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立式码头的船舶接卸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9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58961.6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立式码头的船舶接卸系统,涉及码头接卸料技术领域,包括码头平台、浮趸、定位引导机构、伸缩输料皮带机以及摆动输料皮带机,定位引导机构设于码头平台的外端,浮趸沿竖向可活动地设于定位引导机构上,伸缩输料皮带机设于浮趸上,摆动输料皮带机设于码头平台的临空背面侧,摆动输料皮带机的第一端与码头平台铰接,摆动输料皮带机的第二端向外延伸并伸出至码头平台的外端与浮趸相互连接,摆动输料皮带机的第二端与伸缩输料皮带机的一端相互连通。本发明的直立式码头的船舶接卸系统,在高水位和低水位情况下均能实现物料输送,解决了现有的大水位差时直立式码头存在接卸自卸船困难的技术问题。

    一种成品油码头输油管线真空扫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40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27916.6

    申请日:2022-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品油码头输油管线真空扫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扫线装置包括卸油泵、真空罐和抽真空装置,所述卸油泵的一端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油船,另一端连接码头引桥管线,所述真空罐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码头引桥管线,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真空罐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连接软管,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抽真空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真空罐。本发明的成品油码头输油管线真空扫线装置结构简单,自动控制技术成熟,相较于氮气扫线的方式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将残余油液全部回收,避免浪费;通过气压差将连接软管和码头引桥管线的残余有油液可以全部抽至真空罐中,扫线效果更好。

    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

    公开(公告)号:CN119162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676505.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包括装卸平台和系靠设施,装卸平台与系靠设施分体布置,装卸平台包括箱梁台面和多组第一桩组,多组第一桩组沿箱梁台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地支撑在箱梁台面下方;系靠设施包括第二桩组和系船柱,第二桩组的第一端设于箱梁台面下方,第二桩组的第二端伸出于箱梁台面的外侧,系船柱固定连接在第二桩组伸出于箱梁台面的伸出端上,第二桩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系梁和承载桩上的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沿竖向间隔布置的防撞组件。本申请通过系靠设施单独用于承担船舶靠港、系缆时发生的水平载荷,码头的装卸平台不再承受船舶水平载荷,因此无需增大桩基的直径和加长桩长,大幅减少施工难度和降低造价。

    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

    公开(公告)号:CN119162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76505.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靠泊与装卸分离的高桩码头,包括装卸平台和系靠设施,装卸平台与系靠设施分体布置,装卸平台包括箱梁台面和多组第一桩组,多组第一桩组沿箱梁台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地支撑在箱梁台面下方;系靠设施包括第二桩组和系船柱,第二桩组的第一端设于箱梁台面下方,第二桩组的第二端伸出于箱梁台面的外侧,系船柱固定连接在第二桩组伸出于箱梁台面的伸出端上,第二桩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系梁和承载桩上的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沿竖向间隔布置的防撞组件。本申请通过系靠设施单独用于承担船舶靠港、系缆时发生的水平载荷,码头的装卸平台不再承受船舶水平载荷,因此无需增大桩基的直径和加长桩长,大幅减少施工难度和降低造价。

    一种仓库立柱防撞体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855372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23431371.9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仓库立柱防撞体,该仓库立柱防撞体包括护围、防护座、缓冲板和构件,所述构件预埋在所述防护座内,所述防护座围设在立柱连接在地面的端部,且所述防护座和所述立柱的外壁之间设置间隔空间,所述缓冲板填充于该间隔空间内且包裹于所述立柱,所述护围围挡在所述防护座的外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仓库立柱防撞体通过在所述立柱外围设置所述防护座来承受外部施加给立柱的撞击力,使得外部撞击力不直接作用在立柱上来减少立柱受到的损伤,通过包裹在立柱外的缓冲板,使得撞击力经过缓冲板进行缓冲后,从所述防护座传递至立柱本身的力度进一步大幅衰减,从而达到防护立柱的效果,确保结构不发生变形,不影响结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