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350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374170.5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沥青,涉及沥青制备技术领域,该复合改性沥青由以下材料组成:70#基质沥青、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和硼酸;其中,石墨烯与六方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4,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的质量为70#基质沥青质量的0.3%。本发明根据优化材料配方制得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沥青,当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掺量为0.3%时,提高其低温抗裂能力以及抗高温能力,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种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35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74170.5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沥青,涉及沥青制备技术领域,该复合改性沥青由以下材料组成:70#基质沥青、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和硼酸;其中,石墨烯与六方氮化硼的质量比为1:4,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的质量为70#基质沥青质量的0.3%。本发明根据优化材料配方制得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沥青,当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剂掺量为0.3%时,提高其低温抗裂能力以及抗高温能力,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编织机针加工工作台及编织机针取放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87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943017.0

    申请日:2021-08-17

    Inventor: 张霞 葛文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机针加工工作台及编织机针取放针系统,取放针系统包括该加工工作台,加工工作台包括安装台、若干个固定于安装台上用于固定针体的放针底座、固定在安装台上并配套于放针底座用于对针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以及固定在安装台上并配套于放针底座的推针组件,所述放针底座上纵向开设有用于存放针的放针槽,所述推针组件用于将针体头部向上推起并使针体沿放针槽向下滑落;本发明配合该加工工作台可替代人工取针加工过程,通过放针底座以及定位组件便于针体的定位,多个放针底座可同时定位多个针体,便于多个针体的同步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推针组件便于使得针头部分抬起,便于针体的自动滑落。

    基于无量纲动力学响应的等效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39456.4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量纲动力学响应的等效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无量纲分析引入到多尺度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等效方法中,并发现若存在一个结构,其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与原结构的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一致,则该结构与原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可实现等效。进而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基于等效结构与原结构的无量纲形式的动力学响应对应一致或接近的原则构建无量纲数学分析模型,然后利用所述无量纲数学分析模型、原结构以及等效结构的相关已知参数计算出等效结构的未知设计参数。从而基于上述设计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材料、几何畸变下等效结构的设计难点,提高了设计效率,尤其极大提高了在寻求轻量化材料或结构过程的整体效率。

    起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906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251331.6

    申请日:2017-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B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属于膜回收技术领域。起膜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以及至少一个起膜针组件,固定支架与旋转支架转动连接,每个起膜针组件包括起膜针以及固定于旋转支架的起膜针固定圈,起膜针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刺膜部,起膜针固定圈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第一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的轴线平行,起膜针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起膜针固定圈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内。残膜回收机包括该起膜组件。起膜效率高、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动力需求小、生产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小型、分散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中。

    可重构并连杆式轮腿机构以及具有该轮腿机构的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8182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19004.4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并连杆式轮腿机构以及具有该轮腿机构的机器人,包括上腿支撑件、下拉杆、中腿支撑件和下腿支撑件,上腿支撑件包括连接板和关节电机组,在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一铰接座Ⅰ,中腿支撑件的上端铰接在关节电机组上,下拉杆的上端通过万向接头铰接在铰接座Ⅰ上,下腿支撑件包括支撑关节框和滚动轮组,支撑关节框的上侧面安装有铰接轴,铰接轴连接在中腿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关节框的右侧面安装有铰接座Ⅱ,所述下拉杆的下端通过万向接头铰接在铰接座Ⅱ上,在支撑关节框内安装有电磁吸盘,所述滚动轮组的轮轴端通过电磁快换连接着电磁吸盘。实现模块化快装、快拆结构,降低装配难度和节省装配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融合肌电信号多重分形和LSTM的肌肉疲劳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45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58689.7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肌电信号多重分形和LSTM的肌肉疲劳识别方法,包括:S1.采集表面肌电信号信息;S2.对表面肌电信号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肌电信号的多重分形特征;S3.构建肌肉疲劳识别模型;S4.以多重分形特征作为特征数据,形成特征数据集,并将特征数据集输入到肌肉疲劳识别模型,进行识别模型的训练,得到训练好的肌肉疲劳识别模型;S5.将待测肌电信号信息的多重分形特征形成的特征数据集输入到训练好的肌肉疲劳识别模型,输出肌肉疲劳识别结果。本发明能够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复杂特性,实现对肌肉疲劳状态的准确识别。

    编织机针加工工作台及编织机针取放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8744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43017.0

    申请日:2021-08-17

    Inventor: 张霞 葛文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机针加工工作台及编织机针取放针系统,取放针系统包括该加工工作台,加工工作台包括安装台、若干个固定于安装台上用于固定针体的放针底座、固定在安装台上并配套于放针底座用于对针体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以及固定在安装台上并配套于放针底座的推针组件,所述放针底座上纵向开设有用于存放针的放针槽,所述推针组件用于将针体头部向上推起并使针体沿放针槽向下滑落;本发明配合该加工工作台可替代人工取针加工过程,通过放针底座以及定位组件便于针体的定位,多个放针底座可同时定位多个针体,便于多个针体的同步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推针组件便于使得针头部分抬起,便于针体的自动滑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