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23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28825.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管弃壳接收方法及防水结构,结合车站既有结构,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利用三次停机将矩形顶管机壳顶进到最终位置,实现弃壳接收、结构现浇、隧道贯通;弃壳现浇段与预制管节间采用柔性连接,并利用楔形橡胶条、钢环、膨胀橡胶、弹性橡胶密封垫以及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进行防水;弃壳现浇段与车站洞门处加强暗梁采用地连墙上预埋L型钢板及袖阀管注浆进行防水;弃壳现浇段充分利用既有环向肋板与钢筋焊接,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本发明工艺简单、施工风险低、工程造价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可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无接收井施作空间条件时各种复杂地层下的顶管弃壳接收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81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65869.8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02D29/045 , E02D5/46 , E21D9/06 , E21D9/0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盾构穿越未预留条件的运营站地连墙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新建换乘站与既有运营站为T型节点换乘,既有运营站地连墙在前期未预留玻璃纤维筋,盾构硬磨地连墙难度大且风险高,为了实现盾构安全穿越,在既有运营站两侧分别施作新建车站和工作井结构,既有运营站的一侧地连墙通过新建车站盾构井内部进行破除,另一侧通过施作明挖工作井及单层箱体结构,再配合局部地层冻结后从内部破除。地连墙破除完成后,回填工作井,盾构依次穿越工作井及既有运营站后,在新建车站盾构井内完成接收。本发明能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实现盾构安全穿越既有运营站,进而实现换乘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7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95807.7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临时工具箱墙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土体加固,导墙施做;下放永久地连墙到临时固定标高位置;吊送、安装工具箱墙,形成整体墙;撤走永久地连墙的固定,下放整体墙至标高后,进行整体墙固定;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一个流水作业的整体墙装配;对一个流水作业范围内的整体墙进行注浆,达到设计要求后,装配下一流水作业范围内的工具箱墙;进行基坑开挖、主体施工、土体回填;拔出临时工具箱墙,回填至地面,完成施工。本发明将永久地连墙、工具箱墙组合在一起共同起到围护作用,施工结束拔出临时工具箱墙,减少了后期市政管线施工对既有地下障碍物的凿除工作,且临时工具箱墙可重复利用,施工便捷、节省投资、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0206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80833.5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F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全预制拼装轨顶风道,包括与站台层中板相连的预制轨顶风道单元,预制轨顶风道单元中Ⅰ号预制吊墙、Ⅱ号预制吊墙相对侧壁处形成吊墙耳板,吊墙耳板上设置有预制风道板,预制风道板中形成风道板预留风孔,Ⅰ号预制吊墙、Ⅱ号预制吊墙通过预埋连接螺杆及套筒灌浆与站台层中板固定。本发明中预制吊墙及预制风道板为全预制,避免了混凝土振捣困难、表面难以抹平、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耐久性差等缺点,有效保障构件施工质量;预制轨顶风道单元采用预拼装后整体吊装,避免二次浇筑所需的满堂支架搭设及支模作业;构件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预制,简洁轻便;风道单元吊装固定后无需等强即可进行下一单元拼装,施工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5869.8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02D29/045 , E02D5/46 , E21D9/06 , E21D9/0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盾构穿越未预留条件的运营站地连墙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新建换乘站与既有运营站为T型节点换乘,既有运营站地连墙在前期未预留玻璃纤维筋,盾构硬磨地连墙难度大且风险高,为了实现盾构安全穿越,在既有运营站两侧分别施作新建车站和工作井结构,既有运营站的一侧地连墙通过新建车站盾构井内部进行破除,另一侧通过施作明挖工作井及单层箱体结构,再配合局部地层冻结后从内部破除。地连墙破除完成后,回填工作井,盾构依次穿越工作井及既有运营站后,在新建车站盾构井内完成接收。本发明能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实现盾构安全穿越既有运营站,进而实现换乘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20313693U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21787157.4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荣宇建材有限公司
IPC: B28B1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构件脱模装置,涉及构件脱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板、限位板、调节机构、脱模机构和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顶板进行移动,当顶板移动时,会带动连接柱和固定架进行移动,当固定架移动时,会带动其两侧的连接架、滚轮轴和滚轮进行移动,即在连接架、滚轮轴和滚轮的配合下能够保证整个固定架的移动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实际的脱模效果和质量;启动气缸后,能够使得两个夹持板进行移动,能够保证水泥构件水平方向的夹持目的,在真空吸盘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水泥构件垂直方向的夹持目的,即在气缸、夹持板和真空吸盘的配合下能够保证水泥构件的夹持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脱模的效果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2671289U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20537690.5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用于立柱托换的顶推装置,包括顶推装置本体、千斤顶和机械锁,顶推装置本体底部安装在一临时立柱上,且顶推装置本体包括钢套筒、加强筋、支撑板和连接板,加强筋由一环形加劲板上等距安装若干三角加劲板拼接安装而成,且加强筋底部固定安装钢套筒,钢套筒套装在临时立柱顶部,且加强筋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部竖直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千斤顶和机械锁,机械锁顶部支撑安装有一顶端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使得使用者可以采用标准化的统一件,此装置能够兼容1至6对千斤顶及机械锁的安装,且实现了施工现场顶推装置的灵活拆装,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高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276667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0917630.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管弃壳接收防水结构,用于将保留在隧道中的顶管机机壳与车站洞门、预制管节连接,包括设置在顶管机机壳与预制管节之间的柔性防水结构和设置在顶管机机壳与车站洞门之间的止水防水结构,其中:所述柔性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管机机壳与预制管节的承插口处的楔形防水组合和设置在顶管机机壳的尾部环向肋板与预制管节的断面连接处的弹性防水组合;所述止水防水结构包括沿车站洞门周圈设置的L型钢板,所述L型钢板与顶管机机壳快速焊接并注浆填充,形成封闭止水。本实用新型施工风险低、工程造价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可用于周边环境复杂无接收井施作空间条件时各种复杂地层下的顶管弃壳接收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21839062U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20407101.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管结构的防水结构,包括首尾对拼的顶管环,顶管环之间形成环缝,在顶管环之间设置有位于外侧的外侧防水结构、位于中部的中部防水结构、位于内侧的内侧防水结构,顶管环首尾之间形成承插结构,中部防水结构遇水膨胀橡胶片相互贴合在一起,在顶管环的首尾端面中部设置装配槽,装配槽设置有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的中部外缘设置容纳槽,容纳槽中嵌入遇水膨胀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和遇水膨胀橡胶外侧粘贴遇水膨胀橡胶片,内侧防水结构包括封闭钢板、第一水泥砂浆封闭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从外至内结构衔接合理、严密、防护得当的防水构造,整体防水效果好,施工操作简单,可用于富水地层,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6948307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23088152.6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段永凯 , 张鹏 , 李得昌 , 冯高飞 , 杨跃 , 王达麟 , 张建国 , 邵晓帆 , 潘维 , 靳瑞杰 , 张继清 , 张春雷 , 郭剑勇 , 胡奇凡 , 贺焕楠 , 郭朝 , 于学敏 , 蒙蛟 , 吴薪柳 , 张玉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大多级异型深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呈阶梯状布置的上部一级基坑和下部二级基坑,所述一级基坑外周设围护墙/桩,在围护墙/桩上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若干锚索,围护墙/桩顶部还设有一级冠梁和一级挡墙,所述二级基坑外周设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顶部分别设有二级冠梁,对应的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的二级冠梁之间由连梁连接。本实用新型支护型式取消内支撑,方便土方开挖运输及地下结构回筑施工,极大的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与施工组织效率,极大节约人力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