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减速器道路载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56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44773.2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减速器道路载荷预测方法,基于整车在不同道路工况下采集的动力学信息,以整车速度、加速度和道路坡度计算整车对动力的需求,混合动力系统以动力输出效率最高为驱动边界在电机驱动端和发动机驱动端进行扭矩分配,基于道路工况在整车行驶总里程的占比,外扩对应扭矩下的循环数,进而得到道路载荷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混合动力减速器产品开发前期的道路载荷预测,为齿轮轴系载荷谱的制定提供输入。

    一种动力电池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0993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07717.9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功率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若车辆处于行车工况,获取动力电池的第一状态数据;根据第一状态数据和功率映射表,确定动力电池的第一可用功率;根据第一状态数据、动力电池对应等效电路的模型参数和动力电池的状态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动力电池的第二状态数据;基于第二状态数据和预设功率修正参数对第一可用功率进行修正处理,得到动力电池的第一目标可用功率。通过第二状态数据和预设功率修正参数对第一可用功率进行修正处理,考虑了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第二状态数据对最大可用功率的影响,从而使得获得的第一目标可用功率接近动力电池实际功率能力,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动力性。

    混动车辆电池荷电状态修正方法、装置、混动车辆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922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37255.6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混动车辆电池荷电状态修正方法、装置、混动车辆及介质,本发明通过计算电池微动态放电功率边界,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将当前电池放电功率边界切换为电池微动态放电功率边界,并将电池热管理系统高压回路功耗更改为电池微动态放电功率边界与当前直流转直流端的功耗的差值,使得混动车辆的电池满足稳态放电条件,即可实现对电池荷电状态修正,通过联动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控制电池输出性能、非驱动功耗和能量匹配管理控制,主动为电池制造舒适的稳态放电场景,可以高效达到修正电池SOC的环境条件,继而提高电池SOC的精度,保障电池的使用性能和车辆的稳定运行。

    车辆电池包的预欠压策略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0785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07400.4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车辆电池包的预欠压策略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本发明通过确定当前剩余道路行驶的车辆需求功率值和可能发生的行车工况以及基于车辆电池包数据计算车辆电池包实际功率能力值,若判断车辆需求功率值大于车辆电池包实际功率值,则可基于车辆需求功率值、车辆电池包实际功率能力值以及保证车辆电池包不发生欠压故障的条件,确定车辆电池包输出功率限制范围,并确定每一可能发生的行车工况对应的输出功率限制值,基于车辆发生的实际行车工况,调整车辆电池包的输出功率,可将预欠压等级简化,智能欠压阈值识别、动态输出功率调整,合理进行动力限制以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动力电池低温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95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3337.5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一种动力电池低温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当前的温度;当该温度小于的第一温度阈值时,进入高频唤醒充放电模式;当该温度大于等于上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时,进入加热充放电模式;高频唤醒充放电模式的充电电流小于其放电电流,且小于上述加热充放电模式的充电电流;上述加热充放电模式的放电电流大于其充电电流,且大于上述高频唤醒充放电模式的放电电流。本申请不仅无需额外的加热装置,电池成本较低,还可改善动力电池低温使用寿命,提升动力电池在冬季极寒工况的使用性。

    一种极片、电芯、电池包及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433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21615.7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片、电芯、电池包及电池系统,其中,极片包括若干极片层,每层极片层包括: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具有活性层区域和加热层区域,集流体的边缘具有极耳边缘和非极耳边缘;活性材料层,设置在活性层区域处;第一极耳,与极耳边缘连接;第二极耳,与极耳边缘连接;加热层,设置在加热层区域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集流体及加热层形成加热结构。当需要加热电芯时,加热层直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电芯,电芯内部温度升高,实现电芯的自加热,传热效率更高,热损失更少,减少了电池系统的加热时间,降低加热耗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