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穿梭型诱导表达载体pDXW-8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3901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233618.1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穿梭型诱导表达载体pDXW-8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表达载体pDXW-8,能在大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中复制并稳定存在,含有一个在大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中皆具有转录启动功能的tac启动子,及转录终止功能的终止子rrnBT1T2;含有一个用于棒状杆菌转化子选择的抗性标记卡那霉素标记抗性基因;含有一个用于严谨控制tac启动子表达的负调控基因lacIPF104;含有一个包含11个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切点的多克隆位点MCS。在棒状杆菌中,该载体表达外源蛋白的水平适中,尤其适用于棒状杆菌代谢工程的研究。

    一种混合碳源高效发酵生产PHB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75041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0942722.1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碳源高效发酵生产PHB的工程菌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敲除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核心糖基因簇的14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1,继续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O‑抗原基因簇的11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2,随后将PHB合成的三个基因分别转化到精简菌株WJW02中,并敲除了ptsG基因,使构建的重组菌可以利用木糖和葡萄糖混合碳源合成PHB高达细胞干重的78.4%,是野生型对照菌W3110/pDXW‑8‑phaCAB(1.5%)的6倍,且较WJW02/pDXW‑8‑phaCAB提高50%。

    一种通过敲除鞭毛和菌毛基因高效合成PHB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697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701811.7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敲除鞭毛和菌毛基因高效合成PHB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三个鞭毛基因簇flhE‑motA,fliY‑fliR和flgN‑flgL得到鞭毛精简菌株WJW010,敲除菌毛基因簇fimB‑fimH得到菌毛精简菌株WJW011。随后将PHB合成的三个基因转化到菌株WJW010和WJW011中,得到重组菌WJW010/pBHR68和WJW011/pBHR68,在正常的发酵条件下即可以合成细胞干重19.2%、2.8%的PHB,PHB体积产量是野生对照菌W3110/pBHR68(2%)的9.6倍和1.4倍。

    一种通过敲除rfaD基因高效合成PHB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34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701822.5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敲除rfaD基因高效合成PHB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rfaD基因后将合成PHB的酶的编码基因转化到菌株中发酵生产PHB。发现rfaD基因的敲除可以显著改善大肠杆菌W3110、DH5α和JM109合成PHB的能力,WJW00/pDXW‑8‑phaCAB的PHB体积产量较对照菌W3110/pDXW‑8‑phaCAB提高3.95和3.66倍;WJD00/pDXW‑8‑phaCAB细胞合成PHB占细胞干重比例较对照菌提高约80%,转化率提高约1.9倍;WJJ00/pDXW‑8‑phaCAB细胞合成PHB占细胞干重比例较对照菌提高约75%,转化率提高约1.8倍。

    一种通过敲除LPS合成基因簇高效合成PHB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337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03169.6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敲除LPS合成基因簇高效合成PHB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敲除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核心糖基因簇的14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1,继续敲除大肠杆菌基因组上O-抗原基因簇的11个基因得到突变菌WJW02,随后将PHB合成的三个基因分别转化到精简菌株WJW01和WJW02中,得到的重组菌WJW01/pBHR68和WJW02/pBHR68分别可以合成PHB高达细胞干重的80.6%和82.0%,是野生型对照菌W3110/pBHR68(1.5%)的53.7和54.7倍。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5051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610515320.X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所述谷氨酸棒杆菌于2016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303。该谷氨酸棒杆菌可在细胞内积累较多的丙酰辅酶A,较ATCC13869提高了15.8倍,可用于以丙酰辅酶A为底物的相关代谢产物的生产。当引入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基因后,该谷氨酸棒杆菌可以合成PHBV,但在ATCC13869中合成产物为PHB。该发明解决了外源添加丙酸盐或丙酸来生产PHBV的现状,实现了在谷氨酸棒杆菌中无外源添加丙酸或丙酸盐直接生产PHBV,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0745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510208490.9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属于发酵工程领域。本发明将一种双精氨酸信号肽基因(torA)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B)融合,并转化大肠杆菌宿主(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得到可以分泌表达谷氨酸脱羧酶的重组菌pET20b(+)‑torA‑gadB/E.coli BL21(DE3)。该菌的胞外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在摇瓶水平可达5.11U/mL,在3L发酵罐水平可达15.82U/mL。利用该体系,以一水和谷氨酸钠为底物γ‑氨基丁酸产量可达203.7g/L。

    一株产细菌素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8563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89425.7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产细菌素的肠膜明串珠菌,保藏号为:CCTCC M 2015639。本菌种产生的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抑菌活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蛋白酶敏感;这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可以直接用作细菌素粗品,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对发酵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细菌素产品;干燥后可以得到粉末状粗品或较纯品;将细菌素溶液直接喷涂于固体食品的表面,或混合于含菌食品中,用于抑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本菌种与化学防腐剂和抗生素相比,细菌素为蛋白类物质,可被蛋白酶完全酶解,具有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和安全等特点。

    一种新型低毒的Kdo2-单磷酸类脂A的制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0127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284792.4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毒的Kdo2-类脂A的制备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改造大肠杆菌,合成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低毒的Kdo2-单磷酸类脂A,这种Kdo2-类脂A不含外核心多糖长链、仅由两个2-酮-3-脱氧辛酸、六条脂肪酸链和C4位单磷酸构成。该Kdo2-类脂A,便于分离提取和检测,且保持了类脂A部分的生物免疫活性,较野生型W3110的LPS也有明显的减毒作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疫苗佐剂。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提取和纯化该Kdo2-类脂A的方法,标准且步骤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一株具有内毒素吸附特性的耶氏酵母及其吸附特性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8375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13700.5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645 C12Q1/02

    Abstract: 一株具有内毒素吸附特性的耶氏酵母及其吸附特性研究方法,属于酵母菌属的内毒素吸附潜能探究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强内毒素吸附特性的食品来源菌株,耶氏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 SCPW20,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528。其鉴定结果为耶氏酵母菌属,且与解脂耶氏酵母标准菌株Yarrowia lipolytica CLIB122的表型相似,拓展了酵母菌属在内毒素去除或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潜能。而且,相较于益生菌而言,作为简单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具有接近高等真核生物研究的优势,该内毒素吸附菌株在吸附特性研究方面具有更广泛的研究价值,拓展了内毒素吸附菌剂的开发应用,更有益于促进内毒素引发的相关疾病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