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9563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21107.X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自主运动的智能运动平台,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控制三个球轮的运动从而实现平台整体的全向运动的机构,属于电机驱动、传感器测距、无线通讯和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三套同样的球轮驱动机械结构和三个电机驱动器、环境感知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对周围环境探测后,将得到的环境信息传递给平台控制系统的平台主控制模块;平台主控制模块处理得出控制指令,发给电机驱动器控制模块,球轮在驱动电机的控制下滚动,实现平台的运动。本发明基于球体滚动的全向性原理,可实现人工操控与自主运行两种工作模式,以及单平台运行和多平台运行方式,具有体积小,平衡性好,运动行为表现力突出,快速机动和全向运动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8664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010572035.4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自主运动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该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包括运动驱动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平台控制系统。与现有的移动机器人常规运动方式不同,该移动机器人通过摆动腿臂机构,利用腿臂机构上的反偏向轮与地面或者空间中媒质的作用力实现机器人的平稳运动,使其运动行为表现力更为突出。该移动机器人还能够自主地对环境进行感知,对机器人移动通道的宽度变化具有很强的行为适应能力。可作为多机器人协同编队、水陆两栖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运动原型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实验与验证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2825988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202018.0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栖移动机器人平台,包括支撑平台、动力臂、旋转固定轴、胸鳍、反偏向轮、轮舵机构和尾璞,支撑平台内部装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为机器人平台提供驱动力,同时控制并调整平台的浮力,从而使机器人整体实现上浮、下潜、水平运动;轮舵机构安装在支撑平台的头部下方;支撑平台的尾部安装的两个动力臂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相对或反向摆动;动力臂的末端固定连接反偏向轮,反偏向轮将水平的摆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尾璞安装在动力臂上,胸鳍安装在支撑平台尾部的左右两侧。本发明能够利用同一驱动动作实现在陆地和流体中的驱动,从而使机器人在不改变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实现两栖环境中的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495632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421107.X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自主运动的智能运动平台,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控制三个球轮的运动从而实现平台整体的全向运动的机构,属于电机驱动、传感器测距、无线通讯和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三套同样的球轮驱动机械结构和三个电机驱动器、环境感知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对周围环境探测后,将得到的环境信息传递给平台控制系统的平台主控制模块;平台主控制模块处理得出控制指令,发给电机驱动器控制模块,球轮在驱动电机的控制下滚动,实现平台的运动。本发明基于球体滚动的全向性原理,可实现人工操控与自主运行两种工作模式,以及单平台运行和多平台运行方式,具有体积小,平衡性好,运动行为表现力突出,快速机动和全向运动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2598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202018.0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栖移动机器人平台,包括支撑平台、动力臂、旋转固定轴、胸鳍、反偏向轮、轮舵机构和尾璞,支撑平台内部装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为机器人平台提供驱动力,同时控制并调整平台的浮力,从而使机器人整体实现上浮、下潜、水平运动;轮舵机构安装在支撑平台的头部下方;支撑平台的尾部安装的两个动力臂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相对或反向摆动;动力臂的末端固定连接反偏向轮,反偏向轮将水平的摆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尾璞安装在动力臂上,胸鳍安装在支撑平台尾部的左右两侧。本发明能够利用同一驱动动作实现在陆地和流体中的驱动,从而使机器人在不改变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实现两栖环境中的运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