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76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96124.X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梁段。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梁段,包含两根主纵梁,两根所述主纵梁之间设置有桥面板,所述主纵梁上方设有所述桥面板,一根所述主纵梁包含至少一根钢管,所述钢管均沿纵桥向布置,所述钢管内部能够填充混凝土。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梁段,通过在主纵梁沿纵桥向设置若干钢管,钢管内部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填充混凝土以及填充的混凝土的种类,能够减少梁段的自重,利于延长梁段的适用跨径;梁段采用钢管,内部能够填充混凝土,且钢管混凝土的自身的抗压性能优越,相较于现有是钢箱形式的主梁,能够减少用钢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4462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96513.5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 E01D19/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拱及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包括四根主管、若干拱内横联和若干腹联,其中两根所述主管位于上弦,另外两根所述主管位于下弦,四根所述主管通过所述拱内横联和所述腹联连接形成骨架,四根所述主管内均填充有混凝土,主拱纵向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第一主拱段和位于其纵向中部的第二主拱段,所述第一主拱段的骨架外包有钢筋混凝土形成箱式结构,所述箱式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的腹板。主拱纵向两端的第一主拱段的骨架外包有钢筋混凝土形成箱式结构,使得第一主拱段的承载能力被加强,有效解决拱脚段主拱轴力大的受力难题,达到可减小主管尺寸的目的,使得拱肋节段重量更轻,安装系统更经济,安装过程更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3887.3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 E01D21/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拱座及其施工方法。拱座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嵌固段、传力段和连接段,所述嵌固段位于边坡的卸荷带以内,所述传力段位于所述卸荷带和所述边坡的开挖坡表之间,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开挖坡表以外,所述嵌固段、传力段和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连接段用于连接主拱的拱脚。根据边坡的卸荷带和开挖坡表使得拱座嵌固段嵌入卸荷带以内的稳定岩层中,并依靠传力段穿过卸荷带和开挖坡表后,通过连接段承受主拱的荷载,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扩大拱座,其结构的截面尺寸更小,但锚固能力好,在桥位处的边坡较为陡斜时且存在卸荷裂隙发育不良地质条件的陡峭边坡时,其开挖范围小,使用风险更小,适用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973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722828.8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应力传递长度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预应力传递长度测量方法包括:在放张预应力筋之前,获取多组第一测点对中每组第一测点对之间的第一初始距离,多组第一测点对按照预应力筋在试验构件中的布置方向设置于试验构件表面;在放张预应力筋之后,获取多组第一测点对中每组第一测点对之间的第一实时距离;针对多组第一测点对中的每组第一测点对,根据第一测点对对应的第一初始距离和第一实时距离,计算试验构件在第一测点对之间的平均应变表征数据,以获得多个平均应变表征数据;根据多个平均应变表征数据计算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传递长度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22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10778.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所述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隔板,所述端隔板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本体,同一所述本体上的两个所述端隔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横向肋和若干个竖向肋,所述竖向肋连接于所述腹板的侧面,所述横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本体对应所述上翼缘的侧面。本发明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的桥面板和横向肋,使得主梁无需设置纵、横向湿接缝;本发明无需在施工现场支设及拆卸模板,大量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作,使得主梁结构的装配化率突破90%,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工人工作主要集中在工厂内进行,变为产业化工人,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9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09760.1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桥面板和至少两个主梁,所述主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I型梁,所述主梁包括:上翼缘一、下翼缘一和腹板一,所有所述主梁均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桥面板设置在所述主梁顶面。本发明通过设置主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I型梁,简化上翼缘一,在主梁顶面搭设分离式的桥面板,将桥面板和主梁的连接形式由传统一体式结构,改进为分离式,使得桥面板能够适应有高度差的主梁,不会出现错位台阶,进而达到桥梁能够很好的适应横坡的效果,并保证了路面不受影响,提高其耐久性。本桥梁结构无传统中横隔板,施工现场无需支设模板,并减少了大量的钢筋绑扎工作,大幅提高了装配化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30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698048.X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筋砼拱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索力恒定主拱内力和变形可控的悬臂浇筑成拱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扣索根数恒定、索力恒定为控制目标,结合影响矩阵原理和优化计算理论,求解对各扣索的初拉力,使得在悬臂浇筑施工中,拱肋内部应力均匀分布,且线型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步骤二,利用斜拉扣挂体系悬臂浇筑拱肋,在各悬臂施工阶段中,待相应悬臂节段成型后,施加上一悬臂节段扣索的索力至步骤一中所求解出的对应初拉力,然后在成型悬臂节段的端部再次连接扣索准备下一个悬臂阶段施工,直至拱肋合龙。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203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404057.3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陡峭斜坡地形条件下的拱桥转体施工方法。本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条件,将拱肋的拼装转移到地面,并进行单肋转体合龙,避免在设计安装位置进行空中拼装,减少高空作业,降低施工风险,提升节段拼装定位精度和施工质量,单肋转体能够降低拼装支架的高度,减小转体施工的结构重量,节省施工用材,同时能够避免大量山体开挖和生态破坏,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缩短施工周期,最大程度降低地形地势对工程的限制,经济性好,在复杂山区陡峭斜坡地形中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56638.4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4/00 , E01D101/24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管内混凝土泵送灌注的工艺试验方法,在实桥灌注前,通过对试验泵管进行泵送灌注试验能够有效获得现场实际混凝土在泵管中的运动状态,根据第三管段的三种状态下的测试结果进行拟合计算,能够有效获得现场实际混凝土在主管钢管内各种角度下的沿程阻力,充分利用实际施工的混凝土模拟实桥浇筑的动态工作情况,有效验证混凝土性能、泵送距离及泵机功率,用于针对性的指导现场泵送施工工艺和分级节段的位置划分,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性能、泵管布置、泵送压力等原因导致堵管、爆管等事故,有利于保证施工工期、施工安全及灌注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65842.3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牟廷敏 , 何易修 , 周孝军 , 范碧琨 , 李成君 , 孙才志 , 赵艺程 , 康玲 , 李胜 , 杜凤 , 梁健 , 倪春梅 , 范翊 , 何娇阳 , 代志萍 , 包安其 , 李畅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时间张拉预应力的混凝土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成:水泥370份~410份;粉煤灰30份~60份;机制砂700份~800份;碎石1000份~1200份;外加剂4份~7份;水135份~150份;其中,所述碎石是粒径为4.75mm~9.5mm、9.5mm~19mm两级连续级掺配的碎石;所述机制砂的砂率为39%~45%;所述粉煤灰的重量为a,所述粉煤灰与所述水泥的合计重量为b,a:b≤15%。通过原料选择、配合比、外加剂的协同作用下使得该混凝土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张拉预应力的要求,可有效缩短张拉预应力混凝土的时间至3‑5天,缩短预制混凝土构件周期,保证施工进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