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39456.4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量纲动力学响应的等效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无量纲分析引入到多尺度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等效方法中,并发现若存在一个结构,其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与原结构的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一致,则该结构与原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可实现等效。进而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基于等效结构与原结构的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对应一致或接近的原则构建无量纲数学分析模型,然后利用所述无量纲数学分析模型、原结构以及等效结构的相关已知参数计算出等效结构的未知设计参数。从而基于上述设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材料、几何畸变下等效结构的设计难点,提高了设计效率,尤其极大提高了在寻求轻量化材料或结构过程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48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1622348.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代轮毂轴承内轴圈的磨削定位装置及方法;包括基座、夹持箱、第一转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电动缸、安装座、第二转动组件、夹持座和第二夹持组件,启动第二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抵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内侧壁进行夹紧,当对内轴圈的外侧磨削完成后,电动缸下降,使得内轴圈下降至第一夹持组件的输出端的高度,第二夹持组件停止夹持,启动第一夹持组件,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持,从而对内轴圈的外侧壁进行夹紧,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内轴圈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进行夹持,加快磨削时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085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680822.3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抖动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在工业机器人末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确定工业机器人测试运动轨迹;其次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信号,对其进行启动、运行、停止阶段划分;然后通过均方根阈值搜索抖动位置并改变搜索初始相位重复获取抖动样本,并采用连续小波变换计算得到末端抖动样本时频图;最后通过少量训练样本,自适应确定最优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并应用最优网络对时频图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工业机器人末端抖动状态识别;本发明结合了传感器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少量的传感器和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准确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抖动智能检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和准确率高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511591.4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服役环境的寿命预测模型的车辆老化预测方法及系统,其应用于酸雨或低温服役环境下,该方法在服役环境下对CFRP层合板试件进行落锤冲击老化试验得到老化试验数据,利用有限元建模技术构建CFRP层合板模型以及将不同加速老化时间的力学性能参数赋予到所述CFRP层合板模型的材料属性中,再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得到不同加速老化时间下的吸能量;然后,引入整车碰撞系数θi再构建整车老化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所述整车老化寿命预测模型对真实服役环境下车辆进行老化预测。本发明技术方案融合了多类力学性能参数,并引入了整车碰撞系数θi用以构建整车老化寿命预测模型,提高了车辆老化评估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96033.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T7/24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视觉目标跟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加权在线样本更新的目标长时跟踪方法,主干网络提取初始帧样本图像深度特征,增强初始帧样本深度特征优化得到目标模型;基于目标模型对测试帧样本分类,生成置信度分值;基于置信度分值判别目标状态,并基于目标状态进行更新样本或加权区域搜索次数,该方法在目标丢失处根据目标大小自适应地随时间间隔增大搜索区域,并根据区域大小与目标大小自适应地确定随机搜索次数,减少计算负担,提高目标丢失后的搜索效率,通过关注图像背景信息,以目标丢失时图像最相似背景置信度分值作为时空约束搜索判别阈值,降低相似背景干扰,提高了目标丢失后的搜索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97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06311.3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F16C33/30 , F16C41/0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动箱轴承最优配合参数设计方法;利用Romax软件中建立轴系、轴承的分布模型,输入多组转速数据和扭矩数据作为变化工况参数;通过分布模型、固定工作参数和变化工况参数进行分析测试,获得后轴承的多组寿命参数,优化分动箱轴系的受力分配;利用Romax软件分析析轴承内部滚子与滚道接触应力结果,选择轴承材料;获得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轴承数据,根据轴承数据计算轴承内圈与分动箱轴承的最优配合量,优化分动箱轴系受力分配,避免了传统方法利用经验来确定轴承配合量所带来的问题,使轴承配合参数设计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306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86427.8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碰撞多级电磁吸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固定外管以及伸缩设置于固定外管内部的两级吸能内管;一级吸能内管滑动装配于固定外管内部,一级吸能内管和固定外管之间设有将一级吸能内管从固定外管弹出的一级电磁组件,二级吸能内管滑动装配于一级吸能内管内部,二级吸能内管和一级吸能内管之间设有将二级吸能内管从一级吸能内管弹出的二级电磁组件,固定外管上还设有将一级吸能内管和二级吸能内管保持收回在固定外管内部的定位销,定位销通过定位销电磁铁控制移动;定位销电磁铁、一级电磁组件和二级电磁组件均通过列车控制系统与列车碰撞传感器反馈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列车在遇到碰撞时主动、安全、高效吸能,提高了列车碰撞吸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083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25842.9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B62D57/024 , B60R11/04 , B60Q1/50 , H04N23/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曲面的轮式负压吸附爬壁机器人,包括机身、行走结构和吸附结构;机身包括上层安装框架、机盖、总控板、相机模块、感应构件和下层构件;上层安装框架与吸附结构连接,机盖与上层安装框架连接,并位于上层安装框架的一侧,总控板与上层安装框架连接,并位于上层安装框架的一侧,相机模块与上层安装框架连接,并位于上层安装框架的一侧,感应构件与上层安装框架连接,下层构件与上层安装框架连接,实现机器人胎面实时紧贴墙面及曲面自适应性,对于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控制功能由差速控制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3836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5402.0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18/213 , G01M13/045 , G06F17/15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特征提取领域,具体涉及参数自适应最大循环平稳性盲解卷积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基于增强包络谐波积谱计算不同滤波器长度下解卷积后信号,得到包络熵;基于包络熵变化量和时间成本变化量,得到最大循环平稳性盲解卷积的波器长度;基于最大循环平稳性盲解卷积的波器长度输出迭代停止时解卷积结果,从中提取故障特征,本发明可以从观测信号中还原、放大故障脉冲,同时对信号进行降噪。既可用于诊断轴承早期故障,也可用于诊断强噪声掩盖下的轴承故障,提前发现轴承故障,减少停机时间,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从而解决现有的方法限制最大循环平稳性盲解卷积在工业中应用,导致意外停机和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72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589415.3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分动箱轴承的轴承套圈热处理方法;汽车分动箱轴承的轴承套圈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热工序:渗碳工序:对轴承套圈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预处理;用氮气填充加热装置后,利用感应加热原理,经逐步升温步骤后,轴承套圈升温至第一预定温度,每次升温后真空保温预定时间;淬火工序:清洗定型工序。通过增设预热工序,通过对轴承套圈进行预热处理,提升轴承套圈的性能,并逐步升温,从而使得轴承套圈的内外部温度一致后,再经渗碳处理后,提升结构强度,从而有效延长轴承套圈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