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4143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1038347.0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花普洱生茶茶饼或茶砖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金花菌菌悬液;(2)纯培养金花菌;(3)蒸压金花普洱生茶茶饼;(4)蒸压金花普洱生茶茶砖;(5)发花与干燥金花普洱生茶茶饼或茶砖。本发明将具有保健功效金花菌人工接种至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中,蒸压至一定规格的普洱茶茶饼或茶砖,并在特定的温湿度控制条件下促进普洱茶茶饼或茶砖产生金花菌,从而改善普洱茶品质,促进普洱茶的陈化,提高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59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343433.1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联固定脂肪酶的超顺磁载体的制备方法,通过纳米磁性微球Fe3O4的制备、纳米磁性微球Fe3O4的包裹、纳米微球的功能化修饰等操作实现。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超顺磁载体,引入温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能够通过控制温度改变载体的结构特性,从而使得通过该载体固定后的脂肪酶能够摆脱界面特性的控制,直接在醇、酸和酯类之间反应,有利于反应产物的分离;有利于通过α盖控制酶活性。该超顺磁载体是基于脂肪酶界面活性作用方式的超顺磁聚合微球,通过该微球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固定化的脂肪酶具备良好的磁分离性能,保留90%以上的酶活性,克服酶促反应中脂肪酶活依赖界面效应的劣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909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0584.0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磷菌MK‑T‑6及其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所述解磷菌MK‑T‑6命名为Paenibacillus chinjuensis MK‑T‑6,于2023年8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M 20231450,保藏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所述解磷菌MK‑T‑6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解磷菌MK‑T‑6对磷酸三钙的最大分解能力为15.55mg/L,对磷酸铁的最大分解能力为21.57mg/L,对磷酸铝的最大分解能力为9.51mg/L;解磷菌MK‑T‑6显著提高磷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环境,为农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59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43433.1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交联固定脂肪酶的超顺磁载体的制备方法,通过纳米磁性微球Fe3O4的制备、纳米磁性微球Fe3O4的包裹、纳米微球的功能化修饰等操作实现。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超顺磁载体,引入温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能够通过控制温度改变载体的结构特性,从而使得通过该载体固定后的脂肪酶能够摆脱界面特性的控制,直接在醇、酸和酯类之间反应,有利于反应产物的分离;有利于通过α盖控制酶活性。该超顺磁载体是基于脂肪酶界面活性作用方式的超顺磁聚合微球,通过该微球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固定化的脂肪酶具备良好的磁分离性能,保留90%以上的酶活性,克服酶促反应中脂肪酶活依赖界面效应的劣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604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29945.5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高峻 , 吕才有 , 郑文忠 , 方林江 , 李国荣 , 刀正平 , 李崇兴 , 龚元圣 , 李家华 , 刘志薇 , 方崇业 , 张凯 , 舒志鹏 , 王永斌 , 施郭健 , 宁德奎 , 高金溧 , 蔡成王 , 黄申奎 , 陈省忠 , 孔胜 , 茶凤官 , 杨玉春 , 彭连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件可控的优化普洱茶储存装置,包括外仓体和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仓体呈四棱柱状,内部可拆卸的安装若干置物架;仓体上表面设置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前侧安装供氧仓和控制面板,仓体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加热制冷元件。本发明内能够分层放置茶叶,保证茶叶间的间隙使微生物有足够氧气,同时避免相互挤压造成损伤;传感器检测温度、湿度、氧气浓度,进行反馈调节,将数值稳定在最佳范围内,为普洱茶陈化提供最佳条件;无需人为干预,节省人力,提高了精确度;置物架底部设置若干万向轮,转运方便;外仓体和门体设置保温隔热层,降低内外环境热传递,防止温度骤变影响茶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687060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060639.3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IPC: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辣木产品及其加工工艺和应用,属食品加工技术领域。