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用新型贝氏体车轮及配套生产冷却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80867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53877.0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轮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用新型贝氏体车轮及配套生产冷却控制策略。旨在采用中低C,以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设计,其余为Fe,将车轮用钢经冶炼,铸造、锻造后,进行配套生产冷却控制策略和回火处理;通过促进贝氏体相变,有效提高重载车轮在大载荷,强冲击等恶劣工况下的抵抗风险能力,延长车轮的服役寿命,简化生产策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组织以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为主,轮辋屈服强度Rel≥900MPa,抗拉强度Rm≥1200MPa,断后延伸率A≥17%,AKu(常温)≥80J,轮辋硬度≥420HB。实现高强度和高韧性的良好匹配的同时,减小踏面与轮辋性能差异,最终使重载用车轮具有优异的抗冲击磨损和抗接触疲劳能力,提升车轮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对抗嵌合网络的列车轮对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4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27204.2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抗嵌合网络的列车轮对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包括特征提取模块、鉴别模块和故障识别模块的故障诊断模型,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迭代更新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故障诊断模型,获取不同工况下列车轮对轴承的原始多传感器监测信号,对各传感器原始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传感器监测数据,将传感器监测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特征提取模块,特征提取模块从传感器监测数据中提取故障特征,将故障特征输入到训练好的故障识别模块中,获取列车轮对轴承的故障诊断结果。本发明方法能够从多传感器监测信号中挖掘列车轮对轴承的故障信息,高效、准确地识别列车轮对轴承的健康状况,保证列车轮对轴承安全、可靠运行。

    一种重载铁路货车用贝氏体车轴钢和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0438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64830.4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铁路货车用贝氏体车轴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0.1-0.35wt%;Mn:1.00-2.80wt%;Cr:0.50-2.00wt%;Si:0.50-1.80wt%;Ca:≤0.020wt%;S≤0.010wt%;0.001≤P≤0.015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备方法包括:冶炼:按通用冶炼方法,由转炉或电炉进行冶炼和精炼;铸造:对上述冶炼好的钢进行连铸或模铸方式铸造;锻造:将上述得到的铸坯进行锻造处理,锻压成型并空冷至室温;热处理:对上述得到的锻压成型件进行一次正火和一次回火热处理。本发明的贝氏体车轴钢相对于现有铁路货车用车轴钢LZ50具有更优的强韧性匹配和疲劳性能。采用本发明车轴用钢制备的车轴,在提速重载条件下的服役过程中能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裕度。

    一种客货共线下乘务接续与列车运行图协同调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2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08410.3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货共线下乘务接续与列车运行图协同调整的方法,包括:获取在指定时间段内运行于两个目标车站之间的所有客货运列车相关的列车运行计划以及乘务接续计划;在两个目标车站之间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对所有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列车设置相应的扰动参数,并针对列车中的货运列车设计了货运列车运到计划兑现率指标;将列车运行计划、乘务接续计划和所有扰动参数作为输入,以预先确定的列车调整规则作为约束,并以预先构建的包含货运列车运到计划兑现率指标的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目标,协同求解突发事件下的列车运行计划以及乘务接续计划,从而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系统运行效率。

    一种增强低碳贝_马复相钢强韧性的QI&T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8964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01849.8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低碳贝_马复相钢强韧性的QI&T热处理工艺,包括:步骤1)预处理:对所述低碳贝_马复相钢进行控制加热,加热温度高于Ac3临界温度30℃~50℃,并保温0.5h~3h,得到充分均匀的全奥氏体化组织;步骤2)Q处理:将所得全奥氏体组织控制冷却至室温,得到组织以贝氏体和马氏体为主的低碳贝_马复相钢;步骤3)I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低碳贝_马复相钢进行控制加热,温度介于780℃与920℃之间,保温时间为0.25h~3h,再控制冷却至室温;步骤4)T处理:将步骤3得到低碳贝_马复相钢在温度介于250℃与550℃之间进行回火处理,保温1h~3h后自然冷却,得到增强强韧性的低碳贝_马复相钢。本发明可以将贝_马复相钢强韧性匹配在常规热处理基础上提升30%以上。

    一种165ksi钢级油套管及其淬火贝化配分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47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03806.7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级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165ksi钢级油套管及其淬火贝化配分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成分:C:0.12‑0.30wt.%;Si:1.00‑2.00wt.%;Mn:1.50‑2.40wt.%;Cr:1.00‑2.00wt.%;Mo:0.50‑1.50wt.%;Nb:0.03‑0.06wt.%,其中:P≤0.020wt.%、S≤0.020wt.%,其余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按质量百分比。该方法可获得稳定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其产品屈服强度Rp0.2≥1180MPa,抗拉强度Rm≥1350MPa,断后延伸率A≥16%,横向冲击功(0℃)Akv≥100J,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满足165ksi油套管的使用性能要求。

    一种针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日常便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8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933951.X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日常便捷检测方法,步骤为:步骤1:基于各个电池单体电压值,通过高斯分布拟合将电压值处于较低概率范围的异常电池单体,赋予异常值;步骤2:在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全过程中,每间隔n秒,重复步骤1筛选出全部异常电池单体;步骤3:各异常电池单体,逐个对其全部的异常值的绝对值进行累加,得到累加异常值;步骤4:将全部异常电池单体分组对应于异常类型分类,累加异常值作为判断标准;步骤5:根据异常分布变化趋势判断异常情况。本发明,检测简单便捷,成本低,可用于日常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测,可对车辆当前整体状态进行大致的检测评估,降低车辆因长期缺乏检测而造成较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一种针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日常便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8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33951.X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车载动力电池的日常便捷检测方法,步骤为:步骤1:基于各个电池单体电压值,通过高斯分布拟合将电压值处于较低概率范围的异常电池单体,赋予异常值;步骤2:在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全过程中,每间隔n秒,重复步骤1筛选出全部异常电池单体;步骤3:各异常电池单体,逐个对其全部的异常值的绝对值进行累加,得到累加异常值;步骤4:将全部异常电池单体分组对应于异常类型分类,累加异常值作为判断标准;步骤5:根据异常分布变化趋势判断异常情况。本发明,检测简单便捷,成本低,可用于日常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测,可对车辆当前整体状态进行大致的检测评估,降低车辆因长期缺乏检测而造成较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