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制动软管总成与前立柱总成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565282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650755.1

    申请日:2021-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制动软管总成与前立柱总成连接结构,包括前制动软管总成和前立柱总成,所述前立柱总成包括前立柱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前立柱主体的下部的转向节支架,所述转向节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朝向远离前立柱主体的方向凸出的加强翻边,所述前制动软管总成包括软管管体和设置在所述软管管体的中部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转向节支架连接,所述软管管体的外部对应所述加强翻边的位置设置有软管护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制动软管总成与前立柱总成连接结构,能够防止前制动软管总成出现磨损,从而防止前制动软管总成出现制动液泄露导致制动失灵等严重后果,保护驾驶员及行人生命安全。

    一种一体式后羊角结构
    1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92034U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21421849.6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后羊角结构,包括后羊角本体,所述后羊角本体中部设有承重轴安装孔;所述后羊角本体的左上部设有两个与其一体成型的制动卡钳安装支耳;所述后羊角本体的右上部设有两个与其一体成型的上控制臂安装支耳,所述后羊角本体的右侧设有两个与其一体成型的纵臂安装支耳;所述后羊角本体的左下部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上开设有球销安装孔;所述后羊角本体的右下部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用于安装减震器的第二悬臂和第三悬臂,所述第二悬臂和第三悬臂从左至右分布并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支撑要求,又能满足降低重量的要求,同时减少零件数量,简化装配。

    一种汽车制动器挡泥板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05841576U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20810526.0

    申请日:2016-0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器挡泥板构件,包括设有安装孔和加强筋的挡泥板本体,其特征是:在所述挡泥板本体的下部边缘设有U形避让缺口。所述挡泥板本体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转向节和轮毂轴承上,制动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轮毂轴承上;在所述转向节安装有球头销,该球头销与球头销支架配合连接,在所述球头销与球头销支架配合连接的部位外面设有球头销防尘罩;所述挡泥板本体上U形避让缺口与所述球头销支架对应。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防止杂物侵入、隔热的要求,还能满足挡泥板与球头销支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即使挡泥板有较小的变形,也不会导致挡泥板与球头销支架干涉。

    一种汽车解锁改善车内空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141391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1810300.2

    申请日:2022-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解锁改善车内空气系统,包括遥控车钥匙、车门锁、整车控制模块、车窗玻璃升降器、空调控制模块和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鼓风机以及与鼓风机连接的风门执行器,所述风门执行器具有模式风门执行器和内外循环风门执行器,所述整车控制模块与遥控车钥匙、车门锁、空调控制模块、车窗玻璃升降器、鼓风机以及风门执行器连接,所述整车控制模块还连接有空气质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香氛系统,其目的是: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汽车长时间停放后,在密封的乘用舱内由车内零件散发出有害和刺激性气体无法挥散,在这种环境下驾乘汽车,将对驾乘人员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的问题。

    一种解耦式双胶料摆臂衬套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8118437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291173.6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耦式双胶料摆臂衬套总成,包括外衬管和内衬管,所述外衬管和内衬管之间设有低阻尼橡胶体和高阻尼橡胶体,所述低阻尼橡胶体的内端与内衬管连接、外端与外衬管连接,所述高阻尼橡胶体的内端与内衬管连接、外端与外衬管之间留有间隙。其目的是:通过连接外衬管和内衬管的低阻尼橡胶体,配合只与内衬管连接、与外衬管之间留有缝隙的高阻尼橡胶体,从而获得小振幅时的低动刚度,更好的进行振动的隔离,并在面对冲击时能够提供大的阻尼,以迅速衰减振动。

    一种卡钳装饰罩安装结构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29472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927720.8

    申请日:2021-04-30

    Inventor: 段兵 孙长群 桂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钳装饰罩安装结构,涉及汽车装饰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卡钳钳体和装饰罩,所述卡钳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装饰罩上设有安装通孔;还包括连接部件,其具有安装段和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配的插接段;所述安装段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通孔通过固定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卡钳装饰罩安装结构易使装饰罩与卡钳装饰罩产生干涉,存在不稳固,以及拆装难度大的问题。

    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02673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22085512.3

    申请日:2019-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储油壶结构,包括下壶体、连接下壶体的上壶体、连接在上壶体上的壶盖,在所述上壶体上设有进油口,该进油口与所述壶盖配合连接;在所述下壶体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离合软管配合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下壶体的左侧连接有左支架,在所述上壶体的右侧设有右支架;在所述出油口与下壶体连接的部位设有横向加强筋,在所述出油口的中部设有安装法兰;所述出油口通过一快插接头与所述离合软管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储油壶重心与安装支架的中心的高度差小,安装支架结构牢固,能够防止离合储油壶在车辆颠簸过程中抖动损坏,离合储油壶与离合软管连接可靠,装配简便、快捷,时间短,不影响生产节拍。

    一种汽车用制动油管管卡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62170U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20494511.9

    申请日:2014-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整体为弹性对称件的汽车用制动油管管卡;其上卡体(1)包括上卡体本体(10)和分别由该上卡体本体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向下向外倾斜延伸的两片上卡片(11);其弹盘(2)包括连接部(20)和由该连接部周围向上向外倾斜延伸的接触部(21);其下卡体(3)包括大体呈门字型的下卡体本体(30)和位于该下卡体本体上部且前后贯通、下方开口的管卡槽(31),位于该下卡体本体内侧并分别由该下卡体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两片下卡片(32);上卡体本体的下端与下卡体本体的上端的中部连接,弹盘的连接部与下卡体本体的上端连接,上卡片的下端悬置于弹盘的接触部中。

    一种汽车ESP执行机构安装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3427781U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20450021.4

    申请日:2013-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ESP执行机构安装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呈“几”字形,在上支架顶面左部设有第一、第二安装孔,在上支架的左、右两侧的翻边上分别设有过孔;下支架呈弯折状,在下支架的上面设有与上支架左、右两侧翻边上的过孔一一对应的通孔,各个通孔中分别嵌镶有减震套,下支架的侧面呈阶梯状,该侧面具有三个台阶面,在三个台阶面上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孔;还包括多颗杆部为阶梯轴的螺栓,多颗螺栓分别穿过一减震套并伸出上支架分别与一螺母配合;多颗螺栓杆部的台阶面分别与上支架左、右两侧翻边的下面紧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强度高、减震性能好,方便ESP执行机构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还能延长橡胶垫的使用寿命。

    一种汽车清新提神系统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141390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1788210.8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疲劳驾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清新提神系统,包括整车控制模块、环境监测模块、空调模块和疲劳驾驶检测模块,所述环境监测模块、空调模块和疲劳驾驶检测模块均与整车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空调模块包括空调控制器、内外循环风门执行器、模式风门执行器和鼓风机,所述空调控制器与整车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内外循环风门执行器、模式风门执行器和鼓风机均与空调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车内温度传感器和车外温度传感器,所述车内温度传感器和车外温度传感器均与整车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驾驶环境来刺激驾驶员,缓解驾驶员疲倦状态,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