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197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91195.X
申请日:2018-06-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函数域的网联智能车辆编队行驶控制方法,受控车辆的控制系统采集受控车辆的前车信息,受控车辆与前车通讯,采集受控车辆的前车信息,在时间域中对受控车辆的加速及制动过程进行优化,将优化得到的控制向量和状态向量传输至受控车辆的动力系统及制动系统,在空间域中对受控车辆的转向过程进行优化,将优化得到的控制向量和状态向量传输至受控车辆的转向系统,利用最优化原理对车辆运行进行优化。本发明在时间域中优化纵向驾驶行为,在空间域中优化横向驾驶行为,提高控制精度,优化算法不需多次迭代,降低运算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02943479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533192.3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大基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区卸荷控制深大基坑变形的系统及方法。公开了一种分区卸荷控制深大基坑变形的系统和方法,通过增设一道临时分隔墙,将深大基坑分成远离保护对象的大基坑和邻近保护对象的窄条基坑两个区域分区卸荷,从而使深大基坑相对远离保护对象,先开挖远离保护对象的大基坑,通过快速施工完成大基坑底板浇筑,控制大坑卸荷产生的坑内隆起和坑外沉降。同时由于邻近保护对象的基坑为窄条基坑,坑内回弹及深层土体滑移较小,因此,窄条坑开挖时可以通过重点控制窄条基坑的侧向变形以控制保护紧邻窄条基坑的保护对象。从而达到减小和控制深大基坑开挖对保护对象变形影响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50569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08665.5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深基坑变形的先行素砼墙系统,包括围护地下连续墙和若干先行素砼墙,所述先行素砼墙与所述围护地下连续墙垂直衔接,且所述先行素砼墙与围护地下连续墙衔接处槽段按T型墙一体成槽浇筑施工,或者,所述先行素砼墙贯穿基坑与两侧围护地下连续墙垂直衔接。同时公开了一种控制深基坑变形的先行素砼墙设计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深基坑变形的先行素砼墙系统和设计方法,可以克服场地限制,通过在深基坑内增设先行素砼墙,增加围护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刚度,特别是抑制开挖面下软弱土体带来的围护地下连续墙下部变形,从而减小地表沉降,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13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574253.4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0W30/18 , B60W40/10 , B60W40/105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联车辆交织区协同运动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交织区范围内车辆信息;对各受控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优化:以最小化速度差异为目标,建立运动控制模型;对运动控制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各受控车辆的控制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减少交织区内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误差,减少由于换道带来的冲突与车速震荡,有效地提高交通效率,本方法计算效率高,可行性强,仅需要被控车辆具有纵向自动化,且可以与其它自动驾驶运动规划方法相结合,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197089.0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通过在内衬墙浇筑成型后,与中隔墙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叠合面积增大,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连接处更加紧密、稳定、可靠。并且整体受力和变形协调能力大大增强,叠合面凹凸不平互相咬合,防水路径加长,渗水难度加大。因此,本发明方便施工、结构稳定、可靠性高、质量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1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74253.4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0W30/18 , B60W40/10 , B60W40/105 ,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联车辆交织区协同运动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交织区范围内车辆信息;对各受控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优化:以最小化速度差异为目标,建立运动控制模型;对运动控制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各受控车辆的控制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减少交织区内车辆之间的相对速度误差,减少由于换道带来的冲突与车速震荡,有效地提高交通效率,本方法计算效率高,可行性强,仅需要被控车辆具有纵向自动化,且可以与其它自动驾驶运动规划方法相结合,适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9221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0608227.2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警察抓拍数据的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评价交叉口和待评价交叉口的短时间区间t;2)获取待评价交叉口在长时间区间T内电子警察数据中的交通违法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3)建立待评价交叉口内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间的关系模型;4)获取短时间区间t内交通违法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5)计算短时间区间t内待评价交叉口的交通违法类型对应的违法率;6)根据关系模型计算短时间区间t内待评价交叉口的交通违法指数;7)根据交通违法指数,对待评价交叉口进行安全性排名并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91979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591225.7
申请日:2018-06-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联智能车辆协作换道方法,第一车道上顺次设受控车辆及第一前方车辆,第二车道上顺次设第一、第二关联车辆及第二前方车辆,第一、第二关联车辆分别位于受控车辆纵向后方和前方,以受控车辆或第一、第二关联车辆任一为中央控制车辆,整体为受控车辆组;以通讯设备获取受控车辆组和第一前方车辆和第二前方车辆的运行状态,对受控车辆组整体加速、制动过程进行控制,利用最优化原理对受控车辆组3个车辆的纵向驾驶过程进行优化。本发明将3辆受控车辆的纵向驾驶行为在一个控制器中优化,将周围车辆驾驶过程纳入优化范围,实现协作驾驶,换道过程实现系统最优,优化算法不需多次迭代,降低计算负荷,计算延迟可预先准确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10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533762.9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圆形基坑的各地墙幅段,连接相邻的地墙幅段,围成圆形基坑的围护结构;第二步,按照“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边开挖土方边施工环箍。本发明提供的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针对上海软土“时空效应”特点,圆形基坑采用岛式开挖,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开挖,并严格控制环边土体的开挖时间及环箍形成时间,从而减少了圆形基坑无环箍暴露时间,保证了圆形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425098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242000.9
申请日:2011-08-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的铁路便桥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将多个钢格构柱的一端分别浇注入多个柱桩内部,并且使多个所述钢格构柱的另一端露出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并且使多个所述钢格构柱的另一端均锚固在所述梁板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钢格构柱之间焊接多个钢剪刀撑;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联系梁连接所述钢剪刀撑与所述钢格构柱的焊接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的铁路便桥,铁路便桥能够保证列车安全正常运行,缩短了基坑施工工期,满足了工程铺轨及完工节点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