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675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1143919.6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B2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的同轴度检测和调整的方法,属于制造质量预测与控制领域。本方法先测量机匣各点相对于转台回转中心的位置坐标,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得到机匣位姿信息,以此测量和调整发动机机匣上各部件的同轴度。与一般回转轴线测量法不同,本方法允许机匣装夹存在偏移和倾斜,仅需不超出检测极限即可,以此减免人工的精确装夹和调整环节,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提高效率。同时本方法简化了人工装表、多次装表。本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编程辅助,减免人工读表、记录、计算等工作,减少工人工作量,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59880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744126.3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装配的柔性保护夹具,属于精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转台连接板、托板、夹具转接板、夹具、中心弹簧、力传感器、弹簧调整套、力传感器连接杆及滑动调节组件;夹具转接板通过两个滑动调节组件与转台连接板同轴连接;夹具安装在夹具转接板上;两个托板的上端面与夹具转接板的下端面留有设定距离;力传感器下端安装在转台连接板上;力传感器的上端与力传感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中心弹簧套在力传感器连接杆的外部,弹簧调整套套装在力传感器连接杆的上端;中心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力传感器的上端面;本发明使精密制造单元能够承接产生较大装配力或铆接力的加工工艺,不会对力传感器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898156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535298.4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形位在位检测装置,属于精密检测技术领域,用于对薄片状工件的形位进行在位检测;工件和刀具分别通过两个移动平台安装在加工机床上,通过两个移动平台分别实现工件和刀具的位置调节;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激光头、检测立柱、检测立柱底座及驱动电机;检测立柱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与底座滑动配合,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平移;倒置L形的检测立柱的竖直部分安装在检测立柱底座上,检测立柱的水平部分的底部加工有开口向下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一个检测激光头;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亚微米级尺寸精度离线检测不能直接、高效检测亚微米级加工过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70510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41597.9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主轴加工装置,包括主轴加工组件、立柱和回滞力矩补偿结构,主轴加工组件设置于立柱上且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回滞力矩补偿结构包括配重块、配重带和第一定滑轮,第一定滑轮设置于立柱的顶部,配重带一端固定于主轴加工组件上,配重带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与配重块连接。本发明的主轴加工组件与立柱连接,并沿立柱的竖向上下运动,实现主轴加工组件的空载和切削加工状态的运行,配重块通过配重带与主轴加工组件紧固连接形成回滞力矩补偿结构,当主轴加工组件运动时,通过配重带配合第一定滑轮带动配重块共同运动,以此实现主轴加工组件的回滞力矩补偿,提高主轴加工组件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9880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44126.3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装配的柔性保护夹具,属于精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转台连接板、托板、夹具转接板、夹具、中心弹簧、力传感器、弹簧调整套、力传感器连接杆及滑动调节组件;夹具转接板通过两个滑动调节组件与转台连接板同轴连接;夹具安装在夹具转接板上;两个托板的上端面与夹具转接板的下端面留有设定距离;力传感器下端安装在转台连接板上;力传感器的上端与力传感器连接杆的下端连接;中心弹簧套在力传感器连接杆的外部,弹簧调整套套装在力传感器连接杆的上端;中心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力传感器的上端面;本发明使精密制造单元能够承接产生较大装配力或铆接力的加工工艺,不会对力传感器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5300671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591273.2
申请日:2015-09-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小型精密仪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精密螺栓连接扭矩‑预紧力映射关系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由T型扳手、自定心轴承、扭矩传感器组件、S型高精度传感器、龙门支架、弹簧扳手、可更换小挡板、连接柱组件、支撑架组件和限位组件组成;T型扳手与扭矩传感器组件连接,S型高精度传感器安装在支撑组件上并与连接柱组件固定连接,限位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组件上,能够针对不同的型号螺栓、紧固材料和润滑条件的螺栓连接,测量螺栓连接过程中的扭矩和预紧力,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获得不同条件下的K值的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383708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081848.1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微装配的亚微米精度同轴共焦对准检测方法与装置。该方法采用基于棱镜的同轴对准激光共聚焦检测实现目标零件和基体零件的实时共像检测,将激光共聚焦高精度检测引入微器件的高精度对准检测过程中,检测精度突破传统显微光学成像衍射极限,能够实现检测精度优于1微米。同轴对准棱镜结构的设计是保证激光共聚焦检测目标零件和基体零件相对位置误差的关键。采用等腰直角三角棱镜的两次反射实现目标零件和基体零件在激光共聚焦像平面的共像,为微器件的装配对准过程的相对位置误差的检测计算提供保证。结合高精度的基体零件夹持精确调整平台和目标零件夹持机械直线位移台,该检测系统可以实现亚微米精度的装配对准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14515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28218.0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P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21/00 , B23P19/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精密光学器件的夹持系统,主要由夹持器转台、机械臂运动组件、镜筒安放工装、光学器件夹持器和气路系统五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合作,能够自动完成高精度光学镜头的装调。本发明提供的夹持系统中的夹爪式隔圈夹持器利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丝杠‑连接板和连杆机构来完成夹爪的张合运动,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量可以得到卡爪的夹持半径,从而夹持相应隔圈,从而实现一定尺寸范围内多种隔圈的可靠夹持。本系统能弥补光学零件种类和数量较多、手工操作不可控和一致性差的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光学零件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是一套可调节的自动夹持系统,能够应对多种高精度光学器件的装调。
-
公开(公告)号:CN10525200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751143.0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加持续均匀正压进行金属增材制造装置与方法;该装置通过高压容器提供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持续均匀的正压,能够使金属增材制造零件的金相组织得到优化,消除微裂纹、变形和气孔等缺陷。首先在进行增材制造前,抽出高压容器内原有的空气,使容器内实现负压;然后通入惰性气体,使高压容器内在实现惰性气体保护的同时,拥有高于标准大气压的持续均匀正压环境;然后通过热源装置、送料装置和位置移动装置的联动控制,实现增材制造过程;最后按照编定的数控程序或实现生成的CAD模型切片进行逐层扫描,完成金属零件增材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4411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781612.8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B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测微仪的轴孔配合间隙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实现了轴和孔在装配过程中的实时测量。装置具体为:一号基座、二号基座和三轴位移台顺次安装在实验底板上;轴套套在待测轴上,轴套通过待测轴安装支座固定安装在二号基座,使得待测轴平行于实验底板,待测轴一端朝向一号基座伸出、另一端朝向三轴位移台伸出。力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组件安装在一号基座上,并在传感器安装组件的控制下做上下直线运动,待测轴朝向一号基座伸出部分位于力传感器的直线运动路径下方。光学测微仪安装在三轴位移台上,通过三轴位移台的调整,使得待测轴朝向三轴位移台伸出部分位于光学测微仪的测量区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