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6648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572035.4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自主运动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该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包括运动驱动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平台控制系统。与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常规运动方式不同,该移动机器人通过摆动腿臂机构,利用腿臂机构上的反偏向轮与地面或者空间中媒质的作用力实现机器人的平稳运动,使其运动行为表现力更为突出。该移动机器人还能够自主地对环境进行感知,对机器人移动通道的宽度变化具有很强的行为适应能力。可作为多机器人协同编队、水陆两栖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运动原型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实验与验证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2063825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606052.5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9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手套的手语识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数据手套,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数据手套和便携式显示装置,其中数据手套负责采集聋哑人的手部动作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将识别结果通过手套上的发声装置用语音的形式传达出来,同时通过串行通讯接口将识别结果的文字信息发送到便携式显示装置显示。本发明使用电阻式应变片传感器来检测手指的弯曲,不包含机械部分,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手语识别结果可以通过数据手套本身进行语音输出,并且可以通过连接便携式显示屏或连接其他常见设备等多种方式将手语识别结果的语音和文字信息表达出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51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44795.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相机的雪车雪橇3D轨迹重建方法,属于训练监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包括:S1、获取雪车雪橇赛道的3D曲面模型,其中,雪车雪橇冰质赛道的横截面为圆弧曲线,每一段赛道本身为3D曲面;S2、安装能够覆盖该段赛道的单相机,获取该单相机的相机参数,建立“2D投影~曲面坐标”的映射;S3、雪车雪橇运动中,利用所设置的单相机记录运动员从赛道上经过时的画面,对所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利用单相机的2D视觉检测方法,从画面中识别出运动员的2D像素坐标;S4、基于S2中所建立的映射,结合S2中所构建的3D坐标系,输出运动员在赛道曲面坐标系上的坐标数据;S5、根据S2~S4中所获得的参数数据,完成雪车雪橇运动过程中运动学数据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77972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79528.9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适用于电动空压机的疲劳寿命加速测试方法,属于电驱动空气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本方法首先使用模态分析方法,分析待测空压机叶轮的振动特性,根据叶轮叶片振动坎贝尔图,得到空压机旋转叶轮发生共振的转速;然后控制电机转速使空压机在共振转速区域交变运转,实现加速疲劳;再次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得到正常工况和加速试验下旋转叶轮的应力水平,结合叶轮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获得两个工况下叶轮疲劳寿命的加速因子;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叶轮寿命。该方法在不改变失效机理的条件下加速叶片的疲劳破坏,提高试验效率,适用于离心压机等行业,高速高效地进行空压机旋转叶轮疲劳寿命评估和验证,降低时间经济成本。
-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18260.0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C01G53/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形貌设计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有锂和锰,所述正极材料含有层状相和富锂相,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多个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由多个一次颗粒相互聚结而成。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晶体内无裂缝,由正极材料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体积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锂源与前驱体的摩尔比和烧结条件,从而影响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该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且具有很好的连续性,适合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94656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63091.4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20/02 , G05D1/02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汽车底层纵向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接收车载电脑的纵向控制指令,根据纵向控制指令进行智能汽车底层纵向控制;所述纵向控制系统包括远程I/O模块、CAN卡、推杆电机以及档位控制器;所述远程I/O模块代替ACC自主巡航系统中的手柄,当纵向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时,远程I/O模块根据所接收到的车载电脑控制指令,模拟ACC自主巡航系统中的手柄向智能汽车发送模拟量信息;所述CAN卡接收到车载电脑纵向控制指令后,将所述纵向控制指令发送到智能车辆的CAN总线,对智能车辆的油门、刹车和档位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使得智能汽车实现自主驾驶。
-
公开(公告)号:CN10369989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717643.3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等距曲线模型的车道线检测方法,采用方法可识别车载摄像机图像中的多条车道线,识别范围大,识别结果不限于直线,圆弧等简单曲线,对变曲率半径的车道线也可进行识别;且可对每条车道线的种类进行识别,区分实线与虚线,识别准确率高。该方法包括对车载摄像机获得的车辆前方的全景图像进行逆投影变换的步骤、对地面俯视图进行滤波及二值化预处理的步骤、对二值化预处理后图像进行Hough变换的步骤以及在Hough空间内进行车道线及其种类识别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2825988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202018.0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栖移动机器人平台,包括支撑平台、动力臂、旋转固定轴、胸鳍、反偏向轮、轮舵机构和尾璞,支撑平台内部装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为机器人平台提供驱动力,同时控制并调整平台的浮力,从而使机器人整体实现上浮、下潜、水平运动;轮舵机构安装在支撑平台的头部下方;支撑平台的尾部安装的两个动力臂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相对或反向摆动;动力臂的末端固定连接反偏向轮,反偏向轮将水平的摆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尾璞安装在动力臂上,胸鳍安装在支撑平台尾部的左右两侧。本发明能够利用同一驱动动作实现在陆地和流体中的驱动,从而使机器人在不改变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实现两栖环境中的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880127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332447.X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移动平台的底层控制系统,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车载计算机、遥操作电台、底层传感器、电源档位控制器、驱动模式控制器、4通道D/A模块、刹车电机控制器、转向电机控制器、电子油门、控制模式切换开关、GPS模块和陀螺仪,外围设备为刹车电机、转向电机和电子油门;系统接收上位机发送的车辆行驶决策信息,采集底层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得到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和遥操作信息,并通过控制油门量、刹车量、方向盘转向、档位、驱动模式等控制量来实现对地面无人移动平台的底层控制,同时可,将以上信息上传至上位机。本发明的执行机构全部由车载计算机统一控制,有效降低了上位机的负担,提高了无人移动平台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