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942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19525.5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舷侧耐撞夹层板结构设计,包括主体安装支架,填充了非金属吸能泡沫硅橡胶材料的U型夹层板,以及安装支架与夹层板、安装支架与船体的连接机构设计。本发明通过在船体外表面铺装采用非金属吸能泡沫硅橡胶的U型夹层板结构,从而在船只受到外部冲击载荷时起到很好的吸能作用,减少冲击能量对船体主体结构的损坏;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合理的主体安装支架构件间的连接以及安装支架与夹层板之间的连接实现了船体外部大部分安装区域的模块化,在受到损坏时可以快速更换,降低维护工期与维护难度;最后,本发明在安装时由于安装支架与船体的连接机构简单可靠,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对现有船只改装工期短,改装难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84403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88827.9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6 , G06F17/5095
Abstract: 一种船舶总纵极限强度简化逐步破坏分析方法,步骤包括:绘制船体横剖面的结构图;建立计算船体横剖面的离散化计算模型,将离散的节点、板、加强筋、板格单元和硬角单元编号,为各单元及节点赋坐标值;定义结构材料,包括屈服极限,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定义板材的厚度、初始变形、残余应力及侧向压力和极限拉伸应力;定义加强筋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的夹角,腹板的高度和厚度,翼板的宽度和厚度和结构比例极限系数;定义组成板格单元和硬角单元的单元编号,初始变形,侧向压力和结构比例极限系数;基于Smith方法导出的船体总纵极限强度简化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对船体横剖面离散计算模型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86687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21798.8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船舶防撞结构设计。由首部防撞结构、机舱区防撞结构及尾部防撞结构构成。在首部区域设置实心首柱,首部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机舱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尾部区域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实际肋骨间距比其它区域小,采用实肋板且肋板上有防振扁钢加强,与舵柱、尾轴架等相连接的区域均予局部加强。全船舷侧外板设置护舷材。
-
公开(公告)号:CN10584403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1610188827.9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船舶总纵极限强度简化逐步破坏分析方法,步骤包括:绘制船体横剖面的结构图;建立计算船体横剖面的离散化计算模型,将离散的节点、板、加强筋、板格单元和硬角单元编号,为各单元及节点赋坐标值;定义结构材料,包括屈服极限,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定义板材的厚度、初始变形、残余应力及侧向压力和极限拉伸应力;定义加强筋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的夹角,腹板的高度和厚度,翼板的宽度和厚度和结构比例极限系数;定义组成板格单元和硬角单元的单元编号,初始变形,侧向压力和结构比例极限系数;基于Smith方法导出的船体总纵极限强度简化逐步破坏分析方法,对船体横剖面离散计算模型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7860656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037845.8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1N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 G01N2203/0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体结构钢双向应变失效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半球形冲头,上压板,下凹模,紧固螺栓;试验试件放置在试验装置上;所述上压板为法兰型,中心开圆孔,圆孔尺寸应略大于半球形冲头直径;所述下凹模中心开圆孔,圆孔尺寸应略大于冲头直径,孔上缘有导圆;所述试验试件由紧固螺栓固定在钻有圈螺孔的上压板与下凹模之间,上压板一面通过一半球形冲头挤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研究船体结构钢在双向应变状态下材料失效性能的材料试验方法,开展该材料试验可以得到钢材在不同平面应变比条件下的失效应变或应力值,进一步绘制出结构材料的极限成形图,即应变比与材料失效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721543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17468.4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14 , B63B15/00 , B63B2221/02 , B63B2221/08 , B63B222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与钢质主船体连接的接头结构,所述接头结构与所述船舶复合材料上层建筑之间通过两种连接方式结合,所述接头结构与钢制主船体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复合材料与钢连接的可靠性、降低舰艇全寿期连接接头的维护成本,满足船舶建造工艺的要求,具备易操作性、可靠性、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7078290U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20653775.8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船舶上重型设备的布置安装平台,能够可靠牢固地布置安装重型设备,尤其在船舶上层建筑的较高位置处;轻型平台能够满足重型设备提出的刚度和强度等安装要求;轻型平台能够有效控制重量,为船舶总体设计作出较大贡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重型设备在船舶上的布置安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2609031U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20543870.5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冰型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冰带区舷侧外板、一根舷侧纵桁、强肋骨、普通肋骨,在一根舷侧纵桁上、下等距离处分别增设一根舷侧纵桁,在舷侧外板各半肋位处增设与普通肋骨大小相同的肋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根舷侧纵桁及半肋位处的普通肋骨,减小了板格大小,能有效的承担带状的冰载荷,满足了破冰船舷侧抗冰结构的强度要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