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83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50590.3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 E02D29/045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换撑的施工效率底以及稳定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基坑换撑刀片墙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施工人员首先对设置在基坑底层的结构底板垫层进行相关施工工作,绑扎待施工结构底板的钢筋最终形成钢筋骨架,随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钢筋骨架上绑扎预埋螺杆,安装好预埋件并按照设计图纸通过螺母调节其标高到指定位置,最后浇筑结构底板混凝土。该施工方法整体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预制装配式刀片墙单元形成整体有效传力,并可以施加预应力有效控制基坑形变,加快换撑施工效率进而加快整体基坑施工速度,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91979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0591225.7
申请日:2018-06-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联智能车辆协作换道方法,第一车道上顺次设受控车辆及第一前方车辆,第二车道上顺次设第一、第二关联车辆及第二前方车辆,第一、第二关联车辆分别位于受控车辆纵向后方和前方,以受控车辆或第一、第二关联车辆任一为中央控制车辆,整体为受控车辆组;以通讯设备获取受控车辆组和第一前方车辆和第二前方车辆的运行状态,对受控车辆组整体加速、制动过程进行控制,利用最优化原理对受控车辆组3个车辆的纵向驾驶过程进行优化。本发明将3辆受控车辆的纵向驾驶行为在一个控制器中优化,将周围车辆驾驶过程纳入优化范围,实现协作驾驶,换道过程实现系统最优,优化算法不需多次迭代,降低计算负荷,计算延迟可预先准确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92217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08227.2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警察抓拍数据的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评价交叉口和待评价交叉口的短时间区间t;2)获取待评价交叉口在长时间区间T内电子警察数据中的交通违法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3)建立待评价交叉口内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间的关系模型;4)获取短时间区间t内交通违法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5)计算短时间区间t内待评价交叉口的交通违法类型对应的违法率;6)根据关系模型计算短时间区间t内待评价交叉口的交通违法指数;7)根据交通违法指数,对待评价交叉口进行安全性排名并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988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07356.X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安全可靠性的交叉口机动车绿灯间隔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设置绿灯间隔的交叉口的机动车的运行状态参数,包括驾驶人的黄灯反应时间τ、车辆减速度a、车辆通过停止线时的运行速度v、交叉口宽度W及车身长度L;2)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仿真,获取绿灯间隔时间I的概率分布函数f(I);3)选定交叉口安全可靠度ρ;4)根据绿灯间隔时间I的概率分布函数f(I)和安全可靠度ρ,计算获得交叉口绿灯间隔的设置值I'。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保障安全、提高交叉口的率、平衡交叉口效率与安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10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33762.9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圆形基坑的各地墙幅段,连接相邻的地墙幅段,围成圆形基坑的围护结构;第二步,按照“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边开挖土方边施工环箍。本发明提供的软土地区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针对上海软土“时空效应”特点,圆形基坑采用岛式开挖,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开挖,并严格控制环边土体的开挖时间及环箍形成时间,从而减少了圆形基坑无环箍暴露时间,保证了圆形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433884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15373.4
申请日:2011-10-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树根桩及桩侧挤密注浆的系统及设计方法,能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对相邻周边建筑的扰动,控制周边建筑沉降。树根桩密贴排列设置于基坑和周边建筑之间,一方面树根桩穿过基坑和周边建筑之间的土体滑动区并嵌入土体滑动区下部的土体,当土体产生滑移变形时,树根桩通过提高滑移面的抗剪能力以及桩身提供的桩侧阻力和刚度以限制桩后土体的变形发展,减小桩后建筑的沉降和变形;另一方面,当基坑周边建筑沉降变形较大时,通过桩侧挤密注浆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树根桩侧向变形,减缓周边建筑的变形发展速率;再一方面,树根桩密贴排列,能将注浆压力均匀扩散至被保护建筑设施下的地基土中,避免直接在地基中注浆造成建筑设施不均匀上抬隆起。
-
公开(公告)号:CN10238343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41999.5
申请日:2011-08-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所述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包括:将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划分为塔楼区基坑和裙房区基坑;对所述塔楼区基坑进行桩基及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对所述塔楼区基坑进行顺作施工,并对裙房区基坑进行桩基及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待塔楼结构回筑完成地下室顶板后,对所述裙房区基坑进行逆作施工。本发明提供的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统筹设计的塔楼区基坑建设以及裙房区基坑建设,加快超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使整个建筑工期处于最佳的一个时间值,同时解决施工场地不足问题并减小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468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86962.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分隔墙区域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针对现有基坑中隔墙部位结构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浇筑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地下水渗漏、型钢换撑传力不可靠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快速安装且自带止水防渗与蓄排水功能的装配式传力构造,利用预制混凝土传力单元形成有效传力、设置多道防渗漏界面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并设置隔水挡板防止基坑明水蔓延、预留静力膨胀孔便于传力构造拆除与预制单元回收利用,有利于结构底板后浇带的清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为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397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23758.2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墙及实施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沿基坑边线构建水泥土墙;将组合式型钢插入水泥土墙,并在组合式型钢外侧构建短墙,形成外置短墙;在组合式型钢的顶部和外置短墙的顶部刚性连接顶圈梁,并在顶圈梁的一端连接支撑柱;根据设定间距设置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连接的混凝土横梁,形成组合式基坑围护墙;基于组合式基坑围护墙回筑主体结构板和结构传力件,并对组合式型钢进行起拔注浆,回收检修组合式型钢,完成基坑围护墙的实施。本发明能够提高基坑围护墙的承载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以及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79793.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调节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围檩槽孔中设置有背衬块、滑块、千斤顶和加载块。所述背衬块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一和沿径向设置的若干固定孔一;所述滑块包括一个圆弧面和一个平面,所述滑块沿圆弧面的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孔二;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背衬块凹槽的圆周方向转动,并通过固定销固定。将固定销插入不同的固定孔一和固定孔二,能够调节滑块在凹槽一中的位置,使滑块的平面的法线与水平支撑的端部轴线方向一致,从而使千斤顶的作用力与水平支撑端部轴线方向一致,实现千斤顶加载方向的多角度调节,使千斤顶加载方向满足施工需求,使水平支撑保持稳定的受力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