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空间低能电子模拟源

    公开(公告)号:CN105470091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796539.7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 H01J4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空间低能电子模拟源,包括加热板、微通道板、电源以及两个栅网电极;加热板用于对微通道板(2)进行加热,控制微通道板的热噪声;微通道板上通过电源加载有偏置电压,用于产生电子束流;两个栅网电极放置在电子束流产生方向,两者之间形成电压差并产生均匀电场,对微通道板产生的电子进行加速;本发明的模拟源从原理上避免了光电子发射源普遍存在的“光噪声”问题;通过控制微通道板的温度和偏转电压,能够产生极弱的电子流密度、较大的动态范围以及均匀的大面阵电子束流。

    一种微通道孔径可变的改进型微通道板

    公开(公告)号:CN10584553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35822.4

    申请日:2016-05-20

    Inventor: 文林顺 马洪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 H01J43/08 H01J4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孔径可变的改进型微通道板,包括主体,主体沿径向外侧设置有保护环,主体上设置有若干微通道,微通道平行于主体的轴向,微通道的直径沿着主体轴向先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当两个保护套关于主体镜面对称放置时,保护环位于两个保护套所形成的凹槽中,凹槽直径等于保护环外径,凹槽内与主体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硬弹簧,硬弹簧连接有缓冲块,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沿与主体垂直的方向贯穿两个保护套,紧固螺栓不与保护环接触。本发明通过设置微通道的直径沿主体轴向先缩小再增大的结构,削弱了离子反馈效应,有效地降低了噪声,提高了图像清晰度,还保护了光电阴极。

    光电倍增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2729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480040110.5

    申请日:2004-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Abstract: 该光电倍增管具有:通过入射的光而释放电子的阴极(3);使从所述阴极(3)释放的电子倍增的多级倍增电极(107);以及电子透镜形成电极(115),其配置在相对于第1倍增电极(107a)的边缘部和第2倍增电极(107b)的边缘部的预定位置上,其中,第1倍增电极(107a)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1级,第2倍增电极(107b)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2级,在第1倍增电极(107a)的长度方向上,使第1倍增电极(107a)与第2倍增电极(107b)之间的空间中的等电位面平坦化。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入射光的时间分辨率。

    一种动态多级串联同轴碟型通道打拿级电子倍增器

    公开(公告)号:CN10446529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41670.1

    申请日:2014-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 H01J43/08 H01J4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多级串联同轴碟型通道打拿级电子倍增器,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若干级蝶形打拿极、发射源、电压源以及用于带动各级蝶形打拿极转动的驱动装置,各级蝶形打拿极沿电子的反射路径依次排列,各级蝶形打拿极均包括阴极板、栅电极及弧形支架,栅电极为环形结构,阴极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各级蝶形打拿极中阴极板的圆心以及旋转轴均重合,阴极板的内侧面上覆盖有反射膜,阴极板固定于弧形支架的圆弧面上,栅电极固定于弧形支架的侧面,栅电极的一端与阴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压源包括电源及若干电阻,电源及各电阻串联连接。本发明的使用寿命长,阴极板的实际使用面积大,并且电子的有效发射率高。

    光电阴极板和电子管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37977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410096534.5

    申请日:2004-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1/78 H01J43/08 H01J223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特性的光电阴极板及使用这样光电阴极板的电子管。在光电倍增管(1)中,在光电阴极板(23A)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和与电子放出部(59)电连接的第1电极(65)之间形成有绝缘层(63)。通过该绝缘层(63),可以在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上形成活性层(61)之前的阶段中,用高温加热清洁光电阴极板(23A)。由此,可以有效地使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净化,可以使该露出部分的物性稳定化。其结果是,在光电阴极板(23A)及使用该光电阴极板(23A)的光电倍增管(1)中,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的特性。

    光电倍增管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3653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480040110.5

    申请日:2004-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Abstract: 该光电倍增管具有:通过入射的光而释放电子的阴极(3);使从所述阴极(3)释放的电子倍增的多级倍增电极(107);以及电子透镜形成电极(115),其配置在与第1倍增电极(107a)的边缘部和第2倍增电极(107b)的边缘部相隔了预定距离的位置上,其中,第1倍增电极(107a)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1级,第2倍增电极(107b)位于从阴极(3)开始的第2级,在第1倍增电极(107a)的长度方向上,使第1倍增电极(107a)与第2倍增电极(107b)之间的空间中的等电位面平坦化。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入射光的时间分辨率。

    光电倍增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8686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580004703.0

    申请日:2005-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8 H01J9/26 H01J43/04 H01J4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可容易地实现高检测精度和微细加工的构造的光电倍增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光电倍增器(1a)具备内部维持在真空的外围器(2,3,4),在该外围器(2,3,4)内配置有根据入射光而放出电子的光电面(22)、将从该光电面(22)放出的电子串级倍增的电子倍增部(31)、用于取出由该电子倍增部(31)生成的二次电子的阳极(32)。上述外围器(2,3,4)的一部分由具有平坦部的玻璃基板(20,40)构成,在该玻璃基板(20,40)上的平坦部上以二维方式分别配置有上述电子倍增部(31)和阳极(3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