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轨道列车的转向架及其构架

    公开(公告)号:CN10464843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60689.1

    申请日:2015-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5/52 B61F5/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架构架,包括侧梁、位于所述侧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侧梁设有用于安装空气弹簧的空气弹簧座,安装后的所述空气弹簧的主气室位于所述侧梁的内腔;所述横梁为中空的无缝钢管结构;所述构架还包括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弹簧的主气室与所述横梁空腔。本发明所提供的构架中,所述横梁空腔作为所述空气弹簧的附加气室,而所述横梁为中空的无缝钢管结构,气密性好,可以实现高速时列车的减振要求。

    一种铝合金枕梁结构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4710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33153.X

    申请日:2014-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枕梁结构及安装方法,枕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连接在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呈垂向的多块腹板,在所述下盖板的两端与底架边梁焊接的部位设置用于焊接内部上盖板及腹板的工艺缺口,所述工艺缺口处焊接一块用于封堵的补板。本发明通过在枕梁的下表面开工艺缺口,为枕梁上平面、内部腹板与底架边梁连接预留焊接空间,进而使枕梁上平面、内部腹板与底架边梁均可以焊接连接,增加了枕梁与底架边梁的连接焊缝,大大增加了枕梁的连接强度。

    带浮动式通气装置的齿轮箱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757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110121693.6

    申请日:201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带浮动式通气装置的齿轮箱及其使用方法,在齿轮箱通气道的外侧端口设置一浮动式的活塞,以此类浮动式通气装置来平衡外部环境与齿轮箱内部的压力差。当齿轮箱内部油气压力出现过高趋势时,通过活塞关闭通气装置而防止油气温度过度升高、油气外泄等问题。齿轮箱包括有箱体,以及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齿轮组的通气道。在通气道的外侧端口处设置有一浮动式的活塞,活塞位于通气罩的内凹槽中;在内凹槽顶部、与活塞垂向相对地设置有通气孔。活塞悬浮于通气罩的内凹槽中,当外部环境的空气压力小于齿轮箱内部的油气压力时,活塞处于封闭状态。活塞向上封堵内凹槽顶部的通气孔,避免齿轮箱内部的油气外泄、保证齿轮箱内部的油气温度不会过高。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公开(公告)号:CN1038956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80932.9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包括构架,在构架上设置有抗侧滚扭杆,抗侧滚扭杆包括扭杆、两个扭臂和两个连接杆,连接杆上端连接车体,下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扭臂连接,扭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扭臂,构架包括两侧侧梁和两个横梁,两侧的侧梁中部通过两个横梁固定连接,两个扭臂设置在侧梁外侧,扭杆设置在横梁内,扭杆的两端穿过所述侧梁与两个扭臂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通过抗侧滚扭杆和大曲囊空气弹簧,提高车辆的舒适度。扭杆设置在横梁内,有效的节约和优化了转向架的构造,节约了成本,扭臂设置在侧梁外侧,增加了横向跨度,在抗侧滚和提高舒适度上有了更好的效果。

    车顶受电系统减振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29400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82253.6

    申请日:2011-11-26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车顶受电系统减振连接装置及其方法,在连接装置中填充阻尼层,以期改变受电弓系统与车顶连接之间的共振频率,减小受电弓系统向车体传递的机械振动、从而提高弓网间的性能匹配、受流稳定性与减振效果。减振连接装置垂向地连接在受电弓与车顶安装座之间,包括有内衬、外壳和底板;所述的内衬、外壳和底板均选用金属材料;在内衬、外壳与底板相互之间,均填充有通过硫化工艺进行粘接密封的、含有橡胶材料的阻尼层。在受电系统与车体之间建立弹性连接,受电系统可以削弱和吸收所受到的各个方向空气阻力所产生的振动,避免受电系统产生刚性抗力。使得受电弓的振动和电网的振动频率更加吻合,提高弓网的匹配关系和受流稳定性。

    风沙环境模拟实验台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111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46570.2

