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8197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55489.7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科技大学
IPC: B62D6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制造混凝土泵车支腿销轴无损拆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带铜套的轴套中部钻孔;(2)在孔位插入定位销,锁定原本有相对运动的带铜套的轴套与支腿销轴部分;(3)摆动支腿松动支腿销轴与轴套的不带铜套部分即锈蚀部分;(4)取出定位销;(5)取出支腿销轴。本发明操作简单,赋予支腿销轴和轴套新的寿命周期,提升支腿销轴拆解生产效率70%,解决了生产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7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182036.7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点云配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ICP的复杂机械零件测量点云配准方法及系统,基于改进ICP的复杂机械零件测量点云配准方法包括:采用基于重心邻近点的体素滤波器对零件点云进行下采样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点云,提取ISS关键点,并计算ISS关键点的FPFH特征;根据ISS关键点及其FPFH特征寻找对应点对,利用SAC‑IA算法进行粗配准,使两片零件点云处于合适的初始位置,实现粗配准;在粗配准的基础上,采用结合法向量夹角约束的点到平面ICP算法进行精配准,进一步提高配准的精度。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点云配准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大批量复杂机械零件测量点云配准精度和效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0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34401.X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基于改进YOLOv5的PCB小目标缺陷检测方法和系统,对PCB小目标缺陷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到聚类中心;将PCB小目标缺陷数据集输入二分K‑means聚类算法,将聚类中心值输入至YOLOv5网络;分别对YOLOv5特征提取网络和YOLOv5特征融合网络进行改进,引用BiFPN路径聚合网络代替YOLOv5特征融合网络;采用Decoupled‑head解耦头网络作为YOLOv5特征检测网络,设置相关参数进行训练;利用权重文件在测试数据集中进行缺陷检测。本发明可以准确获得PCB小目标缺陷相关信息,满足实际工业生产时的高精度、高速度、实时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35979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1601111.2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系统退化趋势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在相等时间间隔点采集一定长度的机械系统的振动加速度时间序列信号,建立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和线性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和线性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求得每个采样时刻的未归一化最小二乘积分误差值,利用归一化方法获得机械系统退化指标序列,最后采用指数模型对退化指标序列进行拟合,获得归一化机械系统状态退化指标指数模型,采用所述归一化机械系统状态退化指标指数模型实现机械系统退化趋势预测,具有计算步骤简单、容易实现、结果准确的优点。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于多种机械系统退化过程状态评估与趋势预测均可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1113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1816.8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光流跟踪的薄壁件全向振动测量方法及系统,涉及薄壁件振动测量技术领域,包括:获取两个相机拍摄的薄壁件振动视频数据;对左相机所拍摄的第一帧图片进行特征点检测,选取待测振动特征点;将右相机的第一帧图片与左相机的第一帧图片进行特征匹配,获得对应待测振动特征点的像素坐标;使用光流跟踪算法获取左右相机拍摄的第二帧到最后一帧图片上待测振动特征点的像素坐标;根据像素坐标计算异面直线间最近距离,并将最近距离的中点坐标确定为待测振动特征点的空间三维坐标,进而计算薄壁件在每帧时间内的振动位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实用性强,可以实现无负载效应的非接触式振动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39189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33813.2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移矩阵的轴对称热声谐振管频率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谐振管内的声压和体积流率的一阶声学近似,得到描述谐振管内流动的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S2、通过转移矩阵表示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的解;S3、利用谐振管两端速度边界条件得到关于左端声压的线性方程;S4、利用所得到的线性方程有非0解的充要条件,得到关于频率ω的非线性方程;S5、求关于谐振频率ω的非线性复方程的正根,得到谐振管的特征频率。本发明的谐振频率的计算只涉及到谐振管横截面积函数及管内工质的性质,谐振频率计算方法简单,并能计算各阶谐振频率,计算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8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9235.1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谱有限元的矩形板振动模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能量函数变分原理得到板振动的边界值问题模型,再基于变量分离方法得到两个方向的自由振动方程;确定矩形板两个方向的边界条件,在预设定的模态阶数下采用不同方向相互迭代来计算振动频率和振型,直至两个方向计算得到的振动频率误差在某个指定范围时停止;利用最终得到的两个方向的振动模态进行叠加得到矩形板振动模态。本发明针对多种组合边界条件进行板振动模态的计算,并考虑板内任意位置点两个方向的转角对板振动模态计算效果的影响,得到以振幅和两个转角为变量的振动方程,计算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具有实用性广、方便应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54974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31098.4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17/5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滚动体、油膜、滚道三者之间的接触区域进行细化;2)通过压力分布双线性逼近函数以及差分法,求出细化后各区域内的接触的弹性变形刚度、油膜压力以及油膜厚度,利用线性扰动方程求解细化后各区域内的油膜动刚度与油膜阻尼;进而计算滚动体与滚道相接触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3)在步骤2)计算得到的滚动体与滚道相接触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基础上,计算出滚动轴承的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本发明具有计算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可为轴承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降低了设计的轴承转子系统的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69214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748903.3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B23P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钨颗粒与树脂混合修复零部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用手电钻或砂轮机清理零件磨损部位,清除干净磨损表面疲劳层及附近约2mm范围的基体金属,加工成槽状,再用清洗机去除油污;(2)涂打底层:先预热零件待修复部位,再在待修复件的槽中涂树脂胶并反复碾压均匀,排出修复层中残余的空气,然后进行固化;(3)涂盖面层:将一定比例的碳化钨颗粒与树脂的混合物均匀涂在打底层上形成盖面层,反复碾压,使其与打底层及邻近金属充分接合,排出残余空气,再进行固化;(4)表面加工:采用磨床、锉刀或抛光方法加工盖面层,恢复零件尺寸及性能。本发明避免了焊接,采用冷加工方式,修复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09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87494.2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IPC: G01M13/02
Abstract: 一种直升机主传动系统故障模拟装置,它包括一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变频电机、联轴器A、第一级减速器、联轴器B、第二级减速器、联轴器C、制动器、支座;所述的变频电机经联轴器A与第一级减速器水平连接,第二级减速器经联轴器B与第一级减速器竖直连接;制动器经联轴器C与第二级减速器连接;变频电机、第一级减速器、第二级减速器和制动器顺序固定于支座上的技术方案;能用于模拟直升机主传动系统锥齿轮、行星轮、太阳轮、轴承的单独或者复合故障,为直升机主传动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广泛适应于直升机主传动系统故障模拟实验的配套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