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2500170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780761.4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及汽车,所述红外测温设备包括测温仪和黑体,所述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包括:主梁;两个伸缩梁,两个所述伸缩梁分设于所述主梁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伸缩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黑体的第一安装组件,另一个所述伸缩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测温仪的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相对设置;所述伸缩梁与所述主梁滑动接触配合,所述伸缩梁能沿所述主梁进行伸缩,以使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伸缩两个伸缩梁,来调整红外测温设备的测温范围及测温精度,提高了红外测温设备测温精确性的同时扩大了红外测温设备的测温范围。

    汽车测温设备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2500171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781591.1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测温设备安装结构及汽车,汽车测温设备安装结构包括后横梁、顶盖和支架,后横梁安装在顶盖的内侧;支架安装在顶盖上,支架的上端为封闭端并外漏于顶盖外,支架的下端为开口端并贯穿后横梁,支架还开设有过线口,过线口外露于顶盖外,且过线口与开口端连通,以与开口端配合供线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开口端的开口与过线口联通,使得汽车顶盖外部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等线束能从支架内部穿过进入汽车顶盖下方与车内其他设备连接,无需在汽车顶盖或汽车其他部位另行开设过线孔,减少了零件数量,同时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柔性旋转定位夹具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147516U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20687028.5

    申请日:2019-05-14

    Inventor: 汪红 潘敏 张惠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旋转定位夹具,柔性旋转定位夹具包括:底板、旋转机构、支基和夹紧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基座盘、层叠设置在基座盘上的旋转盘以及插入基座盘和旋转盘上的主销,基座盘的外缘开设有多个刻度槽,旋转盘的外缘开设有一个对位槽,旋转盘绕主销在基座盘上旋转,以使对位槽与其中一个刻度槽对齐;支基的一端与旋转盘连接,支基的另一端与夹紧机构连接,夹紧机构用于夹紧工件。本实用新型柔性旋转定位夹具可与工件上的多个定位点匹配,便于定位,降低了定位难度和定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车型,通用性强,降低了设计成本。

    汽车定位立柱柔性拼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177947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463067.7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一种汽车定位立柱柔性拼台系统,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立柱柔性拼台系统和右立柱柔性拼台系统,右立柱柔性拼台系统包括;右拼台底板水平设置于地面并固定;右前立柱定位装置安装于右拼台底板的上面一侧用于和对应的抓手连接;第一NC定位单元安装于右拼台底板的上面一侧、并与右前立柱定位装置并排布置;右后立柱定位装置安装于右拼台底板的上面另一侧;第二NC定位单元安装于右拼台底板的上面另一侧并右后立柱定位装置并排布置。通过右前立柱定位装置、右后立柱定位装置和对应的抓手连接,使抓手定位,第一NC定位单元和第二NC定位单元将汽车白车身固定,便于汽车白车身多工位焊接,节省工序步骤,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汽车车身总拼自动化柔性焊接工作站

    公开(公告)号:CN216177812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464361.X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身总拼自动化柔性焊接工作站,包括:AGV输送小车;焊接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机器人第七轴和右机器人第七轴,各自对应地位于AGV输送小车的外侧;第一机器人设置于左机器人第七轴的一端,用于在左机器人第七轴上移动;第二机器人设置于左机器人第七轴的另一端,用于在左机器人第七轴上移动;第三机器人设置于右机器人第七轴的一端,用于在右机器人第七轴上移动;第四机器人设置于右机器人第七轴的另一端。通过将AGV输送小车设置于左机器人第七轴和右机器人第七轴之间,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在左机器人第七轴上运行,第三机器人和第四机器人在右机器人第七轴上运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该工作站整体利用率高,集成度高。

    焊接轨迹纠偏辅助装置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12178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282441.8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焊接轨迹纠偏辅助装置,其包括轨道框架、滚轮机构和定位销,轨道框架包括后端板和两个轨道板,两个轨道板均连接于后端板的一侧且间隔设置,两个轨道板和后端板围合形成滑动腔,各轨道板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轨迹与焊接型面相匹配;滚轮机构包括焊接套筒和滚轮,焊接套筒位于滑动腔中,焊接套筒与滚轮转动连接,焊接套筒用于放置焊枪,滚轮与滑槽一一对应设置,滚轮与对应的滑槽的内壁滚动接触;轨道板远离焊接套筒的一侧设有定位销,定位销用于与焊接型面上的定位孔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轨道结构设计以加强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焊接质量,并增强了柔性焊接能力,同时还节约了制造成本。

    一种前轮罩板测量定位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04630742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203758.5

    申请日:2015-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轮罩板测量定位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组件、第二夹具组件、导轨立柱、主测量尺和副测量尺;第一夹具组件固定在导轨立柱底部,第一前轮罩板固定在第一夹具组件上,主测量尺卡设在导轨立柱的前侧面;第二夹具组件位于第一夹具组件的上方,第二夹具组件与导轨立柱滑动连接,第二前轮罩板固定在第二夹具组件上;副测量尺竖直固定在第二夹具组件的顶部,副测量尺的后侧面与导轨立柱的前侧面滑动连接;副测量尺的右侧面与主测量尺的左侧面滑动连接,主测量尺上的主刻线与副测量尺上的副刻线相向设置,副测量尺的精度高于主测量尺的精度。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化前轮罩板测量定位夹具测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结构紧凑牢靠。

    轮罩外板加强板柔性焊接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16177813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464459.5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轮罩外板加强板柔性焊接工装,包括:底部支撑机构;气缸滑移机构,安装于底部支撑机构的上部;立柱系统,位于气缸滑移机构的上部,并和气缸滑移机构滑动连接,用于立柱系统沿气缸滑移机构的长度方向移动;轮罩外板加强板抓手,其位于立柱系统的上部,用于带动夹持轮罩外板加强板的轮罩外板加强板抓手前进和后退。使轮罩外板加强板与汽车轮胎的指定位置靠近,便于焊接轮罩外板加强板,轮罩外板加强板抓手可夹紧不同尺寸的轮罩外板加强板,适应多种车型,况且,占用场地小,设备利用率高的优点。

    笼式汽车车身总拼柔性焊接工装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16097234U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22462931.1

    申请日:2021-10-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笼式汽车车身总拼柔性焊接工装夹具,包括:左侧基础机构;右侧基础机构,其和左侧基础机构对称设置,并在右侧基础机构和左侧基础机构之间设有空隙,用于容纳汽车白车身;左侧围工装夹具,安装于左侧基础机构的上部,用于带动左侧围工装夹具内收和外扩;右侧围工装夹具,安装于右侧基础机构的上部,用于带动右侧围工装夹具内收和外扩。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左侧围工装夹具安装于左侧基础机构的上部,右侧围工装夹具安装于右侧基础机构的上部,左侧基础机构和右侧基础机构用于带动左侧围工装夹具和右侧围工装夹具内收和外扩,这样就可以夹持不同车型,进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2500162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781595.X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及汽车,红外测温设备包括测温仪和黑体,所述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包括:主梁;两个旋转梁,两个所述旋转梁分别对应铰接于所述主梁的两端,所述旋转梁能绕所述主梁旋转,以使所述旋转梁折叠于所述主梁上或相对所述主梁展开;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黑体的第一安装组件,另一个所述旋转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测温仪的第二安装组件。本实用新型红外测温设备的安装结构可通过旋转两个旋转梁,来调整红外测温设备的测温范围及测温精度,提高了红外测温设备测温精确性的同时扩大了红外测温设备的测温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