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邻地下运营车站顶管接收的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75431.4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邻地下运营车站顶管接收的方法及结构,采用“先施工工作井、破除工作井顶管洞门范围围护结构、回填工作井、顶管机进入工作井后再挖除回填、拆解顶管机壳体以内顶管设备并运出、顶管机管壳内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施工方法,继而在工作井内实施顶管通道与既有车站之间的连接,实现对运营车站的增设出入口结构接驳。该方法可用于实现对运营车站增设出入口结构设施,尤其在施工场地局限、接收工作井不能正常接收顶管、地下结构埋置过深、富水含砂等地质复杂条件下,为避免或降低外部作业对既有运营地铁车站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此方法,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在所有既有结构增设通道领域均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一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抗浮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438709.6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需施工位置的两端的地面上施工端头井;步骤二,对端头井之间的土体进行加固;步骤三,在加固土体上划分抗拔区和间隔区,在抗拔区进行抗拔桩施工;步骤四,从一侧端头井将预制完成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推入加固土体两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由若干第一拼接环组成,所述第二组件由若干第二拼接环组成,在第二拼接环上的相同位置开设有断口。该施工方法不需要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迁移管线、占地面积小,仅需超大断面顶管机即可施工,能够满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的抗浮要求,弥补暗挖装配式车站的技术短板。

    一种低速施工装置的移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13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43939.1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施工装置的移动转向装置,包括移动的架体,所述架体上端设置有抬升大型超重施工设备底架的升降组件,所述架体下端设置有抬升架体的抬升组件,所述架体侧壁处设置有滚动行走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上安装块,所述上安装块上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中形成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中设置有上液压千斤顶,所述上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驱动活动块的转动套顶板进而驱动支撑顶板。本发明为大型超重施工设备低速移动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减少大型设备的工艺复杂度,降低工程现场的吊装负荷,能够适应工程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因本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易于使用。

    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10945.6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轨顶风道系统包括站中心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以及中间单元节;中间单元节由风道外吊墙、风道内吊墙及风道板组成;站中心特殊单元节包括倒T型吊墙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由山型吊墙、站端吊墙、堵头L型吊墙及站端特殊风道板组成。本发明综合轨顶风道板开孔数量与位置、站中心及端头部位结构特殊性以及接触网悬挂要求等因素,提出标准单元节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单元节划分方法,经工厂预制后再现场进行组合拼装与安装,实现车站轨顶风道全装配式,整体结构安全可靠、运输与安装方便,且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支撑块横截面形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834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42126.7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块横截面形状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某一具体工况,预设工况参数及初始参数;在工况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初始参数,根据预设工况参数和初始参数,求解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将对应的初始参数和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的关系制成图表;按照图表中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选择不同的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及其对应的初始参数重复计算支撑块质量,直至支撑块质量满足要求,确定最终设计的预制轨道板工作面形状和支撑块横截面形状;以保证支撑块的支承效果达到最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