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5606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011005223.9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IPC: H01L21/203 , H01L21/324 , H10D12/00 , H10D62/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少子寿命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硅晶片,第一硅晶片属于RC‑IGBT,方法包括:向第一硅晶片注入第一离子,得到P型半导体;在P型半导体上淀积阻隔层;从阻隔层上刻蚀出第一区域,并将第一区域作为续流二极管区域,第一区域不具有阻隔层;向第一区域注入第二离子,以在第一区域上形成N型半导体;对形成N型半导体的第一区域进行重金属溅射;采用第一热处理方式,对包含经过重金属溅射的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硅晶片进行热处理,以使重金属在第一硅晶片中形成复合中心。由于复合中心可以改变第一硅晶片中少子的复合方式,将少子的复合方式由直接复合变为间接复合,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少子的复合时间从而降低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165425.3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IPC: H01L29/739 , H01L29/423 , H01L21/33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沟槽栅IGBT的元胞结构、其制备方法及沟槽栅IGBT,所述元胞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类型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方的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层;位于所述漂移层内并位于所述元胞结构中心位置的第一沟槽栅和贯穿所述第一沟槽栅的第二沟槽栅;位于所述漂移层上方的发射极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沟槽栅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至所述发射极金属层,所述第二沟槽栅与所述发射极金属层之间通过层间介质层隔离。在不改变元胞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将真假栅极整合在一个元胞中,解决了假栅极导致的芯片面积增大的问题。不仅不会影响沟槽之间的间距和导电沟道,而且增加了发射极接触面积,改善了电导调制效应,在阻断电压不变的同时使导通压降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6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60419.1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IPC: H01L29/423 , H01L21/28
Abstract: 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半导体芯片,所述芯片呈矩形,所述芯片包括基材与栅极布线;所述基材内具有多个元胞;所述栅极布线包括栅极焊盘以及多个栅极引线,多个所述栅极引线由所述栅极焊盘向所述芯片的各个角延伸,所述栅极引线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元胞的栅极。拥有更短的导通时间,降低了器件的开通时间,提升了芯片的开启性能,降低了器件的开通损耗。改善了外围栅极布线方式,降低了栅极电阻等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60417.2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IPC: H01L21/3205 , H01L21/321 , H01L29/739
Abstract: 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功率半导体芯片制备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基材正面形成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形成金属连接层,回刻平坦化处理所述金属连接层,在所述金属连接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对得到的所述半导体正面金属做金属合金成型处理,本申请还包括所述功率半导体芯片制备方法制备的半导体芯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半导体器件或芯片正面金属层凹凸不平导致与引线连接时的正面金属层脱落现象,同时改进传统和结构中半导体器件或芯片正面金属层凹凸不平导致性差异,进而提高半导体整体性能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18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668739.2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9/06 , H01L29/40 , H01L21/26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功率半导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横向变掺杂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横向变掺杂终端结构。横向变掺杂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生长的氧化层上刻蚀出一阶梯状区域;在氧化层的阶梯状区域上方向衬底内注入掺杂离子,然后高温推进;在结构表面生长一层隔离氧化层;在隔离氧化层表面形成场板。通过控制终端氧化层的刻蚀厚度,形成阶梯渐变结构,离子注入推进后,实现终端离子注入剂量的沿着阶梯渐变方向的变掺杂,实现了终端窗口的大角度倾斜边缘和阶梯渐变结构,综合了结终端扩展结构和横向变掺杂结构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实现横向变掺杂结构中由于终端环注入离子断开而出现漏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2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405081.6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3/538 , H01L27/06 , H01L21/768 , H01L21/825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晶体管包括:衬底;形成于衬底一侧的缓冲层、沟道层、势垒层、第一漏极电极、第一栅极电极、第一源极电极、第一漏极金属引线区、第一栅极金属引线区和第一源极金属引线区;形成于衬底另一侧的第一介质层和位于第一介质层内的第二漏极电极、第二栅极电极、第二源极电极、第二漏极金属引线区、第二栅极金属引线区和第二源极金属引线区;第一源极金属引线区与第二漏极金属引线区通过贯穿于衬底的第一过孔电连接;第一栅极金属引线区与第二源极金属引线区通过贯穿于衬底的第二过孔电连接。本申请公开的晶体管缩短了互联线的长度,降低了寄生效应,也减小了芯片面积,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0429778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347424.X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3/31 , H01L23/367 , H01L23/48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组件,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包括:散热器和功率电子器件,所述散热器设有安装槽,所述功率电子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功率电子器件包括多个电极引脚,所述电极引脚从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安装槽外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模块组件,通过在散热器上设置安装槽,将功率电子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实现了功率电子器件与散热器的一体化集成。从而使功率电子器件不用再进行单独的封装,摆脱了封装外壳的限制,降低了整体重量,也避免了封装外壳的材料成本。同时,由于功率电子器件集成在了散热器内部,减小了整体的体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182210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897573.3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3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终端结构及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终端结构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上的外延层;位于外延层内的耐压环、位于外延层内且位于耐压环外围的截止环、依次设置于耐压环和截止环上的介质层、金属层和钝化层,耐压环、截止环、介质层、金属层和钝化层形成耐压终端结构;其中,截止环的外侧设有划片槽,截止环与划片槽之间的部位设有凹陷,钝化层伸入凹陷内以包覆截止环和金属层。本申请公开的功率半导体结构的终端结构,保证了器件的可靠性,能够进一步降低器件的漏电水平,有效降低器件损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088282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2050171.6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9/868 , H01L29/06 , H01L29/36 , H01L21/3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恢复二极管,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其中,快恢复二极管包括:晶圆;设置于所述晶圆上的元胞区,所述元胞区包括第一离子部和第二离子部,所述第一离子部沿预设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离子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离子部。本申请在元胞区设置有第一离子部及第二离子部,其中,第一离子部与第二离子部可以为浓度不同的掺杂离子类型,形成第一离子部与第二离子部相间分布的主结区域,由此可兼顾第一离子部离子浓度下快恢复二极管的优势、第二离子部浓度下快恢复二极管的优势,有效改善快恢复二极管的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507649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1102241.7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封装结构及电器设备,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装结构吸湿率大导致的电子元件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电子元件封装结构包括电子元件、载体和水汽隔离层,所述电子元件安装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水汽隔离层覆盖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外侧以及所述电子元件的周围载体上;所述水汽隔离层至少能够防止水汽沿所述电子元件的上方和周围入侵所述电子元件。通过在电子元件之外以及电子元件周围的载体上设置水汽隔离层来防止水汽入侵电子元件,还能缓冲电子元件的内部应力,提高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