支架断裂以及轴转的问题,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32863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146173.6
申请日:2010-04-14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试验加载和保护装置,包括:副梁,与试验车车架相连,且宽度与试验车车架宽度一致;加载装置,安装在副梁上方,用于给试验车加载;和保护装置,具有支架和两个支撑轮,其中支架横跨在副梁上方,两个支撑轮均通过连接体分别安装在支架两端,且连接体与支架成与试验车侧翻角度一致的夹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放心的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性能进行研究,同时能够通过保护装置在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中提供安全,以保障试验过程中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9874.9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挂牵引车工况的构建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半挂牵引车的行车特点划分市场领域,采集目标领域半挂牵引车的行车数据,建立该领域运动学片段数据库;计算所有运动学片段的特征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无量纲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无量纲指标进行去相关性和降维处理,得到所有运动学片段的主成分值;根据主成分值对所有运动学片段进行聚类,依据各聚类所占所有运动学片段的比例对代表性工况的时间进行分段;在各聚类中选取满足代表性工况分段时间的运动学片段进行随机组合,根据所有组合的速度‑加速度联合概率分布及特征值从所有组合中筛选候选工况;通过仿真模拟,从两条候选工况中选取一条候选工况作为该目标领域的代表性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06485.6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IPC: B62D5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量化鞍座壳体焊接总成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左外侧板、左内侧板、右内侧板和右外侧板,所述壳体内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前横梁板和后横梁板,所述壳体内的中部设置有左盖板、右盖板和下盖板,所述右内侧板与后横梁板之间固定有销块滑道;所述壳体的左侧壳体壁上设置有螺纹套,所述壳体的右侧壳体壁上设置有拉栓定位座。本发明的螺纹套结构增加螺纹连接长度,避免了因加厚壳体来制作螺纹,实现了壳体的轻量化,同时兼顾导向作用;后横梁板与请横梁板中间高两侧低,下盖板为倒梯形结构,达到了壳体轻量化的目的,在增加刚度同时兼顾导向作用,整体受力均匀,重量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