    申请日:201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沙环境模拟实验台,包括一个围护结构,在所述围护结构内设置模拟风沙系统、测试间及控制系统,所述模拟风沙系统由循环风道、送风机、沙箱及除尘器组成,所述测试间具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被测部件放置在所述测试间内测试,所述送风机、沙箱、测试间及除尘器按风向依次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所述模拟风沙系统和测试间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模拟沙漠气候条件下的高速吹沙环境,为铁路客车生产中的各相关部件、设备、装置进行耐沙漠气候环境试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轨道车辆直线电机悬挂和高度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9539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607906.1

    申请日:2010-12-27

    Abstract: 本发明轨道车辆直线电机悬挂和高度调整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调整垫片垂向地调节水平悬挂梁端部定位点,实现精确地控制并调节直线电机相对于直线电机轨道感应板的垂向间隙,以利于车辆的平稳、高效行驶。悬挂装置包括轮对内侧轴身上通过轴承安装的支撑箱体,用于悬挂直线电机的水平悬挂梁,水平悬挂梁端部通过橡胶节点弹性地承载于支撑箱体。在支撑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对上凸的安装座;通过一组紧固锁紧装置,水平悬挂梁两端的橡胶节点分别垂向地安装于安装座上;在橡胶节点安装杆与支撑箱体的安装座之间衬垫有调整垫片。采用紧固螺栓垂向地将橡胶节点安装于支撑箱体的安装座,并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组合,实现直线电机的垂向悬挂及垂向高度的调整。

    铰接构架直线电机转向架

    公开(公告)号:CN101565049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810089229.1

    申请日:2008-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铰接构架直线电机转向架,转向架具有2个相互铰接的T型框架,使得构架具有柔性的连接点以适应弯角较急的曲线,提高构架承受扭曲力的限度,以降低转向架的设计难度。转向架具有一连接车体的水平构架,在构架下方安装有吊挂装置进行吊挂直线电机,同时直线电机又通过2个横向拉杆连接构架两侧梁。具有2个相互铰接的T型框架,在框架的两侧梁中部通过橡胶节点连接一中心横梁;中心横梁通过侧部的纵向拉杆与上部的牵引横梁相连,中心销分别贯穿牵引横梁、中心横梁而连接为一体结构;牵引横梁通过油压减震器分别连接2个T型框架的侧梁;中心横梁通过纵向牵引拉杆与直线电机相连接。

    中心横梁连接式铰接构架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505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810089230.4

    申请日:2008-04-25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中心横梁连接式铰接构架,通过2个T型框架的相互铰接,使得构架在铰接点实现了一种柔性设计以适应弯角较急的轨道曲线,从而提高构架承受扭曲力的限度,降低转向架的设计难度和对于材质的要求。2个框架的横梁与侧梁相互铰接,2个铰接点设置在构架整体内部的对角线上。一中心横梁通过两端的弹性节点,分别与2个的框架的侧梁实现连接。如上述方案特征,当车辆轮对行驶到弯角较急的轨道曲线时,构架内侧的2个铰接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扭矩而适量地扭曲,从而对构架起到随机的保护作用。中心横梁设置在2个T型框架的横梁之间。2个框架的横梁和侧梁一体成型,2个框架之间的横梁贯穿侧梁、并通过轴承式铰接结构相互铰接。

    驱动装置高度调整方法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7439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110121664.X

    申请日:201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装置高度调整装置及其方法,采取在齿轮箱安装座一侧的调整机构,实现齿轮箱的小齿轮轴相对于牵引电机轴垂向高度的调整,通过简单的改变垫片数量与厚度以调节联轴节两端的垂向高度差,达到牵引力良好传递的水平连接要求。高度调整装置包括有将齿轮箱悬挂于转向架构架的下方的吊杆。吊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一组垫片和螺母连接于转向架构架、齿轮箱安装座;在牵引电机的底部安装一水平的牵引电机侧基准板,在齿轮箱的底部安装一水平的齿轮箱侧基准板,在联轴节两侧的垂向高度调整通过齿轮箱吊杆的垫片数量与厚度来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