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1421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557948.2

    申请日:2013-11-11

    Abstract: 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所述自由板自精轧机末机架输出后,在操作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热输出辊道的运输依次进入卷取机的侧导板和夹送辊,最后在助卷辊的作用下绕卷筒进行卷取,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包括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前以超前运行速度运行、侧导板采用位置控制模式进行短行程控制、侧导板采用压力环控制模式以及所述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后以滞后运行速度运行。通过本发明,自由板卷取后卷行良好,且卷取后的自由板的边部质量、表面质量良好,实现了热连轧自由板的稳定、优质、高效卷取,并实现了钛-钢共线生产。

    用于热连轧的双重化自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00095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811384062.1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连轧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热连轧自动控制系统更换过程机服务器时会影响生产的产品质量,浪费原材料的问题。技术方案概括为:用于热连轧的双重化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粗轧轧线、粗轧基础自动化模块、粗轧过程机、精轧轧线、精轧基础自动化模块、精轧过程机、轧线双重化服务器、和新轧线过程机,粗轧基础自动化模块分别与粗轧轧线、粗轧过程机和轧线双重化服务器连接通信,精轧基础自动化模块分别与精轧轧线、精轧过程机和轧线双重化服务器连接通信,轧线双重化服务器与新轧线过程机连接通信。本发明实现了在轧线正常生产的同时对新过程机进行调试,使得产品质量不受影响且不浪费原材料。特别适用于热连轧自动控制系统。

    热连轧精轧机组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5817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49119.7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连轧精轧机组,所述精轧机组包括六个机架,沿带钢的轧制方向所述六个机架包括四个精轧机架、成品前机架和成品机架,所述每个机架包括用于轧制带钢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并在每个机架的入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机架的辊压分别设置为-0.20mm~+0.1mm、-0.35mm~+0.10mm、-0.35mm~+0.10mm、-0.20mm~+0.05mm、-0.15mm~+0.05mm和-0.15mm~-0.05mm,所述每个机架上的侧导板的底表面与相应的下工作辊的上辊面之间的高度差分别设置为0mm~5mm、5mm~10mm、5mm~10mm、5mm~10mm、10mm~15mm和10mm~15mm。所述热连轧精轧机组可以有效地解决轧制特殊品种的带钢过程中出现的“翘头”问题,实现产品的稳定轧制,并有效降低废次品率,从而提高轧制成材率及作业效率。

    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142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57948.2

    申请日:2013-11-11

    Abstract: 一种热连轧自由板的卷取方法,所述自由板自精轧机末机架输出后,在操作控制系统控制下通过热输出辊道的运输依次进入卷取机的侧导板和夹送辊,最后在助卷辊的作用下绕卷筒进行卷取,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包括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前以超前运行速度运行、侧导板采用位置控制模式进行短行程控制、侧导板采用压力环控制模式以及所述自由板在接触卷筒之后以滞后运行速度运行。通过本发明,自由板卷取后卷行良好,且卷取后的自由板的边部质量、表面质量良好,实现了热连轧自由板的稳定、优质、高效卷取,并实现了钛-钢共线生产。

    热连轧带钢虚拟轧制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1417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710203558.X

    申请日:2007-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钢轧制技术,特别涉及热连轧带钢轧制过程的虚拟仿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仿真技术解决带钢轧制过程中的设备问题、工艺缺陷、系统逻辑漏洞及模型精度的热连轧带钢虚拟轧制仿真系统。本发明的热连轧带钢虚拟轧制仿真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构建热连轧过程的仿真设备及仿真输入控制策略触发系统;仿真输入控制策略触系统向仿真设备输入工况;仿真设备运行,得到设备及基础自动化级数据;将设备及基础自动化级数据转换后传输给真实设备,以及虚拟执行转换后的设备及基础自动化级数据并监控执行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显著地缩短现场维护调试时间,极大地提高控制质量和精度,为设计人员和最终用户之间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交流平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