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2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31213.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PC: G01M17/007 , G01R31/38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热失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汽车热失控及致灾危害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被测车辆和目标物放置于气体收集罩下方平行布置并保持间距;车辆触发热失控,并采集现场的关键指标;进行危害维度分析,包括热流评估分析、烟气危害评估分析、爆炸危害评估分析和明火危害评估分析;根据各维度的评估情况进行加权评估,得到电动汽车热失控灾害评估结果。该技术方案能够全面且准确地对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821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61181.4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安全风险判断与紧急抛包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在电动车辆上的电池包上设置传感器集,通过传感器集对电池包的状态进行实时采集;S2、根据实时采集到的传感器集中各个传感器所对应的传感器数据,基于预设的传感器数据处理策略,对当前时刻下电池包是否存在潜在危险,若是,则电动车辆上的中央处理单元就会发出紧急抛包指令,若否,则继续对电池包的状态进行采集;S3、根据发出的紧急抛包指令,控制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爆炸螺栓脱落,将电池包与电动车辆进行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31206.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热失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汽车热失控方法及安全试验台。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内部及车辆外部周边布置采集装置,采集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摄像头;对电动车辆充电,达到目标SOC;进行测试准备,选择触发装置,设置触发参数,触发装置包括针刺组件或球形撞击组件;试验启动后,检测各功能模块是否工作正常,记录触发参数以及传感器数据变化;记录热失控情况,并根据热失控情况停止试验。该技术方案能够真实地模拟电动汽车发生热失控和着火的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930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2451.X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2 , H01M10/48 , G01R31/378 , G01R31/392 , G01K11/3206 , G01K1/14 , G01K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热失控探测新方法及装置,包括在锂电池中的各个子电池的防爆阀的上方布置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之间通过光纤串联在一起,形成对应的光纤链条;光纤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激光光源和光纤信号解调器进行相连;通过光纤信号解调器对解调出来的波长信号同波长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所述光纤信号解调器解调出波长信号大于波长阈值时,则判断某一子电池的温度存在异常,并识别出对应的光纤传感器的光纤传感器温度;确定温度异常的子电池位置,并基于预设的电池安全判断策略,对该异常的子电池所对应的电池安全等级信息进行确定;将该温度异常的子电池的电池安全等级信息以及子电池位置发送给服务端。
-
公开(公告)号:CN1199162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10543.X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测试平台,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上侧设置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的中部设置有有位于检测机构内侧的夹持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有安装框架;降温机构;包括有实验平台舱;夹持机构;包括有第一活动底座,所述第一活动底座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拉绳。解决传统的电池包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完全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无法在电池热失控爆炸之前对其进行降温冷却操作,使电池可能出现热失控导致爆炸的问题,同时,在对新能源电池测试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夹持,容易因外界碰撞等因素导致晃动的现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18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60597.0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0L53/00 , B60L53/60 , B60L50/60 , B60L58/10 , G06F30/20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充电系统能量效率的快速充电方法,包括获取充电系统中充电设备的负载率‑效率特性曲线;进行混合功率脉冲特性实验,构建动力电池建模参数表;采用热流密度测算动力电池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根据动力电池建模参数表和动力电池比热容,建立动力电池等效电路‑热耦合模型;构建充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智能算法求解充电序列。本发明针对充电系统提出了多目标优化充电策略,实现在快速充电的前提下提升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06474.3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F16M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包刮底试验方法及其装置,其中装置包括:安装架和台车;安装架为门形安装架,设置在台车上,安装架两侧的支架位于台车两侧安装架的支架底面均设置有若干安装支架,用于与待测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将待测电池包固定在安装架下方;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一端和安装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用于连接待测电池包;安装架中部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与台车连接,用于调节待测电池包离地高度。本方案能适应不同汽车的电池包,进行电池包刮底试验,以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电动汽车点安全测试标准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58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094223.3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1/02 , G01R1/04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底部抗碰撞能力评估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电池包预处理:测量电池包的电压及绝缘电阻值;B、测试样品准备:将电池包固定在举升台架上,确定电池包底部碰撞薄弱点的位置并在电池包底部标识,若无明显薄弱点则随机选择碰撞点;C、碰撞设备准备:将冲头与碰撞设备相连接;D、底部碰撞测试:调整冲头位置,开始测试后驱动气缸驱动冲头向上移动,冲头与电池包底部发生碰撞;E、静置观察:碰撞后的电池包静置120min以上,观察是否有冒烟、着火等现象;F、试验后安全检查:测量电池包的电压和绝缘电阻,并进行密封性能测试。本方案能够验证电池包底部防护结构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0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04835.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火灾实验用标记模型及实验方法,属于汽车实验技术领域,将模型车辆布置在实验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或前方或后方;引燃实验车辆;分别采集模型车辆迎火面处的温度和热辐射强度的数据进行记录,采集模型车辆内部的烟气浓度数据进行记录;采集模型车辆内部的画面信息,传输至监控主机保存;实验结束后,根据模型车辆可燃部件烧损部分占模型车辆整体的比例,分析实验车辆起火对周边模型车辆可燃部件危害程度的影响,为初步评估实验车辆周边模型车辆引燃的风险性提供依据;该模型车辆可在替换可燃部件后重复利用,极大地缩减了该类模拟实验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99672.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74 , G01R31/389 , G01R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池热失控触发方法及设备,包括连接线路和待测电池;测量电池内阻和连接线路的阻值之和R2;计算和设定外部电阻R3,包括调节第一滑动变阻器完成粗调,调节第二滑动变阻器和第三滑动变阻器完成细调;连接外部电阻进行热失控触发试验,根据触发情况调节外部电阻并再次进行试验。本发明提供的热失控触发方法和装置操作简单可靠,能够兼容各种类型和电压平台的电池包或系统,实用性强且成本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