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83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62084.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多浮体平台,包括上浮体和下浮体,所述上浮体和下浮体之间通过处于拉伸状态的张力筋腱连接,所述上浮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固定浮舱、可变浮舱、基础压载,所述固定浮舱用于提供浮力,所述可变浮舱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压载泵,所述下浮体包括压载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上浮体发生位移,下浮体的拉力通过与之相连的张力筋腱传递至上浮体,一方面减小了上浮体运动,另一方面加快了上浮体恢复至平衡位置的速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减小了纵荡、纵摇及首摇响应,且继承了Spar平台良好的运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81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57263.9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03D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力机叶片的自动伸缩涡流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叶片、压力挡板、归位器、连杆机构和涡流发生器;风机叶片上开设一凹槽;凹槽贯穿叶根;归位器悬空设置在凹槽内;归位器背向叶根的一侧面开设一调节槽;沿压力差的方向,调节槽的内壁安装弹簧;连杆机构的一个自由端铰接在风机叶片上;连杆机构的另一个自由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凹槽位于风机叶片的部分;连杆机构的一固定端铰接在风机叶片上并位于归位器和涡流发生器之间;压力挡板通过转轴与连杆机构连接;压力挡板伸入调节槽内并与弹簧接触。本发明利用连杆机构将叶片尾缘处压差信号转变为涡流发生器的位移,从而实现涡流发生器自动伸缩,控制气流分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81377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057263.9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03D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力机叶片的自动伸缩涡流发生器系统,其包括风力机叶片、压力挡板、归位器、连杆机构和涡流发生器;风力机叶片上开设一凹槽;凹槽贯穿叶根;归位器悬空设置在凹槽内;归位器背向叶根的一侧面开设一调节槽;沿压力差的方向,调节槽的内壁安装弹簧;连杆机构的一个自由端铰接在风力机叶片上;连杆机构的另一个自由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凹槽位于风力机叶片的部分;连杆机构的一固定端铰接在风力机叶片上并位于归位器和涡流发生器之间;压力挡板通过转轴与连杆机构连接;压力挡板伸入调节槽内并与弹簧接触。本发明利用连杆机构将叶片尾缘处压差信号转变为涡流发生器的位移,从而实现涡流发生器自动伸缩,控制气流分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2423403U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20701210.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多浮体平台,包括上浮体和下浮体,所述上浮体和下浮体之间通过处于拉伸状态的张力筋腱连接,所述上浮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固定浮舱、可变浮舱、基础压载,所述固定浮舱用于提供浮力,所述可变浮舱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一压载泵,所述下浮体包括压载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上浮体发生位移,下浮体的拉力通过与之相连的张力筋腱传递至上浮体,一方面减小了上浮体运动,另一方面加快了上浮体恢复至平衡位置的速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减小了纵荡、纵摇及首摇响应,且继承了Spar平台良好的运动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