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2707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13746.6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整流集成阀体,用于筒式液压作动系统中,该系统包括至少一液压部(1)及一液压作动器(6),所述液压部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缸筒(9)及一个活塞组件(10);该阀体包括至少一个桥式阀体机构(11),每个桥式阀体机构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与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有杆腔相连接;液体由液压部(1)传递至所述液压整流集成阀体,经桥式阀体机构(11)整流,并通过桥式阀体机构保持方向一致通过液压作动器(6)。本发明可安装于含有双向变量泵或者液压缸等拥有双向液流可能性的液压系统,特别适合于类似车辆减振器的这种在外部激励作用下可产生双向液流的液压缸,通过集成阀体的整流,获得稳定的单向液流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95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13740.9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3G7/08 , F16F15/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叶片式能量回收减振器,它采用机-电-液的混合系统,其包括发电机、液压马达、蓄能器、液压止回油路、叶片式减振器总成,这种减振器可将由地面不平引起的悬挂系统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之间的直线运动转变成方向不变的液压流驱动液压马达旋转,由液压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予以回收利用;液压止回油路由液压管路与止回阀系统构成;减振器系统所需的阻尼力主要由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反电动势的反作用力提供,并可通过控制发电机负载实现对减振器阻尼力的主动或半主动控制。本发明可替换传统的叶片式减振器应用于履带车辆,特别适用于有较大电负荷的履带车辆,在提高驾驶舒适性的同时回收振动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49353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010108889.7
申请日:2010-01-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其包括液压回路、工作室和活塞,该工作室由隔板(13)分隔为活塞工作腔与蓄能发电腔两部分,其中:活塞位于活塞工作腔中,其通过活塞推杆(8)与外部的上安装基座(7)相连;液压马达(4)位于蓄能发电腔中,其通过传动轴与外部的旋转发电机(5)相连;蓄能器(3)位于蓄能发电腔中,其位于隔板(13)下方;液压回路与多个单向阀(6)构成液压整流桥,液压回路采用在活塞外布置外接管路或将活塞设计成内外腔的形式。本发明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体积小,可以将汽车振动产生的能量完全用于做功,能有效地回收振动能量,并且具有优于现有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还能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749353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1010108889.7
申请日:2010-01-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其包括液压回路、工作室和活塞,该工作室由隔板(13)分隔为活塞工作腔与蓄能发电腔两部分,其中:活塞位于活塞工作腔中,其通过活塞推杆(8)与外部的上安装基座(7)相连;液压马达(4)位于蓄能发电腔中,其通过传动轴与外部的旋转发电机(5)相连;蓄能器(3)位于蓄能发电腔中,其位于隔板(13)下方;液压回路与多个单向阀(6)构成液压整流桥,液压回路采用在活塞外布置外接管路或将活塞设计成内外腔的形式。本发明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体积小,可以将汽车振动产生的能量完全用于做功,能有效地回收振动能量,并且具有优于现有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还能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1368378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97071.X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E01H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除冰铲雪车,它包括车体(2),车体(2)的前端下部设有铲斗(11),车体(2)的前端下部还设有激振式凿冰锥(7);凿冰锥(7)设置在铲斗(11)的前方,凿冰锥(7)的锥头向下。本发明道路除冰铲雪车具有激振式凿冰锥,且凿冰锥设置在铲斗的前方,除冰雪时,凿冰锥先将坚硬的路面薄冰击碎,铲斗将碎冰除去。激振式凿冰锥可以实现力控制,既保证有足够的凿击力量,又能确保路面不被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7566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44741.6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nventor: 陈昊 , 王艺霖 , 马博博 , 谢强 , 徐琳 , 程卓 , 张晴 , 朱光洁 , 文照阳 , 李明轩 , 尹英杰 , 易帅 , 黄智豪 , 龚锐 , 苏笑省 , 骆乐 , 吴家豪 , 杨晨 , 刘洋博 , 陈林鑫
IPC: B64U10/16 , B64U10/70 , B60F5/02 , B64U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飞行吸附式爬壁机器人及控制方法,其包括框架、若干个爬壁轮、两个飞行器及控制器,各个所述爬壁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各个外凸角处;两个所述飞行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并相互垂直,上方的所述飞行器用以提供竖向升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灵活切换多种姿态的能力,并且可以直接通过调控上方的四个旋翼的转向和转速或者侧方的四个旋翼的转向和转速实现爬壁轮的行走或者转向以完成机器人的移动或者转向,不再需要额外的设置减速电机或者转向电机以驱动爬壁轮行走或者转向,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整个机器人重量,提高了机器人的便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95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41420.2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塔式起重机的能量回收减振回转机构,包括底座、传动盘、回转盘、液压回转作动器和能量回收机构,传动盘与底座转动连接,回转盘与传动盘转动连接,液压回转作动器分别与回转盘和传动盘连接,能量回收机构与液压回转作动器连接;底座和回转盘分别作为塔身连接机构和吊臂连接机构。本发明减少传动盘受到的振动和回收转化一部分能量,提高塔式起重机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72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16174.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25J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型的动力机械外骨骼,包括外骨骼部件、可翻转式座椅和纵臂式悬架,外骨骼部件包括髋关节转动部件、上身部件和下肢外骨骼部件,上身部件通过髋关节转动部件与下肢外骨骼部件的上端连接,下肢外骨骼部件的下端设有辅助导向轮,上身部件连接有连接板,可翻转式座椅和纵臂式悬架通过连接板与上身部件连接,髋宽节转动部件带动下肢外骨骼部件绕髋宽节转动部件的转动中心转动,纵臂式悬架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实现行走模式和高机动模式移动,并且可两种模式之间快速切换,增强了人员在情况复杂多变的工业生产、灾区的适应性,增强了人员工作能力从而降低人员的伤亡率,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29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380102.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2D57/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步式机器人的轮足动力切换装置,包括伸缩缸、动力传输轴摇臂、动力传输轴、横向切换机构、纵臂和小腿,纵臂、横向切换机构和小腿依次套设于动力传输轴,伸缩缸的一端铰链固定于底盘上,伸缩缸的另一端与动力传输轴摇臂的一端铰接,动力传输轴摇臂的另一端与动力传输轴的一端连接;伸缩缸伸缩通过动力传输轴摇臂带动动力传输轴转动,横向切换机构切换至不同状态分别与纵臂或小腿连接,动力传输轴通过横向切换机构带动纵臂或小腿动作。本发明使机器人拥有腿式机器人的高越障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高适应能力,同时兼备轮式机器人的高速灵活性能,保证在轮足切换状态下机身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96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1478968.7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2D57/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腿复合式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折腰转向装置、4个腿式机构、2个中腿机构、动力源和控制装置,前车架通过折腰转向装置与后车架连接,2个腿式机构布置于前车架的两侧,另外2个腿式机构布置于后车架的两侧,2个中腿机构分别布置于前车架的前端和后车架的后端,动力源和控制装置与折腰转向装置、腿式机构和中腿机构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底部均布置有两个轮式机构。本发明提高机器人对地形的适应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