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1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28056.2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和后汽缸,所述推拉装置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设在推拉本体前端的第一翼缘、以及设在推拉本体后端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前汽缸相连接,第二翼缘与后汽缸相连接。该推拉装置采用工字型的结构后,其在前汽缸与后汽缸的推拉方向上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抗剪切能力,其刚性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与后汽缸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装置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前汽缸和后汽缸间的连续滑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594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711421781.1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测压孔;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与测压孔一一对应的压力输出管,每个压力输出管的进口端连接相应的测压孔,每个压力输出管上设有阀门件,阀门件与压力输出管的出口端之间充满冷凝水,每个压力输出管的出口端上设有压力变送器;所有的压力变送器连接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记录压力变送器采集的所述管道的测压孔处的压力数据。本发明能够将高温流体的压力传导到压力变送器上,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22916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391373.1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汽轮机内缸的内壁与转子之间为通流部,所述抽、补汽通道的一端依次穿过汽轮机的外缸和内缸最后与通流部连通,抽、补汽通道的另一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所述抽、补汽通道包括连接管、第一汽孔、汽腔和第二汽孔;所述汽轮机的外缸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管固定穿设在通孔中,所述汽腔开设在内缸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连接管的上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汽孔与汽腔相连通,汽腔通过第二汽孔与通流部相连通。本发明在汽轮机的内缸上开设汽腔,有效的减少了汽缸的整体尺寸,节约了材料成本,还有利于更高蒸汽压力的实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补、抽汽腔结构设计带来的整体局限性。

    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594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421781.1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测压孔;高温流体管道动态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与测压孔一一对应的压力输出管,每个压力输出管的进口端连接相应的测压孔,每个压力输出管上设有阀门件,阀门件与压力输出管的出口端之间充满冷凝水,每个压力输出管的出口端上设有压力变送器;所有的压力变送器连接数据记录仪,数据记录仪记录压力变送器采集的所述管道的测压孔处的压力数据。本发明能够将高温流体的压力传导到压力变送器上,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汽轮机冷却系统及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75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18473.1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冷却系统,包括转子和套设在转子外部的汽缸,汽缸与转子间具有待冷却区域,待冷却区域具有压力较低的低压端和压力较高的高压端,汽缸设有用于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孔道在高压端端部位置处与待冷却区域相连通,冷却蒸汽的压力值允许冷却蒸汽进入待冷却区域内并从高压端向低压端流动。还涉及一种汽轮机冷却方法,待冷却区域具有压力较低的低压端和压力较高的高压端,在高压端端部位置处引入冷却蒸汽,冷却蒸汽的压力值允许冷却蒸汽进入待冷却区域内并从高压端向低压端流动。能够有效降低所需冷却蒸汽的压力能级,且只需考虑向低压端一侧的密封和冷却,可合理减少所需冷却蒸汽流量。

    汽轮机冷却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21600.3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冷却系统,包括转子和套设在转子外部的汽缸,汽缸与转子之间形成有冷却空间,汽缸朝向冷却空间的内侧壁上安装有配流环,配流环与转子同轴布置,配流环上开设有配流孔,汽缸设有用于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孔道通过配流孔与冷却空间相连通。配流环可以承担多重管系或孔道的配流作用,对汽缸孔道引入的冷却蒸汽在转子周向上进行配流,使冷却蒸汽均匀进入汽缸与转子之间的冷却空间,因而可有效减少冷却系统中管系及孔道的数量,简化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并且,汽缸上的一个或多个孔道引入的冷却蒸汽扩散混合后再经配流环的配流孔进入冷却空间,能够有效防止蒸汽对转子的直接冷冲。

    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36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218474.6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包括前转子、前汽缸、后转子和后汽缸,前汽缸套设在前转子外部,前汽缸与前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一待冷却区域,前汽缸设有向第一待冷却区域内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后汽缸套设在后转子外部,后汽缸与后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二待冷却区域,第二待冷却区域通过管道与第一待冷却区域相连通,由管道将第一待冷却区域内的乏汽引入第二待冷却区域内。将前汽缸的冷却蒸汽冷却循环完成后的乏汽再利用,将其作为冷却蒸汽用于冷却后汽缸的第二待冷却区域,是乏汽能源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可避免后汽缸通流能力的损失,同时避免冷冲击对后汽缸和后转子造成寿命损伤。

    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1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228056.2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和后汽缸,所述推拉装置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设在推拉本体前端的第一翼缘、以及设在推拉本体后端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前汽缸相连接,第二翼缘与后汽缸相连接。该推拉装置采用工字型的结构后,其在前汽缸与后汽缸的推拉方向上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抗剪切能力,其刚性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与后汽缸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装置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前汽缸和后汽缸间的连续滑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22916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91373.1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汽轮机内缸的内壁与转子之间为通流部,所述抽、补汽通道的一端依次穿过汽轮机的外缸和内缸最后与通流部连通,抽、补汽通道的另一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所述抽、补汽通道包括连接管、第一汽孔、汽腔和第二汽孔;所述汽轮机的外缸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管固定穿设在通孔中,所述汽腔开设在内缸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连接管的上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汽孔与汽腔相连通,汽腔通过第二汽孔与通流部相连通。本发明在汽轮机的内缸上开设汽腔,有效的减少了汽缸的整体尺寸,节约了材料成本,还有利于更高蒸汽压力的实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补、抽汽腔结构设计带来的整体局限性。

    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976585U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20365415.7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多级汽缸间联合冷却系统,包括前转子、前汽缸、后转子和后汽缸,前汽缸套设在前转子外部,前汽缸与前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一待冷却区域,前汽缸设有向第一待冷却区域内引入冷却蒸汽的孔道;后汽缸套设在后转子外部,后汽缸与后转子之间形成有第二待冷却区域,第二待冷却区域通过管道与第一待冷却区域相连通,由管道将第一待冷却区域内的乏汽引入第二待冷却区域内。将前汽缸的冷却蒸汽冷却循环完成后的乏汽再利用,将其作为冷却蒸汽用于冷却后汽缸的第二待冷却区域,是乏汽能源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可避免后汽缸通流能力的损失,同时避免冷冲击对后汽缸和后转子造成寿命损伤。(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