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11581.X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流道设计技术领域,能够在降低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同时,降低对算力的需求。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流道中每个第一流道的多个目标信息;多个目标信息用于对第一流道的形状进行优化,多个第一流道包括于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大于第一压力差、第一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大于第二压力差;针对每个第一流道,根据第一流道的多个目标信息确定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为第一流道的形状优化后的流道,第三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不大于第二压力差;根据多个第三流道确定第四流道;第四流道为第二流道的形状优化后的流道,第四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不大于第一压力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787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74897.2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抗强化学习的汽车热管理智能控制方法,如下:S1:收集系统环境状态数据;S2:建立热系统模型;S3:设置热系统模型的初始状态;S4:利用对抗智能体给出随机环境扰动d,利用控制智能体给出控制动作a;S5:所述热系统模型根据接收的随机环境扰动d、控制动作a,下一时刻热系统模型的系统环境状态数据s’,下一时刻热系统模型的第一奖励值r、第二奖励值‑r;S6:基于(s、a、s’、r)数据集,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对控制智能体进行训练;基于(s、d、s’、‑r)数据集,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对对抗智能体进行训练;S7:判断控制智能体和对抗智能体是否都收敛,若不收敛,则返回S3;若收敛,则流程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0844.7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温控系统及混动汽车。其中混动汽车温控系统包括换热流路、旁通管路以及控制组件,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区及第二换热区,变速器设置于第一换热区内,PEU模块设置于第二换热区内,第一换热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旁通口及第二旁通口;旁通管路包括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第一旁通口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旁通口与第二接口连接,换热介质设置于换热流路及旁通管路内流动;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组件对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实现对换热工质是否与第一换热区进行换热的目的,以满足汽车在不同使用工况下的换热需求,提高整体混动汽车温控系统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86434.6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车热管理性能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待仿真车型对应的仿真任务,其中,仿真任务中携带有待仿真车型对应的模型信息、参数接口信息和参数初始信息;加载模型信息对应的多个子仿真模型;利用参数接口信息对多个子仿真模型的参数接口进行连接,并利用参数初始信息对多个子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初始化;调用多个子仿真模型对仿真任务进行协同仿真,输出仿真结果,并将仿真结果发送给用户终端。这样可以将每个子仿真模型相对固化边界转化为整车环境下的动态边界,从而提高整车热管理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实现对多属性性能目标及能耗平衡问题的重点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6257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30212.5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搭建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所述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包括主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模型以及与主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模型数据传输连接的若干个子系统模型;设置分析工况边界条件,基于主动进气格栅一维集成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输出仿真分析结果。其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缩短仿真分析时间,促使设计与优化同步进行,快速响应项目开发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1417165.5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乘员舱热窜气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整车在热窜气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参数以及整车几何模型;S2,基于整车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生成包括发动机舱和乘员舱的仿真分析模型;S3,基于S1收集的仿真分析参数对仿真分析模型施加边界条件,采用Realizable K‑Epsilon湍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进入乘员舱空气流线分布及窜气通道,计算得到乘员舱内热窜气量△T。其能够对汽车乘员舱的窜气量进行仿真模拟,找到热窜气的精确路径,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实现对产品性能有效的控制和优化,降低开发成本,节约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2951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对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进行几何处理,即将前整流罩设计数据处理成无重复面和无自由边,将散热器设计数据和冷凝器设计数据的芯体部分处理成大小相同的交界面;将经过几何处理的所述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划分成网格,且保持所述网格不发生形变;对网格进行分组命名;将完成命名的网格保存为文件;读取文件,计算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生成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报告。本发明方便快捷、效率高;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392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10384.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68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包,该散热组件包括均温板和流道板,流道板上设有流道系统,均温板盖合于流道板,以使均温板的至少部分与流道系统围合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冷液通道,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呈M型折弯设置的第一出液流道、进液流道及第二出液流道,进液流道在散热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呈弧形曲线或折线设置。本申请在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呈M型弯折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以提高流道板宽度方向上的散热均匀性;同时,在流道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呈弧形曲线或折线的进液流道,以采用曲线形或者折线形走管方式,提高散热组件对特殊工况的抗冲击性,提高不同路况下的散热均匀性和散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714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16754.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制冷模块,用于提供低温冷媒;管路选择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制冷模块连接;乘员舱冷却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管路选择模块的出口端连接,用于在连通时,基于所述制冷模块提供的低温冷媒对乘员舱进行冷却;电池直冷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管路选择模块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模块包括电池直冷板和电池冷却风扇,所述电池直冷板用于接收所述制冷模块提供的低温冷媒;所述电池直冷模块用于在连通时,所述电池直冷板与所述电池冷却风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强制对流冷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升电池均温性,且可以快速降低动力电池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811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92781.X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结构,包括设置在汽车的前保险杠与前端框架之间的主动进气格栅本体;所述前端框架的上部设有进气通道,在该进气通道出口处的单向阀;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进气格栅本体包括设在中部的加强筋、设在加强筋下边的下叶片、设在加强筋上边的上叶片、设在上叶片上边的导流结构;还包括设在主动进气格栅本体两侧的导风板和设在主动进气格栅本体后面的多个固定结构;所述主动进气格栅本体通过多个固定结构定位连接在前端框架上,所述导流结构与前端框架上的进气通道对应配合。本发明能够实现进气分区,提高进气利用率及平顺气流,降低机舱温度,能够避免机舱热回流,造成冷却系统性能下降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