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51386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007524.4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多木俊裕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包括:包括载流子传输层2和载流子供给层3的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4;设置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的源电极5和漏电极6;设置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在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间的栅电极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间的场板8;和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形成的多个绝缘膜9和10,其中所述多个绝缘膜的界面数目在所述场板和所述漏电极之间小于在所述栅电极附近。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51386A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210007524.4

    申请日:2012-01-11

    Inventor: 多木俊裕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包括:包括载流子传输层2和载流子供给层3的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4;设置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的源电极5和漏电极6;设置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在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间的栅电极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间的场板8;和在所述氮化物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方形成的多个绝缘膜9和10,其中所述多个绝缘膜的界面数目在所述场板和所述漏电极之间小于在所述栅电极附近。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5520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10570939.7

    申请日:2013-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462 H01L29/42316 H01L29/77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形成在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的上侧上的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并且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大于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形成在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的上侧上的p型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形成在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的上侧上穿过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的电极;形成为在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的上侧处与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接触的第四化合物半导体层,并且第四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小于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以及形成为在第四化合物半导体层的上侧处与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接触的第五化合物半导体层,并且第五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大于第四化合物半导体层的带隙。

    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87081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402775.8

    申请日:2011-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462 H01L29/2003 H01L29/4236 H01L29/7787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电子传输层,形成在衬底上方;电子供应层,形成在电子传输层上方;及覆盖层,形成在电子供应层上方。该覆盖层包括:包含GaN的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包含AlN的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其形成在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上方;包含GaN的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其形成在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上方;及第一包含AlGaN层和第二包含AlGaN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包含AlGaN层形成在第一化合物半导体层和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之间且其中Al含量朝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增大,第二包含AlGaN层形成在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和第三化合物半导体层之间且其中Al含量朝第二化合物半导体层增大。本发明可抑制栅极漏电流和耐压降低、及/或可抑制电流崩塌。

    场效应晶体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06958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680055684.9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叠结构,其包括由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载流子传输层;栅电极,其与所述载流子传输层中的沟道区域对应地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层叠结构上,并在第一侧具有第一侧壁面,在第二侧具有第二侧壁面;绝缘膜,其直接形成于所述栅电极上,覆盖所述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中至少一方;第一欧姆电极,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层叠结构上的所述栅电极的所述第一侧;第二欧姆电极,其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层叠结构上的所述栅电极的所述第二侧;和钝化膜,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欧姆电极朝向所述栅电极延伸,以便覆盖所述半导体层叠结构的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欧姆电极与所述栅电极之间的区域,该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二欧姆电极朝向所述栅电极延伸,以便覆盖所述半导体层叠结构的表面中的所述第二欧姆电极与所述栅电极之间的区域,所述绝缘膜至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钝化膜部分接触、且具有与所述钝化膜不同的成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