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2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20154.7
申请日:2023-06-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辅助索斜拉桥及其找形方法,新型辅助索斜拉桥组成部分包括主塔、副塔、主梁、斜拉索、主缆、辅助索等。副塔设置于辅助墩或边墩位置。主缆跨过副塔、主塔顶端的鞍座,两端锚固在锚锭结构上。主缆高度高于斜拉索索面高度,给斜拉索提供辅助弹性支撑。斜拉索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和主梁上。辅助索的一端通过索夹与主缆相连,另一端串联起多根长拉索。相应的找形方法包括斜拉索的找形方法和主缆找形方法。本发明利用辅助索串联斜拉索的方法,能减少单根索单元水平投影长度和自重垂度、提高长拉索的等效弹性模量,给主梁提供更大的支撑刚度;找形方法十分方便,便于确定斜拉索和主缆的线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9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45489.2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墩消浪装置,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套设在桥墩上的套筒,套筒的外侧设有若干波浪板,若干波浪板沿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波浪板都通过弹性件与套筒的外壁连接,每个波浪板上都贯穿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由于设置有波浪板,波浪随着波浪板的波浪槽进行分散,减少波浪对缓冲板的冲击力,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通孔能够减小破浪板迎浪面积,既起到破碎入射波浪的作用,又减少了结构用材,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弹性件使得波浪板具有缓冲效果,防浪效果好;同时,当岩石冲击桥墩时,波浪板对岩石进行阻挡,弹性件对岩石进行缓冲作用,又岩石冲撞波浪板会带动套筒绕桥墩旋转,进一步起到缓冲泄力的作用,更好的保护了桥墩。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2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91357.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C11/02 , G01C11/36 , G01N29/04 , G01N29/44 , G06N20/00 , G06T7/00 , G06T7/73 , G06V10/44 , G06V10/75 , G06V10/764 , G06V20/17 , B64C3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无人机航拍及超声波探测的桥梁损伤深度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无人机搭载摄像机拍摄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图像中的桥梁损伤特征图,并基于超声波探测器所生成的超声波探测信息判断桥梁损伤特征图是否为真,判断为真后,再将桥梁损伤特征图与桥梁的设计图进行比对,确定桥梁损伤特征图是否为真,若为真,则输出桥梁损伤信息;从而实现桥梁损伤的自动检测;并且通过超声波探测器以及桥梁的设计图判断所述桥梁损伤特征图是否为真,避免出现误判的情况,进而提高本发明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19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270397.2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拉索振动监测装置及系统,属于桥梁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灵活性较低且不便于观测的问题,其包括,包括桥体,所述桥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磁流变减振系统,所述磁流变减振系统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索,所述磁流变减振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侧部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设有活塞杆,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可调系统与振动检测系统,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可调阻尼系统与振动检测系统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无线连接有控制台,实现了使斜拉桥拉索的防振装置阻尼可调,并可实时检测振动幅度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19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70397.2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拉索振动监测装置及系统,属于桥梁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灵活性较低且不便于观测的问题,其包括,包括桥体,所述桥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磁流变减振系统,所述磁流变减振系统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索,所述磁流变减振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侧部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设有活塞杆,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可调系统与振动检测系统,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可调阻尼系统与振动检测系统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无线连接有控制台,实现了使斜拉桥拉索的防振装置阻尼可调,并可实时检测振动幅度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5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14294.0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断层地震‑落石‑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桥梁受到的近断层地震作用载荷、落石‑桥相互作用载荷和车‑桥相互作用载荷;其中,落石‑桥相互作用载荷呈高斯分布;将桥梁受到的近断层地震作用载荷、落石‑桥相互作用载荷和车‑桥相互作用载荷输入近断层地震‑落石‑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得到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动力响应;对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以评估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本发明通过综合分析近断层地震、落石和车辆与桥梁的耦合振动响应,显著提高了桥梁结构及其上车辆在地震环境中的安全性评估和防护设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48571.X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行桥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人行桥减振结构无法对径向各个方向的震动进行减振,减振效果十分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设置在桥梁支座和天桥之间的数个减振机构,每个减振机构均包括与桥梁支座连接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主轴和支撑侧轴;安装槽内还设置第一减振座,支撑主轴和支撑侧轴上分别设有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第一减振座与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三减振件;还包括与天桥连接的第二减振座,第二减振座与第一减振座之间通过若干个伸缩支撑架,伸缩支撑架与第二减振件连接。本发明中可同时利用三重减振结构同时对轴向或径向振动进行减振,有效提高了人行桥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5171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48746.5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21/00 , F24H9/0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海拔寒冷地区桥梁施工保温模板及养护系统,该模板内填充有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覆盖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位于模板的内部,其两端伸出模板;四个模板共同形成方形的模板框架,四个模板上的导热管通过中间管依次首尾连接,两端的导热管连通热水循环组件,以实现在四个模板上的导热管内形成加热后的循环水;本发明的模板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通过在模板上循环加热,有效地减少了桥梁的混凝土构件的凝结时间,并防止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养护系统采用对模板进行加热的方式,在脱模之前,先保温一段时间进行养护,进一步提高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94430.4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大跨桥梁防船撞装置,属于桥梁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防撞装置对船只造成损坏的问题,包括浮动柱,浮动柱通过第一弹性连接组件与水底相连,浮动柱上设置有船向转换机构,船向转换机构包括连接环,连接环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第二弹性连接组件与水底连接。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浮动柱与水底弹性连接,可对船体的能量进行消耗,当船向转换机构无法阻挡船只前进时,当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转动到与后方的触发绳接触时,可使弹力网和筒体立起,在弹力网和船向转换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消耗船体的冲击力,直到船体停止。
-
公开(公告)号:CN116538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70429.3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无人机自动巡航检测道桥裂缝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收集并分类数据;步骤2、对步骤1的数据进行泛化处理,步骤3、将所述模型输入AI边缘计算设备中实现道桥检测功能,所述泛化处理为迁移学习,所述模型为resnet50神经网络模型。本发明通过预设与装置内的算法通过承载的AI边缘计算机及时的处理,不需要通过通信工具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并且实现逻辑简单、控制成本低,有效地提高无人机检测道桥裂痕的效率;另外,本发明融合了多种归一化处理方法以及改进了resnet50神经网络模型,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结果处理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