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45392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214661.9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泡环氧沥青材料,其中包含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与该发泡环氧沥青材料中剩余组分的质量比为1:1.5~6.3。该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包含牌号为E‑54、E‑52、E‑51或E‑44的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牌号为E‑44的环氧树脂必须与其他环氧树脂混合使用。且质量小于或等于发泡环氧沥青材料中环氧树脂总质量的10%。发泡环氧沥青材料中剩余组分包含:沥青30~84重量份,顺丁烯二酸酐4~17重量份,双丙酮丙烯酰胺20~42重量份,2‑甲基咪唑8~20重量份,磷酸三丁酯3~10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发泡环氧沥青材料,具有粘结力好、强度高、耐热性高、疲劳寿命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576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210036196.0
申请日:2012-02-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租车蓄车场控制系统,在蓄车场内设有多根并列式排队车道,两根相邻排队车道之间设置活动分隔栏杆,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排队车道的前部和尾部均设有感应线圈,每根排队车道的前方和尾部均设感应式自动栏杆,在每根车道的前方和尾部还设有警灯警铃,每根排队车道的前方和尾部还设有指示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监控室,该监控室设有管理工作站,所述管理工作站与现场控制器连接,所述现场控制器与所述感应线圈、感应式自动栏杆、警灯警铃和指示灯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减少管理人员,节省管理成本,加强管理效率,消除交通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366914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8742.4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本发明根据工作区深度确定软基重载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方法,工作区深度内的路基自下而上依次采取铺设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层厚为40-60cm,钢塑格栅层厚为1-3cm,碎石层厚20-40cm),其上做20-60cm的石灰土、20-60cm厚的水泥石灰土以及20-40cm厚的水泥土。本发明设计的路基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显著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费用。本发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482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02374.6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桥下公交枢纽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高架桥下空间被铁路或河流分隔成两部分时,在高架桥下设置公交枢纽站,该公交枢纽站内设有多个行车道及停靠点,该行车道和停靠点与高架桥方向垂直,在桥梁被隔断的两侧边缘处设置人行楼梯,在公交枢纽站两侧设有与高架桥平行的人行道与人行楼梯连接。采用本发明的高架桥下公交枢纽站设置方法,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枢纽站用地选址困难的局面,改善跨铁路或河流桥梁周边的公交可达性,提高公交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城市中心区高架桥下空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103905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110356488.8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路面排水方法及其排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落在车行道的水垂直通过车行道透水面层达到不渗水的防水粘层,然后通过横坡和车行道外侧的排水侧石,排入侧石外侧透水性排水系统,排水侧石底部设透水性侧石基础,透水性排水系统包括设在透水性侧石基础的底部和外侧的碎石盲沟排水系统,碎石盲沟排水系统底部设纵向排水透水管,排入外侧透水性排水系统的水大部分渗入至外侧土壤的地下,还原成地下水,剩余部分通过纵向排水透水管通过碎石盲沟系统中的纵向透水管排入市政管道。本发明克服了排水性沥青路面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的缺点,在安全性、生态性、节能性、经济性上均体现了功能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86166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14664.2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泡环氧沥青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环氧树脂与该发泡环氧沥青材料的剩余组分混合制得;所述的环氧树脂与该发泡环氧沥青材料的剩余组分的质量比为1:1.5~6.3。其包含将沥青30~84重量份、顺丁烯二酸酐4~17重量份、双丙酮丙烯酰胺20~42重量份、2-甲基咪唑8~20重量份、磷酸三丁酯3~10重量份按比例混合,然后进行发泡处理,再加入环氧树脂拌合。本发明提供的发泡环氧沥青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改性制备得到高强度、高耐热性、高疲劳寿命的泡沫环氧沥青材料,适用于高原路面、隧道铺面、冬季施工铺面等特殊路面。料,该材料适用于高原路面、隧道铺面、冬季施工铺面等特殊路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924495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10013817.8
申请日:2013-01-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钢桥桥面铺装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铺装系统从下到上分别设置有防水层、粘结层、防水改性沥青砂层、热喷SBS改性沥青层以及高粘改性沥青层。本发明防水层采用改性环氧树脂防水层,阻断了钢桥面的锈蚀。粘结层采用粘结颗粒和碎石,提高了沥青砂和防水层之间的粘结,而沥青砂混合料具有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柔韧性,但是其高温稳定性比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提高很多。高粘度改性沥青层作为抗滑表层,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应力松弛能力。该铺装层对施工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具、苛刻的工艺要求。总体上来说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抗裂能力强,密水性能好,无渗水现象;变形追从性好;施工工艺成熟,工期短,可马上开放交通;工程造价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482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0810202374.6
申请日:2008-11-06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桥下公交枢纽站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高架桥下空间被铁路或河流分隔成两部分时,在高架桥下设置公交枢纽站,该公交枢纽站内设有多个行车道及停靠点,该行车道和停靠点与高架桥方向垂直,在桥梁被隔断的两侧边缘处设置人行楼梯,在公交枢纽站两侧设有与高架桥平行的人行道与人行楼梯连接。采用本发明的高架桥下公交枢纽站设置方法,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枢纽站用地选址困难的局面,改善跨铁路或河流桥梁周边的公交可达性,提高公交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城市中心区高架桥下空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
公开(公告)号:CN1192438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15360.8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水池竖向壁板与基础连接止水结构及连接施工方法,止水结构包括基础混凝土件和现浇混凝土件,基础混凝土件和现浇混凝土件的连接位置设有止水钢板和遇水膨胀止水胶,止水钢板的下端插入基础混凝土件内,止水钢板的上端插入现浇混凝土件内。本发明实现了水池预制壁板与基础连接的止水,能够有效阻止冷缝处水流的贯通和连接处钢筋的进一步锈蚀,有效延缓钢筋的侵蚀,保证了预制壁板构件连接处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整个操作便利、安全、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580409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80644.2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2D17/207 , E01C1/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h型抗滑桩处治滑坡的悬挑结构道路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靠山侧抗滑桩;B.施工靠沟侧抗滑桩;C.浇筑靠山侧抗滑桩和靠沟侧抗滑桩之间的钢筋混凝土横向联系梁,形成h型抗滑桩;D.施工靠沟侧抗滑桩上的悬挑结构;E.张拉斜向预应力锚索;F.以和h型抗滑桩一体的悬挑结构为支承铺设纵向道板形成悬挑道路部分;G.完成靠山侧的边沟的施工,在悬挑结构外侧边缘安装防撞护栏,完成道路全宽范围的路面结构施工。本发明避免了在滑坡体上高填深挖,大大降低了填挖方工程数量,减小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