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激光光源、激光发射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0991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32479.7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激光光源、激光发射系统和车辆,封装结构包括基板、第一电学组件和发光器件。基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第一电学组件和发光器件中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封装层内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面上,另一个位于第二封装层内且设置在基板的第二面上,发光器件通过基板与第一电学组件电连接。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中设有发光器件的封装层为可透光的封装层,以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透过可透光的封装层。以解决现有封装结构中发光器件与驱动件、供电组件之间的连接路径较长,增加了链路的寄生电感,影响发光器件的发光功率的问题。

    信号处理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16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80100218.2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探测技术,应用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可以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运输、测绘、智能制造。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装置获取一个探测器的回波信号得到探测结果,该探测结果可以包含探测区域的图像和探测区域的点云数据,或者,该探测结果可以是结合探测区域的图像和探测区域的点云数据得到的。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一个探测器中的不同模块的信号得到点云和图像,可以无需增加相机等视觉系传感器来得到图像,使得探测装置成本不会显著增加。提升了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准确性,提升了探测性能。其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可应用于车联网,如车辆外联V2X、车辆‑车辆V2V等。

    一种控制方法和激光雷达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6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80047970.X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一种控制方法和激光雷达。激光雷达(100)包括多个不同视场角大小的接收模组,例如第一接收模组(131)和第二接收模组(132),其中第一接收模组(131)对应的视场角与第二接收模组(132)对应的视场角不同。该控制方法通过配合使用多个不同视场角大小的接收模组,使得激光雷达(100)同时拥有高测距能力、高分辨率以及大视场角,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对视场角的不同需求。

    一种探测方法及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69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80101051.1

    申请日:2021-08-04

    Abstract: 一种探测方法及装置,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应用于测绘、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该装置包括:光源、N个探测模块和处理模块,光源,用于向探测区域发射光束;N个探测模块,用于在K个第一探测时间窗上获得N*K个接收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N*K个接收信号进行异或处理。通过对N*K个接收信号进行异或处理后,可以极大的降低后续探测装置的信号处理的数据量和复杂度,有助于提升探测装置的性能,降低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探测装置的成本,提升探测装置的适用范围。

    一种探测系统、终端设备及探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1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80101022.5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一种探测系统、终端设备及探测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探测系统探测的准确度低的问题,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辅助驾驶或网联车等领域。该探测系统包括发射模组(301)、接收模组(302)、第一扫描模组(303)及第二扫描模组(304),第一扫描模组(303)的第一反射面的第一法向量与第二扫描模组(304)的第二反射面的第二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的第一角度,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为相邻反射面,发射模组(301)的光轴与接收模组(302)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的第二角度。发射模组(301)用于发射信号光,第一扫描模组(303)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光反射,第二扫描模组(304)用于将经至少一个目标反射信号光得到的回波信号反射至接收模组(302),接收模组(302)用于接收回波信号。基于此,可提高探测系统探测的准确性。

    一种探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14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80025566.2

    申请日:2022-03-24

    Abstract: 一种探测装置,包括:发射组件(21),用于发射激光束;准直整形组件(22),用于将激光束处理为准直的线状激光束;扫描转镜组件(23),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用于反射线状激光束;接收组件(25),用于接收目标回波,将目标回波由光信号转换为其对应的电信号,其中,目标回波包括线状激光束的反射信号;同步组件(24),至少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反射面中的工作反射面的同步位置,同步位置表征工作反射面初始接收到线状激光束的位置,工作反射面对应线状激光束的出射方向。该探测装置可实现在不增加探测装置成本和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探测装置的分辨率。还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的控制方法、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激光雷达系统及终端。

    一种激光雷达及回波光信号接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31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03493.6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联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及回波光信号接收方法,用以提升探测器的可探测范围,提高激光雷达对远距离目标探测区域的测距能力,以及减少激光雷达对近距离目标探测区域的探测盲区问题的发生,进而可以降低激光雷达的应用限制,可以实现激光雷达具有更广的应用场景,用于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该激光雷达包括非等比聚焦系统;所述非等比聚焦系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光焦度不同。进一步,该方法提升了终端在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中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力,可以应用于车联网,如车辆外联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车辆‑车辆V2V等。

    一种探测装置、探测器、激光雷达及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0474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256534.0

    申请日:2021-03-09

    Abstract: 一种探测装置、探测器、激光雷达及终端设备,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或测绘等领域。探测装置可应用于激光雷达或终端设备(如车辆、智能家居设备或智能运输设备等),探测装置包括:发射模块用于发射第一光束;第一透镜组用于接收来自探测区域中针对第一光束的回波信号,并将回波信号汇聚至第一偏振态转换组件;第一偏振态转换组件用于将来自第一透镜组的回波信号传播至探测模块、并对探测模块反射的回波信号的偏振态转换以实现对反射的回波信号的吸收;探测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用于确定探测区域中的目标的信息。可避免探测模块反射的回波信号再次进入探测模块,从而可避免探测模块反射的回波信号产生光学串扰。

    探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457838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91587.5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探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终端,探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至少一个面阵探测器、至少一个镜头组件、至少一个光探测器、至少一个微机电系统MEMS微镜。其中,镜头组件用于将至少一束第一激光的反射光聚焦至面阵探测器,至少一束第一激光的反射光位于镜头组件的探测范围内。MEMS微镜用于将至少一束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反射至光探测器,至少一束第二激光的反射光位于MEMS微镜的探测范围内。具体的,至少一束第一激光以及至少一束第二激光是通过至少一个激光器发射的。探测装置中的MEMS微镜和镜头组件对不同区域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接收,通过该双测距模式实现了远距离测距。

    激光探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947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071027.5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探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属于激光探测技术领域,例如激光雷达(Lidar)。该装置包括:多相信号产生电路、放大器阵列和激光器阵列。放大器阵列包括多个第一放大器,激光器阵列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器。多相信号产生电路的多个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该多个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激光发射器连接。其中,多相信号产生电路用于产生相位不同的多个目标电信号,每个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目标电信号,每个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第一激光信号。由于多个目标电信号的相位不同,因此第一激光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提高了探测距离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每个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小,因此可以减小发射脉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