以辣木茎、叶为原料,30℃~50℃厌氧处理6~48小时;或厌氧3~6小时、有氧3~6小时交互处理1~3次;或采用5%的谷氨酸溶液浸泡3~24小时;在30℃~50℃鼓风干燥即得GABA含量可达15毫克/克(干物质)以上的辣木产品。本发明产品可作为制备降血压、促睡眠、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肝护肾、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保健食品、药品、日化产品、饲料的原料或添加剂,以及作为提取制备GABA的原料;本工艺具有简单易于产业化、生产的产品γ氨基丁酸含量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86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07975.6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高峻 , 吕才有 , 郑文忠 , 方林江 , 李国荣 , 刀正平 , 李崇兴 , 龚元圣 , 李家华 , 刘志薇 , 方崇业 , 张凯 , 舒志鹏 , 王永斌 , 施郭健 , 宁德奎 , 高金溧 , 蔡成王 , 黄申奎 , 陈省忠 , 孔胜 , 茶凤官 , 杨玉春 , 彭连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高效的粗精分离式茶叶破壁揉捻机器,包括粗捻机、精捻机和底座,所述粗捻机的工作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四棱柱状空心方筒状,工作仓上端固定连接进料斗,工作仓内部安装若干组圆柱滚筒,工作仓下段呈上大下小的倒四棱台状,工作仓下端固定连接精捻机;所述精捻机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精捻筒,精捻筒内同轴线安装螺旋滚筒;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精捻机下方。本发明通过粗捻机对茶叶进行初步揉捻,控制进料速度,保证茶叶都能得到充分的揉捻;茶叶在精捻筒内壁的突起上进行精细揉捻;精捻筒中左右两段的突起向较于中段的突起低,茶叶分别经受“轻、重、轻”的压力;能够源源不断的进料和出料,无需停机换料,节省时间和精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4988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91958.1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nventor: 高峻 , 周文浩 , 丁海琴 , 刘颖 , 周新孝 , 黄申逵 , 陈省忠 , 李继传 , 石海华 , 周斌星 , 方崇业 , 周增志 , 陈立佼 , 吕才有 , 何奇川 , 张学军 , 程云德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工夫红茶动态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树鲜叶采摘;萎凋:将茶树鲜叶放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处理至适度;揉捻:将萎凋适度的在萎凋叶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以揉捻叶组织破损率达到80%为宜;解块筛分:将揉捻叶放置解块筛分机上进行解块筛分,没有揉捻成条的揉捻叶继续揉捻,揉捻成条的部分进行动态发酵;动态发酵:将揉捻成条的揉捻叶放入横置的、用透气棉布制作而成的近圆筒形发酵筒内使发酵筒持续滚动以进行动态发酵;干燥:将发酵适度的发酵叶用茶叶烘干机分两次进行烘干处理;装箱:将烘干的工夫红茶装箱保存。本发明采用动态发酵不仅可以达到均匀变化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红茶发酵的进程,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59225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97965.8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9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鉴定云南茶树品种的DNA组合条形码及其鉴定方法,属于茶树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云南茶树种以下品种之上的种质资源和亲缘关系,包括新鲜茶树叶片的总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和分子系统数的构建;将ITS2序列与BEL序列相结合作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DNA条形码,同时将Trnl-F序列作为辅助序列片段,GBSS序列仅作为参考。该方法在云南茶树资源鉴别中通用性好,在茶树各材料中能给予稳定且高效的结果,进而加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为分类研究提供参考,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育种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198401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448921.8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冲泡普洱茶的方法及辅助泡茶用具,能使普洱茶的茶叶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为以下步骤:用便携式pH酸度计及TDS水质测试笔测量冲泡用水的pH及TDS;用沸水润洗泡茶器具,选择紫陶、陶瓷材质的盖碗、壶和盖碗;用电子秤精准称取普洱茶置于壶或盖碗中;用温度计控制泡茶水温;用计时器掌握润茶和冲泡时间;用记泡器记录冲泡次数,冲泡次数不超过15泡。采用本发明方法及辅助泡茶用具,使得泡茶对水温、冲泡时间、水质以及冲泡方式都较为科学客观,能充分发挥普洱茶的特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