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06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18398.1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G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包括:一体支架、转运模块和盖板,人体转运单元的上层传动带从主动辊的下方绕过后,分别从张紧辊和第一换向辊的上方绕过,顺次从两第二换向辊的上方绕过后,从第三换向辊的下方绕到上方,且与盖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机器移动单元的同步带从下层主动带辊的上方绕过后,绕到两下层张紧带辊的下方,顺次从各下层从动带辊上方绕过,最后从左右两端的两个下层从动带辊的上方绕到下方,通过同步带的下层与床面或担架车的摩擦带动转运护理机器人移动。本发明的设备在不改变患者的姿态的情况下,实现对病人的转运护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传统转运方式对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420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4097.3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G1/02 , A61G1/04 , A61G5/006 , A61G7/1025 , A61G7/104 , A61G7/1046 , A61G7/1049 , A61G2200/20 , A61G2200/32 , A61G2203/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卧床病人双向转运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铰接相连的至少三个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包括底壳、盖合在底壳上的支撑板、设置在底壳内的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齿条以及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支撑板的左右两端均具有第一导辊,支撑板内具有与第一导辊平行设置的主动带辊,第二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带辊转动,一传动带紧贴支撑板的上表面,且从支撑板左右两端的第一导辊绕到支撑板的下表面后再绕在主动带辊上。本发明运行平稳,实现了医护人员与病人无肢体接触式的病床间转移,且可根据需要变换成担架车状态或轮椅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02151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83407.X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机开合模系统可视化平台,包括采集模块、仿真模块和可视化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现实物理设备的注塑机系统参数;所述仿真模块用于使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到注塑机系统参数;所述可视化模块包括主界面单元、机械单元、液压单元和数据查询单元,用于将注塑机开合模系统中的系统参数实时展示。本发明将注塑机运行过程中测试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展示,平台中包含模型开合模动作,数据随开合模动作同步展示,更有利于使用者了解注塑机当前状态,对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状态和实现车间智慧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336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78265.X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F15B11/024 , F15B13/04 , F15B19/00 , F15B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差动功能的大流量防吸空液压驱动回路,包括电液换向阀、梭阀、位移传感器、油缸、模拟负载、差动阀、油箱和背压阀;所述电液换向阀、油缸的无杆腔和差动阀顺次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油缸的一侧;所述模拟负载与油缸的活塞杆外端连接;所述梭阀左侧油口与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右侧油口与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电液换向阀与主油路和梭阀的中部油口接通;所述油箱通过背压阀与电液换向阀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位移传感器、背压阀和梭阀,避免了切换瞬间进油路吸空问题及其他不可预知因素导致轻微吸空后造成的电液换向阀误关闭问题,减少了液压冲击,既具有差动快速工进的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主油路吸空问题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174475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10251151.8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机架,包括:座椅底座组件、机械腿底架组件、机械腿支架组件和机械腿护罩组件,座椅底座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座椅底座、座椅电动推杆和升降台,座椅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升降台固定连接,座椅组件安装在升降台的上部;机械腿底架组件包括底架结构件、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和底架电动推杆,底架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机械腿支架组件和机械腿护罩组件;机械腿支架组件用来安装康复训练用的机械腿,机械腿护罩组件包括前罩和护罩电动推杆,前罩为活动罩,护罩电动推杆推动活动罩前后移动。本发明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两机械腿的宽度,根据客户舒适度需求调节座椅的角度和位置,安全性高,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63804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82409.X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5J9/10
Abstract: 一种基于等容积变化原理的软体变刚度机器人,可充气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形均匀分布的三个充气膨胀孔,在可充气外壳的两端的内部设有螺纹,前固定端和后固定端外壁设有螺纹,前固定端、后固定端分别与可充气外壳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弯曲装置包括可充气外壳、防径向膨胀线圈和内圈隔离鞘,刚度调控装置由输电线圈、C形薄膜、可伸缩金属管、磁流变液组成,输电线圈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前固定端、后固定端的外部,C形薄膜嵌在可伸缩金属管内侧槽口内,磁流变液设在C形薄膜内部。本发明整体为柔性,实现机器人连续的刚度控制,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能够实现机器人的锁定,能够实现柔性和刚性之间的灵活调节,用于定位和固定物体等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17447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251151.8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机架,包括:座椅底座组件、机械腿底架组件、机械腿支架组件和机械腿护罩组件,座椅底座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座椅底座、座椅电动推杆和升降台,座椅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升降台固定连接,座椅组件安装在升降台的上部;机械腿底架组件包括底架结构件、第二滑轨、第二滑块和底架电动推杆,底架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机械腿支架组件和机械腿护罩组件;机械腿支架组件用来安装康复训练用的机械腿,机械腿护罩组件包括前罩和护罩电动推杆,前罩为活动罩,护罩电动推杆推动活动罩前后移动。本发明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两机械腿的宽度,根据客户舒适度需求调节座椅的角度和位置,安全性高,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172010.9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6/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机开合模系统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系统,其包括:S1、分析注塑机开合模系统,获得注塑机输入参数和可视化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S2、分析处理注塑机开合模系统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参数;S3、构建注塑机开合模系统可视化仿真模型。本发明将仿真技术引入可视化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而形成可视化仿真技术,对注塑机开合模仿真参数进行仿真与建模,平台后台调用仿真模型执行仿真,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在平台以可视化形式进行注塑机开合模仿真参数设置和结果展示,使用直观可视的方式对模型仿真,将仿真计算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转换成可视信息,便于更新测试和方案验证,同时为设备故障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290069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482087.0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5B23/00 , B25B23/142 , B25B13/48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蛇形力矩扳手,它主要包括力矩输入装置、力矩输出装置和力矩传递装置;所述力矩传递装置为若干个结构相同的联接杆,每个联接杆包括小齿轮、联接杆底槽和盖板、中心大齿轮和螺柱;所述力矩输入装置主要包括尾杆、尾杆底槽和盖板、驱动手柄、力矩输入齿轮、小齿轮和显示屏,所述力矩输出装置主要包括输出杆、输出杆底槽和盖板、扭矩传感器、力矩输出齿轮,力矩输出四角螺杆,可更换工作头和数据线。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结构轻巧,总体长度和角度可调,可以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拧紧螺栓;扭矩的准确传递,即使在扳手的形状发生变化时,也不会影响扭矩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4405970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53764.3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F16L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1/08
Abstract: 一种仿生式液压管,该液压管是四层的圆管,其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层、中层A、中层B及外层,并且相邻两层相互粘接;其中内层是丁腈橡胶管;所述中层A是由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编织网管;所述中层B是钢丝网管;所述外层是橡胶管。本发明管路内湍流现象大大减小,由此而引发的液压管路流固耦合振动减小;吸收流量脉动和振动的效果更强,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
-
-
-
-
-
-
-
-
-