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后减振器上安装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69113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410694908.7

    申请日:201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后减振器上安装座结构,包括上安装座骨架,其包括呈“盆形”的上骨架和呈“倒盆形”的下骨架,上骨架的底面与下骨架的顶面焊接在一起,还包括设置在上骨架内且突起于上骨架的第一减振垫,设置在下骨架内且突出于下骨架的第二减振垫,以及从下到上依次穿插在第二减振垫、下骨架、上骨架和第一减振垫中的衬管,所述衬管套在活塞杆的上部并通过支撑垫、螺母锁紧在活塞杆上,且第一减振垫的上端抵在支撑垫上,第二减振垫的下端抵在防尘罩上。本发明既能够避免减振垫变形破裂,又能够在活塞杆往复运动过程中缓冲路面的小冲击。

    一种电悬架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3203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920830.0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悬架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包括电控减振器,还包括:簧下加速度传感器,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电控减振器上,用于测量所述电控减振器的簧下加速度;EPS系统,配置为实时获取车辆的方向盘角速度、纵向和侧向加速度、车速信号;高度传感器,配置为获取大灯位置的竖向位移变化;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大灯位置的竖向位移变化以及车辆的角速度,获取所述电控减振器位置的簧上速度,进而能够得到电控减振器位置的簧上加速度和簧下速度。本发明基于改善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操稳性;减少了传感器数量。在保证实现电控悬架控制系统功能的同时,既避免系统设计冗余,又简化了系统,满足了电控悬架系统对整车架构及控制的需求。

    一种汽车悬架运动件包络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5424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111446572.9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汽车悬架运动件包络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简称:CA‑FSET),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悬架运动轨迹进行可视化图形处理,运动机构装置获取当前运动部件需生成包络的硬点坐标参数;基于自定义数组函数对驱动命令函数设定悬架转角行程;按各部件扫掠轨迹定义数组函数,数组函数调用驱动命令函数驱动运动机构装置运动,使得目标零部件硬点按扫掠轨迹运动,复制调用单元对需要生成包络的3D数据进行复制、粘贴,包络生成单元在驱动过程中根据目标零部件的坐标点及轨迹获取运动部件的数据硬点坐标值,移动输入行程后到达目标位置。满足不同悬架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针对连接结构的拧紧扭矩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60801.1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连接结构的拧紧扭矩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属于连接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连接结构将要承受的最大载荷力,确定连接件抵抗最大载荷力所需的最小轴力,并确定装配连接结构的装配损失轴力;根据最小轴力和装配损失轴力,确定针对连接件的最小装配力;根据最小装配力和拧紧连接件的拧紧设备的目标拧紧系数,确定针对连接件的最大装配力;获取至少两个被连接件和连接件的结构材质参数,并根据结构材质参数和最大装配力,确定针对连接结构中的连接件的目标拧紧扭矩。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基于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来确定连接结构的拧紧扭矩,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拧紧扭矩,进而提高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电悬架系统的汽车转弯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93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751437.3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悬架系统的汽车转弯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具体为:S1:当处于第一转弯阶段时,位于转弯半径外侧的电控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增加,位于转弯半径内侧的电控减振器的拉伸阻尼减小;S2:当处于第二转弯阶段时,基于车速以及侧向加速度,调整位于转弯半径外侧的电控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和位于转弯半径内侧的电控减振器的拉伸阻尼;S3:当处于第三转弯阶段时,位于转弯半径外侧的电控减振器的压缩阻尼减小,位于转弯半径内侧的阻尼增加。本发明使车辆在整个转向行驶或弯道行驶、变道行驶过程中,抑制车身侧倾角变化、保持车身姿态稳定,提高轮胎附着力、减小侧偏角,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种球销连杆总成的安装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91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47984.1

    申请日:2022-10-31

    Inventor: 陆海波 梁维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销连杆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球销连杆总成、两个对手件以及两个螺母,所述球销连杆总成包括连杆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本体的上下两端的两个球销组件,两个所述对手件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球销组件连接的球销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球销组件均包括球销构件,所述球销构件包括球头体、法兰盘以及螺杆,所述球头体和螺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法兰盘的左右两侧,所述法兰盘的朝向所述螺杆的一面为对手件侧法兰面,所述对手件侧法兰面上设置有挤压凸台。本发明能够防止球销构件转动,保证螺母能够拧紧达到设定拧紧扭矩,并且不需要改变对手件的结构,装配简便,装配效率高,防转效果好,制造成本低。

    一种扭力梁横梁、扭力梁总成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9093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58322.8

    申请日:2018-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力梁横梁、扭力梁总成和汽车,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采用冲压卷管成型,自中间向两端依次划分中间段、过渡段和搭接段;所述中间段截面呈U型或V型,包括外层和内层,两者之间设有间隙,两层的连接处过渡圆弧过渡,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中间段壁厚的1.5~2.5倍;所述搭接段截面呈椭圆形、圆形或方形,搭接段截面周长为中间段截面周长的1.25~2倍;所述横梁本体的截面形状从搭接段向中间段平滑过渡。所述扭力梁总成包括上述的扭力梁横梁,所述扭力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扭力梁纵臂。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扭力梁总成。其满足轻量化要求,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后减振器上安装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69113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694908.7

    申请日:201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后减振器上安装座结构,包括上安装座骨架,其包括呈“盆形”的上骨架和呈“倒盆形”的下骨架,上骨架的底面与下骨架的顶面焊接在一起,还包括设置在上骨架内且突起于上骨架的第一减振垫,设置在下骨架内且突出于下骨架的第二减振垫,以及从下到上依次穿插在第二减振垫、下骨架、上骨架和第一减振垫中的衬管,所述衬管套在活塞杆的上部并通过支撑垫、螺母锁紧在活塞杆上,且第一减振垫的上端抵在支撑垫上,第二减振垫的下端抵在防尘罩上。本发明既能够避免减振垫变形破裂,又能够在活塞杆往复运动过程中缓冲路面的小冲击。

    一种电悬架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3203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0830.0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悬架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包括电控减振器,还包括:簧下加速度传感器,配置为安装在所述电控减振器上,用于测量所述电控减振器的簧下加速度;EPS系统,配置为实时获取车辆的方向盘角速度、纵向和侧向加速度、车速信号;高度传感器,配置为获取大灯位置的竖向位移变化;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大灯位置的竖向位移变化以及车辆的角速度,获取所述电控减振器位置的簧上速度,进而能够得到电控减振器位置的簧上加速度和簧下速度。本发明基于改善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操稳性;减少了传感器数量。在保证实现电控悬架控制系统功能的同时,既避免系统设计冗余,又简化了系统,满足了电控悬架系统对整车架构及控制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