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862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69131.0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危岩崩塌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危岩裂缝水深度测量方法、危岩崩塌预警方法与系统,本发明通过超声脉冲平测法可以实现对危岩裂缝深度的实时监测,基于横波和纵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可以测量出危岩主控结构面裂缝水深度,克服目前工程上采用经验估计而无法准确得出裂缝水深度导致的缺陷。基于危岩裂缝水深度和裂缝张开角度的监测,采用断裂力学COD准则、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等其他相关理论对危岩主控结构面的扩展进行分析,建立基于断裂力学的危岩稳定性判别公式,实现对危岩体的崩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87105.6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危岩崩塌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倾倒式危岩的岩腔风化深度监测系统与崩塌预警方法,包括激光雷达、反光圆柱、本地控制器、远程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测中心;岩腔风化深度表征了岩腔风化的变化程度。本发明巧妙的将岩腔风化深度的监测转化为反光圆柱出露长度增量的监测,并利用激光雷达进行高精度检测,将出露长度的检测转化为角度检测,从而能够长期稳定的对岩腔风化深度进行监测。本发明能够利用反光圆柱的风化后出露长度来自动判断危岩体重心与倾覆点的位置关系,从而随着风化的进行,能够自动切换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克服了现有技术需要人工判断危岩体重心与倾覆点的位置关系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803536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68516.8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坠落式或倾倒式危岩体防护的支撑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支撑装置由顶板、多根连接柱、多根螺纹柱、支撑板、连接筒、内支撑筒、外支撑筒和底板组成;所述顶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顶板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端面接触;多根螺纹柱一一对应地套接在多个连接孔内并通过螺母锁定;所述连接筒套接在螺纹腔内,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螺纹配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危岩体柱支撑结构,该危岩体柱支撑结构所采用的支撑装置的轴向高度可调,可以将支撑体和危岩体之间的空腔完全弥补,使支撑结构能够对危岩体起到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74372.9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水位联动调节的航道边坡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体、航道边坡模型和水位补给箱;水位补给箱安装在航道边坡模型高边坡侧,内设水位联动控制模块,包括注水管、出水管、智控阀门和超声液位计,用于精确调节水位;航道边坡模型内部铺设有航道边坡土体,并埋设有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土压力盒及土壤水分传感器;装置还配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速摄像机,所有传感器和设备均连接至动态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本发明提供了自动化水位联动调节的航道边坡试验方法,能够精确控制水位升降,从而监测边坡土体的力学响应和变形情况,解决了现有试验模型无法精确模拟水位动态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5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3554.3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V20/17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危岩智能识别及稳定性分析系统,包括勘测采集子系统和中控子系统;所述勘测采集子系统用于通过无人机对危岩进行多视角贴近摄影测量,采集危岩三维点云数据,并上传至中控子系统;所述中控子系统用于根据采集到的危岩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点云处理和结构面聚类处理,根据点云处理和结构面聚类处理的处理结果,判断危岩类型以及危岩是否存在潜在破坏,并在存在潜在破坏时,计算不同危岩类型的稳定系数,根据所述不同危岩类型的稳定系数,得到危岩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本发明通过无人化勘测提高了作业效率,基于危岩三维点云模型和预制的算法,从而提高了对危岩识别和稳定性分析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296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82430.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nventor: 余葵 , 黎振凯 , 宋李飘 , 余旭函 , 任奥博 , 万鹏 , 刘翰武 , 王甲乐 , 刘宪庆 , 唐亮 , 姚永胜 , 姜丹 , 叶四桥 , 王林峰 , 冀楠 , 李修磊 , 刘文敏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浮平台浮筒集成式桥墩警示系统及方法,涉及桥墩安全警示领域;通过检测装置获取目标河道的信息数据;水位检测机构获取水位信息数据;控制器根据图像数据进行船只识别,得到识别结果;若识别结果为不存在船只,则控制警示装置关断;若识别结果为存在船只,则根据信号数据确定船只可视距离,并根据船只可视距离以及环境信息数据,控制警示装置的开启或者关断;根据水位信息数据判断是否触发限位处理;若触发,则根据水位信息数据确定悬浮式平台主体的运动状态数据,并根据运动状态数据控制锚缆收放机构进行释放或者收缩。本申请旨在实现高效警示,以提供持续可靠性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85307.6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裂隙岩体注浆加固与韧性提升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本装置设置了锚头与锚杆。通过锚杆的开口可以对利息岩体进行注浆加固,从而增加裂隙岩体的强度。通过锚头的第一消能系统及第二消能系统,提升高岩体的抗震能力和韧性。第一消能系统中碟簧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地震荷载进行消耗。第二缓冲平台首先将地震荷载传递至环形弹簧的端环,受到轴向的应力挤压,环形弹簧的外环扩张,环形弹簧的内环收缩,同时在垂直向应力的作用下外环与内环发生相对转动,以稀释垂直向应力的冲击,并通过自复位摩擦阻尼器在应力系统稳定后实现自复位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本发明可以对裂隙岩体进行有效的加固,抑制裂隙扩展,提升其加固后的整体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2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21289.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光纤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变化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光纤湿度传感器放置于目标环境中;S2.构建聚乙烯醇传感棒长度变化量ΔS与目标环境中的湿度变化量ΔR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3.构建聚乙烯醇传感棒长度变化量ΔS与光纤曲率半径r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4.确定ΔRH与r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5.测量光纤的光功率,并根据光功率确定光纤曲率半径ri;S6.将光纤曲率半径ri代入至ΔRH与r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到湿度变化量ΔRH。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其余因素对湿度变化量测量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还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检测结果,为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水泄漏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210397.1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该抗震锚索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内锚头和外锚头,预应力锚索在内锚头处弯曲形成弯曲部;内锚头包括减压耗能机构和承载钢板,弯曲部的两侧分别穿过承载钢板,减压耗能机构包括压力钢环和减压消能环,压力钢环内嵌在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压力钢环包括第一压力部、以及第二压力部,第二压力部与承载钢板抵接,减压消能环包括环形部,环形部分别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压力钢环固定连接。本方案能够较大强震等动力作用下正常工作,维持预应力锚索原有预应力、不丧失锚固力,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动力破坏作用、且在变形后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恢复能力,具备更好的抗震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17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113061.3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震锚具与抗震响应监测技术领域,为解决如何提高抗震韧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锚索、抗震响应监测方法与边坡加固方法,锚索的锚固段的端部通过多级锁力装置进行锚固;所述多级锁力装置包括承载板、抗震阻尼器与永久锚具;所述承载板作为位置固定构件并用于承载锚索拉力;锚固段的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承载板、抗震阻尼器与永久锚具;抗震阻尼器与所述永久锚具之间间隔有缓冲距离。采用本发明的抗震锚索作为加固装置,沿锚索拉伸方向在所述阻尼垫块上设置第一应变片;实时采集第一应变片的应变数据,并通过应变数据判断抗震阻尼器与永久锚具之的缓冲距离是否随着地震动变为0,若是,则发送抗震阻尼失效预警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