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2354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864211.2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余热淬火‑自配分制备1380MPa级别贝氏体钢轨的方法,以低碳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添加Ni、Mo、N、V、Nb等元素,其余为Fe,将经冶炼、铸造、轧制后的余热钢轨,进行余热淬火,使钢轨踏面以0.2~20℃/秒的冷速加速冷却至一定温度之后,使钢轨踏面自返温至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之下的温度进行配分,之后再将钢轨冷却至室温,经回火后获得1380MPa级别贝氏体钢轨。本发明所得贝氏体钢轨的抗拉强度为1380~1480MPa,屈服强度为980~1300MPa,延伸率大于12%,冲击韧性大于100J,耐磨性显著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090438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64830.4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货车用贝氏体车轴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0.1-0.35wt%;Mn:1.00-2.80wt%;Cr:0.50-2.00wt%;Si:0.50-1.80wt%;Ca:≤0.020wt%;S≤0.010wt%;0.001≤P≤0.015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方法包括:冶炼:按通用冶炼方法,由转炉或电炉进行冶炼和精炼;铸造:对上述冶炼好的钢进行连铸或模铸方式铸造;锻造:将上述得到的铸坯进行锻造处理,锻压成型并空冷至室温;热处理:对上述得到的锻压成型件进行一次正火和一次回火热处理。本发明的贝氏体车轴钢相对于现有铁路货车用车轴钢LZ50具有更优的强韧性匹配和疲劳性能。采用本发明车轴用钢制备的车轴,在提速重载条件下的服役过程中能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125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65115.X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用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铁路用高耐磨贝氏体复相组织钢轨及其制造方法。一种重载铁路用高耐磨贝氏体复相组织钢轨,其显微组织的含量,按体积百分比,包含:30~55%的贝氏体,40~65%的马氏体,3~10%的残余奥氏体,0.5~2%的碳氮化物。本发明一种重载铁路用高耐磨贝氏体复相组织钢轨,解决了重载铁路、特别是小半径曲线钢轨面临的侧磨严重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获得该贝氏体复相组织钢轨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267880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384496.0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2C38/38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32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1D1/18 , C21D9/00 , B02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开裂贝氏体耐磨鄂板用钢,按重量百分比,其组成包含:C:0.15‑0.45%,Mn:1.5‑2.8%,Si:0‑1.5%,Al:0.20‑1.5%,Cr:0.5‑1.5%,P:0.001‑0.20%,S:0.001‑0.020%,Ce:0.01‑0.020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中,Si与Al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不高于2.0%。本发明还公开了由所述钢制成的鄂板。采用本发明组分设计合理的钢以及工艺制备得到的鄂板耐磨性及韧性好,且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58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72890.7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纯净贝氏体钢、包含其的车轮及制造方法,涉及贝氏体钢技术领域。该贝氏体钢组成包含:C:0.1~0.5%,Mn:1.2~3.0%,Si:0.5~1.9%,Cr:0.5~1.5%,Mo:0.1~0.6%,V:≤0.2%,P:≤0.01%,S:≤0.01%,O:≤20ppm,Ca:≤0.02%,且Ca/S≥1.0,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高抗疲劳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抗开裂性能。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将所述贝氏体钢制造成车轮,该车轮耐磨并且抗疲劳,综合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8938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957802.6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1D6/00 , C21D1/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0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6/004 , C21D1/18 , C21D6/005 , C21D6/007 , C21D6/00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0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碳化物贝/马复相钢的BQ&P热处理工艺,以C-Mn-Si为主要合金元素,添加Al、Mo、Cr、Ni、Cu、Co、W、Ti、Nb和V等元素,其余为Fe。将无碳化物贝/马复相钢经冶炼、铸造、锻造或者轧制后,进行BQ处理和P处理,获得的无碳化物贝/马复相钢抗拉强度800-2500MPa,屈服强度600-2000MPa,延伸率10-40%,冲击值AKV20-300J/cm2,性能优于常规的低合金高强钢。同时可以避免传统的Q&P工艺淬火冷速过大,淬火温度过低,造成的钢件淬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31659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265139.9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磷贝氏体钢;它的合金元素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0.15‑0.22wt%,Mn:2.15‑2.35wt%,Si:0.6‑1.5wt%,Cr:0.3‑0.6wt%,Ni:0‑0.6wt%,Mo:0.04‑0.48wt%,P:0.001‑0.012wt%,S:0.001‑0.020wt%,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Mo与P的比值不小于40;采用本发明的磷元素含量低且合金组分设计合理的原料组分加工钢轨,能有效避免钢轨出现晶界弱化。本发明还公开了用该超低磷贝氏体钢制成的超低磷贝氏体钢轨。
-
公开(公告)号:CN10492859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319377.8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该低碳贝氏体钢的组成包括:0.12‑0.20wt%的C、1.0‑1.8wt%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显微组织为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本发明还公开由该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造得到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钎杆与传统钎杆相比,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屈服强度大于900MPa,延伸率大于16%,冲击值AKV大于78J,布氏硬度HB大于380,强韧性好,机械性能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能满足我国凿岩钎具用钢重型钎杆的需要,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24407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510696148.8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铁路总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烟台金晖铜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接触线,主要包括:增强芯和铜合金基体,铜合金基体通过复合挤压均匀地包覆在所述增强芯的表面,以高导电性的铜合金为基体,以铜丝和碳纤维束的编织芯或铜与碳纤维束的复合芯为增强芯,基体通过挤压工艺均匀地包覆在增强芯表面,得到结构和性能满足铁标要求的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接触线。复合材料接触线在保证优良导电性的同时,可以增加线路最大悬挂张力、降低接触线的重量、提升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和提高接触线整体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512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50429.1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C22C38/38 , C22C38/34 , C22C38/02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04 , C22C38/12 , C21D11/00 , C21D6/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铁冶金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潜热平台温度调控的空冷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空冷贝氏体钢中合金元素及质量百分比为C:0.15‑0.43%,Mn:2.0‑2.4%,Si:0.8‑1.8%,Cr:0‑0.8%,Mo:0‑0.3%,V:0‑0.1%,其余为Fe。实现合金元素的高效精准利用,避免了过多的贵重合金元素添加量,同时控制相变潜热平台温度和持续时间,实现贝氏体组织含量的精准控制,提高空冷贝氏体钢的性能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