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09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81629.2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下线电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产线管理单元、云平台服务器、充电单元、充电管理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该方法包括:电动车辆下线后产线管理单元上传车辆初始信息至云平台服务器并预约充电;云平台服务器接收并处理车辆初始信息,并获取充电管理单元实时反馈的自动充电设备使用状况,而后分配空闲的自动充电设备,进而电动车辆自动驾驶至指定充电区域等待连接;待电动车辆驻车之后,充电管理单元控制自动充电设备与电动车辆进行连接,开始充电;电量监测单元监测充电后的电动车辆的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充至设定值时,自动充电设备断开与电动车辆的连接,停止充电,驶入充电完成区域,等待入库。
-
公开(公告)号:CN111288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089423.0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24F11/38 , F24F11/49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10/30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问题分层通用诊断方法,从空调水系统、空调风水换热系统和空调风系统三个方面逐层进行检测与诊断,找到空调系统可能存在的故障,为后续空调系统的调整优化提供依据。着眼于空调故障的整体分析,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子系统的单独诊断;为实际工程中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问题的全方位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参考,其中水系统检测是该方法的核心步骤;本发明诊断出发点和诊断步骤十分明确,可为类似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诊断提供较为通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71264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899219.2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60W30/182 , B60W40/02 , B60W40/12 , G07C5/00 , G08G1/0969 ,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车辆控制系统,用于远程控制车辆进行自动行驶,包括车辆行驶装置以及远程控制装置,其中,参数信息获取部获取车辆的参数信息,环境信息获取部采集车辆周围的当前环境信息,虚拟现实部根据当前环境信息生成对应的当前行驶环境,行驶模拟舱部根据当前行驶模拟舱和当前行驶环境,模拟车辆的第一当前行驶动作,第一行驶信号生成单元根据第一当前行驶动作实时生成第一行驶信号,状态切换生成单元生成状态切换请求信号;执行部根据第一行驶信号执行对应的行驶动作,从而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本发明能够通过远程控制装置对车辆的自动驾驶进行控制,使得车辆能够在自动控制状态与远程控制状态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9681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57263.9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03D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力机叶片的自动伸缩涡流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叶片、压力挡板、归位器、连杆机构和涡流发生器;风机叶片上开设一凹槽;凹槽贯穿叶根;归位器悬空设置在凹槽内;归位器背向叶根的一侧面开设一调节槽;沿压力差的方向,调节槽的内壁安装弹簧;连杆机构的一个自由端铰接在风机叶片上;连杆机构的另一个自由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凹槽位于风机叶片的部分;连杆机构的一固定端铰接在风机叶片上并位于归位器和涡流发生器之间;压力挡板通过转轴与连杆机构连接;压力挡板伸入调节槽内并与弹簧接触。本发明利用连杆机构将叶片尾缘处压差信号转变为涡流发生器的位移,从而实现涡流发生器自动伸缩,控制气流分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19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18195.4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24F11/46 , F24F11/89 , F24F11/64 , F24F11/61 , F24F1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乘客时空特性的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空调分区方法,分析车站乘客随时段、随空间的分布特性,包括不同时段人员分布密度、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人员分布密度、乘客在车站不同位置停留时间比例,对车站进行初步分区;计算车站各类型负荷,得到车站工作日及非工作日的逐时负荷;若存在相邻区域的逐时负荷或逐时新风量变化规律相近的区域,将该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最终分区;根据负荷和新风量的需求,以及最终分区进行空气调节设备配置;针对每个分区,利用模拟软件分析空调分区系统运行下的车站热环境,验证设备分区配置合理性。提高车站不同区域人员热舒适感受,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483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62084.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多浮体平台,包括上浮体和下浮体,所述上浮体和下浮体之间通过处于拉伸状态的张力筋腱连接,所述上浮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固定浮舱、可变浮舱、基础压载,所述固定浮舱用于提供浮力,所述可变浮舱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压载泵,所述下浮体包括压载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上浮体发生位移,下浮体的拉力通过与之相连的张力筋腱传递至上浮体,一方面减小了上浮体运动,另一方面加快了上浮体恢复至平衡位置的速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减小了纵荡、纵摇及首摇响应,且继承了Spar平台良好的运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57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786252.5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0 , B25J9/1697 , B25J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双目自动抓取机械臂,视觉模块通过双目摄像头自动拍摄进入双目摄像头视角的物体,将拍摄的RGB图像信号输入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将RGB图像转换成视差图,获取目标物体深度信息,并将目标物体转换成一个具有中心点且带半径的包络球体模型;主控模块输出控制信号给机械臂舵机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机械臂舵机驱动控制模块驱动机械臂模块中的机械臂的舵机开始运转、调整,从而使得从目标物体提取的包络线球体模型到达双目摄像头镜头的正中央,使机械臂的末端夹持器对准物体,再利用DH法计算出的末端目标位置信息进行信息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精度,使得该机械臂抓取系统能够更加精确的找到目标,并高效的完成抓取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31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0488998.X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臂引导无人充电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一,系统启动识别充电功能;步骤二,系统启动摄像头识别与传感信号接受;步骤三,系统检测指令是否成功,不成功则转入步骤二;步骤四,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步骤五,系统进行坐标转换;步骤六,机械臂按照预设指令进行运动;步骤七,系统检查充电头与充电口是否接合,如不接合则转入步骤六;步骤八,开始充电。该系统包括: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模块,其用于获得充电口的位置;机械臂,其用于完成充电头与充电口的对接;连接于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模块、机械臂的感应控制系统,其用于数据处理并控制机械臂动作。本发明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573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710786252.5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双目自动抓取机械臂,视觉模块通过双目摄像头自动拍摄进入双目摄像头视角的物体,将拍摄的RGB图像信号输入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将RGB图像转换成视差图,获取目标物体深度信息,并将目标物体转换成一个具有中心点且带半径的包络球体模型;主控模块输出控制信号给机械臂舵机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机械臂舵机驱动控制模块驱动机械臂模块中的机械臂的舵机开始运转、调整,从而使得从目标物体提取的包络线球体模型到达双目摄像头镜头的正中央,使机械臂的末端夹持器对准物体,再利用DH法计算出的末端目标位置信息进行信息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精度,使得该机械臂抓取系统能够更加精确的找到目标,并高效的完成抓取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31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488998.X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臂引导无人充电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一,系统启动识别充电功能;步骤二,系统启动摄像头识别与传感信号接受;步骤三,系统检测指令是否成功,不成功则转入步骤二;步骤四,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步骤五,系统进行坐标转换;步骤六,机械臂按照预设指令进行运动;步骤七,系统检查充电头与充电口是否接合,如不接合则转入步骤六;步骤八,开始充电。该系统包括: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模块,其用于获得充电口的位置;机械臂,其用于完成充电头与充电口的对接;连接于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模块、机械臂的感应控制系统,其用于数据处理并控制机械臂动作。本发明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