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86434.6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车热管理性能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待仿真车型对应的仿真任务,其中,仿真任务中携带有待仿真车型对应的模型信息、参数接口信息和参数初始信息;加载模型信息对应的多个子仿真模型;利用参数接口信息对多个子仿真模型的参数接口进行连接,并利用参数初始信息对多个子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初始化;调用多个子仿真模型对仿真任务进行协同仿真,输出仿真结果,并将仿真结果发送给用户终端。这样可以将每个子仿真模型相对固化边界转化为整车环境下的动态边界,从而提高整车热管理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实现对多属性性能目标及能耗平衡问题的重点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6257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30212.5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搭建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所述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主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模型以及与主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模型数据传输连接的若干个子系统模型;设置分析工况边界条件,基于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输出仿真分析结果。其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缩短仿真分析时间,促使设计与优化同步进行,快速响应项目开发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3171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810513.9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的导风板安装构件,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导风板引气口,所述导风板引气口包括引气口板体和设置在所述引气口板体上的多个引气孔,所述引气口板体朝向冷却模块一侧对应多个引气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防雨雪构件;该导风板组件能够在具有汽车前端密封性的同时,还具有为空滤器总成提供引气口的功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滤器进气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空滤器进气管、前端框架总成、冷却模块、前碰撞横梁、前保险杠总成和如上所述的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该空滤器进气结构能够降低空滤器总成的进气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7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62436.4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电池内部温度的耦合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整车流场模型和整车外流场;S2.整车流场模型求解:S3.关重零部件ANSA网格重构;S4.关重零部件Taitherm模型设置;S5:STAR‑CCM+与Taitherm模型交互耦合;S6:搭建电池包及内部结构固体传热模型;S7:电池包及内部结构固体传热模型温度场计算;S8:后处理查看各工况电池包的内部温度。本发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017187.5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6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制动抖动和路噪性能的悬架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悬架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步骤2,建立制动抖动仿真分析模型和路噪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步骤3,确定悬架系统需要优化设计的多个设计变量,对各个设计变量进行参数化建模;步骤4,进行各个设计变量的DOE采样计算;步骤5,提取DOE样本点和计算结果,基于制动抖动性能构造满足精度要求的响应面近似模型Ⅰ,基于路噪性能构造满足精度要求的响应面近似模型Ⅱ;步骤6,基于步骤5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对各个设计变量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并获得优化方案。本发明能够设计匹配出合理的悬架系统参数,能够同时满足制动抖动性能和路噪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1017187.5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6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制动抖动和路噪性能的悬架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悬架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步骤2,建立制动抖动仿真分析模型和路噪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步骤3,确定悬架系统需要优化设计的多个设计变量,对各个设计变量进行参数化建模;步骤4,进行各个设计变量的DOE采样计算;步骤5,提取DOE样本点和计算结果,基于制动抖动性能构造满足精度要求的响应面近似模型Ⅰ,基于路噪性能构造满足精度要求的响应面近似模型Ⅱ;步骤6,基于步骤5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对各个设计变量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并获得优化方案。本发明能够设计匹配出合理的悬架系统参数,能够同时满足制动抖动性能和路噪性能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0722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17183.7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支架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流水槽支架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其中控制因子为流水槽支架的具体尺寸参数;步骤2,将步骤1中的控制因子作为设计变量,采用实验设计方法,生成多组样本数据;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多组样本数据,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步骤4,基于步骤3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分别针对NVH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构建相应的近似模型;步骤5,基于步骤4中的两个近似模型,对流水槽支架进行参数优化。本发明实现了NVH性能和行人保护的联合仿真和多学科优化,能够更高效地设计流水槽支架的结构,确定流水槽支架结构的具体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2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40798.1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热管理一维三维耦合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整车级一维能量管理仿真模型、整车三维流体分析模型和整车三维固体分析模型;步骤二,建立耦合端口;步骤三,建立自动化耦合运行程序,先进行整车三维流体分析模型和整车三维固体分析模型的动态实时耦合,求解计算直至收敛,得到收敛的整车三维固体分析模型;然后进行整车级一维能量管理仿真模型和收敛的整车三维固体分析模型的动态实时耦合,求解计算直至收敛,输出整车瞬态工况下,整车和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内部瞬态温度。其能够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计算精度,准确模拟热管理性能,提升计算精度,规避新能源热管理性能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0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68520.1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主动进气格栅导风结构及纯电动车,包括主动进气格栅、第一导风罩、第二导风罩和前碰撞横梁;主动进气格栅包括若干主动进气格栅叶片和主动进气格栅框架,各主动进气格栅叶片能转动地安装在主动进气格栅框架上;主动进气格栅框架安装于前保上;主动进气格栅框架的底部向后延伸并连接于第二导风罩上;第一导风罩的进风口连接于主动进气格栅框架上;第二导风罩的出风口连接倾斜设置的冷却模块;前碰撞横梁位于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之间,且第一导风罩的出风口抵在前碰撞横梁的前端面上,第二导风罩的进风口抵在前碰撞横梁的后端面上。本发明能够实现前端冷却模块的良好密封,且布置灵活,减小流阻、增大进风量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8963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742685.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P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排气侧的颗粒捕集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导流板主体和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导流板前段、导流板中段和导流板后段,所述导流板前段、所述发动机总成以及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形成热源气流流动入口。本发明解决了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问题,不需要对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的结构进行改动,成本低,整车改动小,改造周期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