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385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23797.2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面向薄壁叶片加工变形预测的机理引导数据驱动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机床主轴功率的铣削力模型;2.建立薄壁叶片加工变形机理模型;3.薄壁叶片加工变形数据驱动模型数据集构建;4.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数据增强;5.机理引导的数据驱动薄壁叶片加工变形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70898.X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识别振动状态的方法难以保障识别效果可靠性,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识别模型的方法仅能识别单一指标且易发生漏报错报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的铣削加工过程振动状态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能量最强的本征模态分量的标准差std识别到不稳定振动状态后,再结合铣削信号x(n)和颤振相关分量e(n)的标准差的比值stdr进一步区分两种不稳定振动状态,涵盖的振动状态种类比较全面。由于采用两种识别指标快速地识别不稳定振动的发生,因此能够准确地区分剧烈振动和颤振,不会发生漏报错报。
-
公开(公告)号:CN1157558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2127.3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5B19/418 , C25D21/12 , C25D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氰镀镉‑钛电镀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属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设备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子系统,以及均与控制子系统连接的pH监测子系统、pH控制子系统、样品预处理子系统、滴定子系统以及EDTA和NTA浓度控制子系统,样品预处理子系统分别与电镀作业子系统和滴定子系统连接,pH监测子系统、pH控制子系统以及EDTA和NTA浓度控制子系统均与电镀作业子系统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镀镉‑钛工艺生产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在线监测和在线加料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891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38250.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2B2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EMS线性静电驱动技术,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该技术基于一个MEMS线性静电驱动系统实现,所述系统主要包括梳齿结构部分Ⅰ和驱动电路部分Ⅱ,通过在对称的固定梳齿部分接入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可动梳齿部分受到的静电力为接入不同驱动电压的两组梳齿结构产生的侧向静电力之和,将静电力与驱动电压间的平方关系转化为与不同驱动电压之间的和差关系。设计分压电路使两驱动电压之和为定值不变,可动梳齿部分受到的静电力合力与其中一路的驱动电压呈线性关系,因此通过调节分压电路可实现精确的线性静电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60339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220665.8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切削加工方式的工艺优化装置及方法,工艺优化装置包括支撑水槽和回收系统,回收系统包括阀门、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回收箱和滤网;工艺优化方法的过程包括:水泵向支撑水槽添加粘性液体;确定粘性液体高度满足加工要求;机床实现刀具切削刃浸在粘性液体中进行切削加工;加工完成后打开阀门进行粘性液体的回收。本发明降低了热力耦合作用,减小了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实现了加工表面质量的提高,提高了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24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2168.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荧光腐蚀预警和自修复功能的铁基磁性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磁吸波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质量份称取以下组分:吸收剂粉末,硅烷,氨水,荧光指示剂、金属缓蚀剂;将吸收剂粉末、硅烷以及氨水加入至混合溶剂中,混合反应后,再加入荧光指示剂和金属缓蚀剂,搅拌反应后,经离心烘干,即得具有荧光腐蚀预警和自修复功能的铁基磁性吸收剂。本发明通过包覆的介孔二氧化硅一方面负载了指示剂与缓蚀剂,还能对腐蚀介质起到阻隔作用,延缓腐蚀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78262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366561.8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气动性能优化的叶片模型重构方法,首先获取修补后破损叶片的三维几何模型,在破损位置均匀截取多个破损叶型并抽取叶型的破损中弧线;然后根据叶型修复参数,对破损中弧线进行修复并生成叶型缺失区域的重构曲线;接下来光顺连接破损叶型重构曲线和未损伤曲线,形成修复后的完整叶型;在获得完整叶型后,对完整叶型进行气动性能研究,若不满足气动要求,调整修复参数,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将所有修复后满足气动要求的完整叶型拟合成三维模型即叶片三维重构模型。本发明适用于前、后缘破损的压气机叶片的模型重构,不受压气机叶片类型、破损位置和破损大小的限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942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890558.0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B23Q17/09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刀具磨损预测方法应用范围存在较大局限性,预测精度难以保证,以及预测模型需要较长训练时间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理‑数据融合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将基于机理模型的预测值和传感信号特征相结合作为融合模型的输入,利用刀具磨损规律对模型解空间进行约束,构造了符合物理一致性的损失函数,完成了机理与数据的融合;然后针对刀具磨损变化的时序性特点,对具备处理时序性数据优势的门控循环单元GRU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机理‑数据融合的建模方法和GRU网络,构建基于机理‑数据融合的刀具磨损预测模型进行刀具磨损预测。本发明克服了依赖单一模型而存在的泛化能力弱、模型不确定性大、解释能力差等问题,提高了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2705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41570.4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温蓄热加热器的氧化铝蓄热体,蓄热阵单元几何结构设计是空心砖型蓄热式加热器设计的关键;对蓄体热单元参数随孔径和孔间距与孔径之比两个几何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蓄热单元初步的设计规模,并对初步设计蓄热单元进行最大温度状态和低温状态评估,得出蓄热单元的设计方案能很好地满足最高温度状态下总温、总压、试验持续时间、温度衰减等试验参数要求,蓄热砖热应力、蓄热砖漂浮可能性均在安全范围内,而且具有足够的运行安全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19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87985.9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B23Q17/09
Abstract: 为解决目前采用停机检测的方法获取加工变形误差所导致的生产时间和成本增加,且无法及时发现工序内出现的变形超差,以及通过离线预测获取加工变形误差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铣削加工变形误差在线预测方法。本发明首先基于等几何分析方法将工件和刀具的CAGD模型离散,根据材料本构关系求解离散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而建立工件和刀具离散模型的全局刚度场。然后在铣削加工过程中实时采集切削力信号,通过与机床交互通信,将切削力信号映射至空间域,得到铣削加工过程中位置相关的实际切削力分布。最后将各位置处的实际切削力分别施加在刀具和工件的全局刚度场上,求得到刀具和工件的变形预测值,相加得到加工变形误差预测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