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副仪表板风道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414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85759.7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通道副仪表板风道,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可解除固定到副仪表板上,所述风道本体右端设有用于容纳换档底座的空腔,所述空腔外边沿为连通的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内侧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副仪表板上,所述风道本体左端与所述排风通道左下端连通,所述风道本体左上侧可拆卸固定在手刹底座下侧,所述风道本体右顶端与空调箱后吹面风口可拆卸连通,所述风道本体左顶端与出风窗可拆卸连通。本发明一种双通道副仪表板风道避免副仪表板装配时,风管与换档底座和手刹底座干涉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风道本体通风截面积从而提高通风性能,提高NVH性能要求,提升乘客舒适性。

    一种用于降低CPU负载的DVR影像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819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39515.8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CPU负载的DVR影像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摄像头影像;解析摄像头影像,通过目标车辆中图形处理器的预设接口拷贝解析后的摄像头影像,得到目标影像;对目标影像中的预设关键信息进行编码,生成静态图像;将静态图像和目标影像中的动态影像合并,并播放合并后的影像。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降低CPU负载的DVR影像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使用图形处理器来代替CPU进行图像处理任务,可以减轻CPU的负担,只针对关键信息进行裁剪和编码,因此可以显著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能够解决在对车辆的DVR影像进行处理和播放时,难以降低CPU负载的问题。

    行车记录方法、装置和设备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74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4846.7

    申请日:2024-04-29

    Inventor: 蒙杨超 周翔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方法、装置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从域控制器获得第一拼接视频帧,所述第一拼接视频帧由域控制器根据至少2个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帧拼接得到;所述至少2个摄像头为车载摄像头;获得车载设备的界面显示场景,根据所述界面显示场景从所述第一拼接视频帧中获取第一目标子图像;将所述第一目标子图像拼接为第二拼接视频帧,作为行车记录的视频帧。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行车记录图像,便于用户定责。

    防止ETC误读方法、装置、车载OBU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3807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336994.0

    申请日:2021-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ETC误读方法,当检测到本车进入高速收费站的ETC通信区域时,判断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距离;当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距离时,限制本车车载ETCOBU的通信功能,以使所述ETC通信区域中路端RSU无法识别本车车载ETC;当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大于预设第一距离,或者,前车离开所述ETC通信区域时,恢复本车车载ETC OBU的通信功能,以使所述路端RSU识别本车车载ETC。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止ETC误读装置、车载OBU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方法可防止两车距离过近导致ECT误读现象的发生。

    电子优惠券投递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6503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6271.0

    申请日:2021-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优惠券投递方法,应用于电子优惠券投递系统,所述电子优惠券投递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数据管理平台和预设服务器,所述电子优惠券投递方法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获取用户的ETC激活信息,并将所述ETC激活信息发送至所述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基于预设筛选条件,对接收到的所述ETC激活信息进行筛选,获得目标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用户信息经所述用户终端发送至所述预设服务器;所述预设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用户信息,将预设电子优惠券投递至对应的用户账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实现了电子优惠券的精确投递。

    防止ETC误读方法、装置、车载OBU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38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6994.0

    申请日:2021-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ETC误读方法,当检测到本车进入高速收费站的ETC通信区域时,判断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距离;当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第一距离时,限制本车车载ETCOBU的通信功能,以使所述ETC通信区域中路端RSU无法识别本车车载ETC;当本车与前车的实时距离大于预设第一距离,或者,前车离开所述ETC通信区域时,恢复本车车载ETC OBU的通信功能,以使所述路端RSU识别本车车载ETC。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止ETC误读装置、车载OBU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方法可防止两车距离过近导致ECT误读现象的发生。

    ETC绑定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16394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011016532.6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TC绑定方法,包括步骤:在接收到ETC申请信息后,将ETC申请信息发送至金融服务商服务器,金融服务商根据申请信息开通ETC账户业务;在接收到ETC账户业务开通信息后,接收ETC账户确认指令,显示车辆信息输入界面;在接收到车辆信息后,将车辆信息、ETC申请信息发送至交管系统,交管系统对车辆信息、ETC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在接收到审核通过信息后,获取ETC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交管系统,交管系统将设备信息、车辆信息和ETC申请信息进行绑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户不需要去指定地点申办ETC业务,可实现ETC业务的在线开通及绑定,方便用户使用。

    车载香氛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42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505407.9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香氛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发送车辆上电指令至车载主机,以使车载主机基于所述车辆上电指令控制香氛机上电并与所述第一云端通过网络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发送的香氛机启动指令,将所述香氛机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香氛机,以使所述香氛机启动。本申请通过第一云端发送车辆上电指令至车载主机后,车载主机基于车辆上电指令控制香氛机上电并与第一云端通过网络连接后,第一云端可以直接发送香氛机启动指令至香氛机,以控制香氛机启动,即只要香氛机处于上电状态,用户都可以通过第一云端直接控制香氛机启动,从而实现香氛机的远程控制。

    ETC绑定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16394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16532.6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TC绑定方法,包括步骤:在接收到ETC申请信息后,将ETC申请信息发送至金融服务商服务器,金融服务商根据申请信息开通ETC账户业务;在接收到ETC账户业务开通信息后,接收ETC账户确认指令,显示车辆信息输入界面;在接收到车辆信息后,将车辆信息、ETC申请信息发送至交管系统,交管系统对车辆信息、ETC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在接收到审核通过信息后,获取ETC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交管系统,交管系统将设备信息、车辆信息和ETC申请信息进行绑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户不需要去指定地点申办ETC业务,可实现ETC业务的在线开通及绑定,方便用户使用。

    充电杯托、充电杯、充电杯组件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8215787U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21951021.8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杯托、充电杯组件和汽车。该充电杯托包括杯托主体、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杯托主体包括杯托底壁及沿杯托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杯托侧壁以形成容置空间,杯托底壁的局部隆起形成杯托凸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凸台处;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底壁处;其中,第一充电触点的顶面和第二充电触电的顶面所处的高度不同,以防止导电异物掉落杯托主体后连通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发生短路。该充电杯托通过将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凸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底壁,最大限度的拉开了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少了充电杯托由于落入导电异物同时接触两个充电触点引起的短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