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阴极板和电子管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37977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410096534.5

    申请日:2004-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1/78 H01J43/08 H01J223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特性的光电阴极板及使用这样光电阴极板的电子管。在光电倍增管(1)中,在光电阴极板(23A)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和与电子放出部(59)电连接的第1电极(65)之间形成有绝缘层(63)。通过该绝缘层(63),可以在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上形成活性层(61)之前的阶段中,用高温加热清洁光电阴极板(23A)。由此,可以有效地使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净化,可以使该露出部分的物性稳定化。其结果是,在光电阴极板(23A)及使用该光电阴极板(23A)的光电倍增管(1)中,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的特性。

    光电阴极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71704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126489.7

    申请日:2003-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2201/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光电阴极,它能够使低温时辐射灵敏度的下降得到抑制,从而改善信噪比。在该光电阴极中,一个光吸收层形成在衬底的上层。一个电子发射层形成在该光吸收层的上层。一个条纹状的接触层形成在该电子发射层的上层。由金属组成的一个表面电极形成在该接触层的表面。该接触层里的栅栏间距被调整为等于或大于0.2μm,且等于或小于2μm。

    光电阴极、电子管和光电阴极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8745C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310116388.3

    申请日:2003-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4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把一个光电阴极板以良好的可靠性和可加工性夹持在一个透光元件上的结构的光电阴极和类似元件。在该光电阴极中,固定在透光元件上的一个夹持元件的爪形部分被压靠到支撑板的下表面,使光电阴极板被夹在透光元件和支撑板之间。这样,支撑板被压靠到光电阴极板,使光电阴极板被支撑板压靠到透光板。这使光电阴极板被透光元件可靠地夹持住。这个简单的配置还提供了良好的装配可加工性。

    光电阴极、电子管和光电阴极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01423A

    公开(公告)日:2004-06-02

    申请号:CN200310116388.3

    申请日:2003-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8 H01J4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把一个光电阴极板以良好的可靠性和可加工性夹持在一个透光元件上的结构的光电阴极和类似元件。在该光电阴极中,固定在透光元件上的一个夹持元件的爪形部分被压靠到支撑板的下表面,使光电阴极板被夹在透光元件和支撑板之间。这样,支撑板被压靠到光电阴极板,使光电阴极板被支撑板压靠到透光板。这使光电阴极板被透光元件可靠地夹持住。这个简单的配置还提供了良好的装配可加工性。

    光电阴极板和电子管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37977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410096534.5

    申请日:2004-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1/78 H01J43/08 H01J223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特性的光电阴极板及使用这样光电阴极板的电子管。在光电倍增管(1)中,在光电阴极板(23A)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和与电子放出部(59)电连接的第1电极(65)之间形成有绝缘层(63)。通过该绝缘层(63),可以在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上形成活性层(61)之前的阶段中,用高温加热清洁光电阴极板(23A)。由此,可以有效地使电子放出部(59)中的半导体电子放射层(51)的露出部分净化,可以使该露出部分的物性稳定化。其结果是,在光电阴极板(23A)及使用该光电阴极板(23A)的光电倍增管(1)中,可以稳定地得到高灵敏度的特性。

    光电阴极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7801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310116390.0

    申请日:2003-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2201/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光电阴极,它能够使低温时辐射灵敏度的下降得到抑制,从而改善信噪比。在该光电阴极中,一个光吸收层形成在衬底的上层。一个电子发射层形成在该光吸收层的上层。一个条纹状的接触层形成在该电子发射层的上层。由金属组成的一个表面电极形成在该接触层的表面。该接触层里的栅栏间距被调整为等于或大于0.2μm,且等于或小于2μm。

    光电阴极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01424A

    公开(公告)日:2004-06-02

    申请号:CN200310116390.0

    申请日:2003-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4 H01J2201/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光电阴极,它能够使低温时辐射灵敏度的下降得到抑制,从而改善信噪比。在该光电阴极中,一个光吸收层形成在衬底的上层。一个电子发射层形成在该光吸收层的上层。一个条纹状的接触层形成在该电子发射层的上层。由金属组成的一个表面电极形成在该接触层的表面。该接触层里的栅栏间距被调整为等于或大于0.2μm,且等于或小于2μ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