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人眼识别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9530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93684.3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人眼识别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捕获的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捕捉,再对人眼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得到人眼图像;对人眼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对人眼感兴趣区域进行眼部特征提取,眼部特征分为人眼高度特征和人眼眨眼频率特征;获取清醒状态下的人眼特征,然后根据获得的人眼高度特征和人眼眨眼频率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判断疲劳程度;进行疲劳程度的警报。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眼部特征提取,计算检测周期内的PERCLOS,再与制定PERCLOS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区分不同疲劳程度,从而实现轻度疲劳和重度疲劳两种不同疲劳程度的提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人眼识别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

    一种直升机主传动系统故障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0209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410787494.2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一种直升机主传动系统故障模拟装置,它包括一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变频电机、联轴器A、第一级减速器、联轴器B、第二级减速器、联轴器C、制动器、支座;所述的变频电机经联轴器A与第一级减速器水平连接,第二级减速器经联轴器B与第一级减速器竖直连接;制动器经联轴器C与第二级减速器连接;变频电机、第一级减速器、第二级减速器和制动器顺序固定于支座上的技术方案;能用于模拟直升机主传动系统锥齿轮、行星轮、太阳轮、轴承的单独或者复合故障,为直升机主传动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广泛适应于直升机主传动系统故障模拟实验的配套使用。

    一种滚动轴承表面损伤故障动力学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685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17144.3

    申请日:2016-0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G01M13/045 G06F17/5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表面损伤故障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已获得滚动轴承接触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的基础上,考虑滚动轴承游隙以及承载区变化,建立滚动轴承弹簧阻尼振动模型;2)将表面损伤故障点的冲击函数分别加载到外圈、内圈和滚动体上,分别建立滚动轴承外圈故障模型、滚动轴承内圈故障模型和滚轴轴承滚动体故障模型。本发明将表面损伤故障点的冲击函数分别加载到外圈、内圈和滚动体上,建立滚动轴承外圈故障模型、滚动轴承内圈故障模型和滚轴轴承滚动体故障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计算出的结果更为准确。

    一种再制造混凝土泵车变形销轴的拆解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495833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460146.X

    申请日:201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制造混凝土泵车变形销轴的拆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变形销轴轴向中心处钻孔,钻孔直径小于销轴直径;(2)采用千斤顶或锤子敲打钻孔后销轴壁的方式,拆除变形销轴。当销轴直径较大时可采用钻孔后镗孔,使钻孔后的销轴壁有较软弹性结构。本发明在不损坏轴套和构件主体的情况下实现了轴套的再利用价值,有效降低了再制造成本,并且不需要重新组焊轴套、划线、加工轴套孔等工序,解决了生产瓶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基于单点激光连续平面扫描测振的模态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7560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051710.2

    申请日:2013-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点激光连续平面扫描测振的模态测试系统和方法,将被测量的工件固定在激振器的激振头上,带动被测量的工件的振动;先用激振器对被测量的工件做扫频分析,找出它的固有频率,在相应的固有频率下使用激光连续恒速平面扫描测振的方法测得工件的振动情况,再使用分析处理模块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进而求出相应固有频率下的模态振型;经过本发明对薄壁梁的有限元分析及实验,可以看出有限元模型和实验模型是基本一致。

    一种机械复合故障的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662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27453.2

    申请日:2014-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复合故障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应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合故障信号分解为若干个IMF分量;提取每个IMF分量的特征量,建立故障样本数据网络模型;将每个IMF分量视为网络中的社团,根据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内部连接紧密,而与社团外部连接稀疏的特性,进行同类社团合并;合并所得每个社团与单一故障相对应;对合并的信号进行分析,将复合故障特征分离为单一故障特征,得到故障诊断结构。本发明将复合故障分解为不同频率的IMF分量,将每个IMF分量视为网路中的社团结构,根据复杂网络社团合并,得到分离后的单故障信号,从而实现复合故障特征分离,得到诊断结果。

    一种复杂螺旋曲面高精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9787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360871.5

    申请日:201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参数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杂螺旋曲面高精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根据螺旋曲面端面型线及导程的理论参数建立螺旋曲面的数字化模型;通过模拟三坐标测量机的坐标数据采样过程对螺旋曲面的数字化模型进行仿真坐标采样;采用不同采样策略因素组合进行虚拟测量,将型线及导程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反映为采样策略因素组合的合理性;向数字化模型中引入噪声强度,将型线及导程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反映为测量方法与采样策略因素组合的抗干扰性;该分析方法将不确定度分析结果直接反应各采样策略因素组合的合理性和测量方法与采样策略因素组合的抗干扰性,反复修改各采样策略因素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获取了较优的实际测量方案。

    双丝串列埋弧焊起弧与收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364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16775.3

    申请日:2011-12-14

    Abstract: 一种双丝串列埋弧焊的起弧与收弧控制方法,起弧时,先启动主焊接电源(PA)和行走机构(TR),此时主送丝机(FA)进行慢送丝,在起弧位置(B)由主焊接电源提供的起弧电流使前焊丝(Wf)产生电弧,此时主焊接电源自动切换为稳定焊接电流,慢送丝变为正常送丝。当后焊丝(Wb)移到起弧位置时,启动从焊接电源(PB)和从送丝机(FB)进行慢送丝,在起弧位置由从焊接电源提供的起弧电流使后焊丝产生电弧,此时从焊接电源自动切换为稳定焊接电流,慢送丝变为正常送丝。收弧时,在收弧位置(C)先停止主送丝机,主焊接电源延时一定时间后停止,当后焊丝移到收弧位置时,先停止从送丝机和行走机构,从焊接电源延时一定时间后停止。本控制方法可避免焊缝头尾处出现一小段较窄焊缝并减少焊缝在收弧位置出现下塌现象,防止焊缝缺陷,获得良好焊缝成形质量。

    一种轴承轴向弹性加载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426521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20231642.7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轴向弹性加载测量装置,包括加载座、弹性加载器、环形传感器及端盖;所述的弹性加载器侧壁上设有螺纹,安装在加载座的螺纹孔内;环形传感器位于弹性加载器与端盖之间,环形传感器的一端面与端盖的外端面接触,另一端面与弹性加载器朝向轴承的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加载器的侧板上设有螺纹,弹性加载器安装在加载座的螺纹孔内,可以通过旋转弹性加载器对轴承施加连续的轴向力;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加载,可避免因刚性材料在轴向力过大时引起的轴向振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确、操作简便、易维护的优点。

    一种螺旋杆自动送料装置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57039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458755.1

    申请日:2014-08-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自动送料装置。包括机架、待焊钢管存放台、螺旋杆、伺服电机、焊接专机、焊接装夹装置、成品钢管容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若干根螺旋杆,所述机架前端上部设置倾斜的待焊钢管存放台,所述待焊钢管存放台的下部形成多个凹槽,所述螺旋杆穿过凹槽,所述机架两侧各设置一台焊接专机,所述焊接专机错开设置,所述焊接专机的机架相对侧设置焊接装夹装置,所述机架尾部设置成品钢管容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的螺旋杆实现钢管在焊接专机上自动上下料作业,由两台焊接专机分别在两侧同时作业,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